首页 理论教育 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现象分析

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现象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费社会中,各个社会层级之间的流动性增强,权威和精英的力量被空前削减,“人人生而平等”,所有社会个体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市场上,大众开始享受文本的选择权,前消费社会中,对跨越社会层级的“僭越”和“违制”等行为的处罚遭到废弃。消费社会流动性相对增强,大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大,于是萌芽了焦虑情绪。图2-3在现代消费社会中,同为“符号”的明星和广告密不可分。

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现象分析

广告是消费社会中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各家各派众说纷纭:广告是“把罗曼蒂克、珍奇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意象附着于肥皂洗衣机摩托车及酒精饮品等平庸的消费品之上”[1];是“煽动欲望”的工具,“广告必须作用于更深一层的欲望,甚至是无意识的需要……这些产品起码含有改变精神状态的成分。在无意识的欲望中,最强烈、最古老的愿望仍然是集体性的。例如,永久的青春、自由和幸福等”[2];是“一种掩盖集体迷恋的巫术[3](图2-1)。

与上述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论相对,一些观点和看法更显客观。费瑟斯通(Featherstone)认为,社会个体的独特生活风格是其展现自我、进行社会认同的主要手段[4]。广告通过独具匠心的口号、海报和电视剪辑来抓住大众的“共同体验”,“倘若广告偏离了上述共同经验的中心,它们就会发生崩溃, 因为它们将失去对我们情感的控制”[5]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案例(图片)。

大众可以通过广告来“购买”自己赞同的生活品位和生活方式,这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在前“消费社会”[6]的漫长时代,大众在社会中的符号地位多由自上而下的王权等力量“规定”,他们很少有自我表达、自我陈述的机会。社会的这种流动性与现代大众社会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所谓“龙生龙,凤生凤”,人们从降生开始,就被打上了祖辈所在社会层级的记号,虽其中有些个体由于战功、中举等多种原因能够取得在社会体系层次中流动的机会,但是他们衣食住行所采用的符号,多沿用祖辈“制式”,不能“僭越”。

消费社会中,各个社会层级之间的流动性增强,权威和精英的力量被空前削减,“人人生而平等”,所有社会个体处于平等的地位。在作为社会生活基础之一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买卖双方作为市场上的平等主体,互相买卖商品,交换货物;互相提出主张,征求同意(图2-2)。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案例(视频)。

(www.xing528.com)

图2-1 香水广告往往被批评家们指责为“煽动欲望”的工具。

图2-2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波德里亚通过《消费社会》向大众讲述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

随着世界经济和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产品的功能和技术同质化趋势愈发明显,高品质成为同类厂商取得“厂商资格”的基本要求。厂商要凸显这种“厂商资格”,要“引起消费者注意”,就必须向大众展示其对生活更深理解的“核心竞争力”。厂商多通过广告等多种营销活动的方式来塑造这种“核心竞争力”——品牌,提出某种“理想生活”的主张,而这种主张是否能得到足够多的大众同意,是这种主张能否持续实施的根据。[7]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众是“读者”,更是“作者”。他们通过“同意”和“购买”的方式,来选择器物文本所表示的生活品位和生活方式。对于“什么是更好的生活”,不同大众有着不同的理解,“身份”只是一种生活品位的区分,并不具备太多的历史意义。在市场上,大众开始享受文本的选择权,前消费社会中,对跨越社会层级的“僭越”和“违制”等行为的处罚遭到废弃。在商品上所附加的多元性符号体系中,广告最明显也最普遍,消费社会繁荣的媒体手段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演讲平台”。多数时间,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广告,去了解不同器物之间的“差异性”。

消费社会流动性相对增强,大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大,于是萌芽了焦虑情绪。为了平复这种焦虑,消除个体在全民表达时代被别人和自己“遗忘”的恐惧,大众往往通过不停地“购买”生活品位,进行个体性独特的符号性表达(图2-3)。

图2-3 在现代消费社会中,同为“符号”的明星和广告密不可分。图为2007年,日本女星泽尻绘里香为百事可乐所做的广告。

我们都在表达自己的生活,用语言,用服装,用食物,用手机,用汽车,用我们爱着的人,用我们做的事情。这是个全民积极“写作”的时代,是“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边界消失的时代,是真正“我口写我心”的时代。广告居于其中,指引着我们生活,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现象,被称为弥漫全球的“第二种空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