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生成: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家庭生成: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的生成首先是从夫妻关系的组建开始的。多数情况下,媒人与男女双方都有一定的关系,基本上保持了信息的畅通。除了见证两个人在一起,将两个人撮合到一起之外,媒人还是两人关系解除的见证人,因为两个人在结婚之前仍有解除关系的可能。关中三村在择偶标准中对勤劳耕作品质的重视受到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

家庭生成: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家庭的生成首先是从夫妻关系的组建开始的。关中三村因自由恋爱而成婚的情况还不太普遍,更多的还是依靠媒妁之言。而由于个人无法获得其他堡子的全面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媒人就变得非常重要,也就加强了不同堡子中亲戚之间的交往。这些媒人多是家庭的亲戚、朋友,婚姻圈半径较小,多局限于本县城内,这就意味着婚姻圈是父代亲戚、朋友圈的扩展,这是典型的熟人社会的逻辑。多数情况下,媒人与男女双方都有一定的关系,基本上保持了信息的畅通。媒人主要是协调礼金的数目,见证两个人关系的建立,在商量彩礼的过程中,双方父母都是和媒人进行商量,媒人在中间进行传达与协调,这样避免了婚姻双方直接进行金钱谈判,不会因为金钱上的来往而将爱情关系物质化,从而保证了双方情感交往的分量,给婚姻双方面子。除了见证两个人在一起,将两个人撮合到一起之外,媒人还是两人关系解除的见证人,因为两个人在结婚之前仍有解除关系的可能。作为建立关系的见证者就需要在双方解除关系时做同样的见证,尤其是结婚前,交礼等很多场合都需要见证人在场,如果谈不成,就需要这个见证人来确证数目,保证关系解除的顺利进行,而且作为中间人可以调解两方关系,不让两家正面冲突,因而成为关系对接的缓冲地带。除了这种事务上的见证以外,媒人在仪式上也具有重要价值,仪式上的见证也需要媒人,在媒人建立起中间桥梁的前提下,从开始相亲到婚礼举办仍需遵循一套严格的流程,也即遵循当地特殊的文化规范。

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称为“背见”,即不需要说话,只远远地相互望一下,看看对方是否合乎自己的心意。若是不满意,就此作罢,双方就都不再提起这件事,若是愿意,就赠给对方一块手帕,相当于是信物,继续发展下去。双方会委托自己亲近的人去打听对方的基本情况,比如家庭是否富裕,与邻里相处是否和睦,父母及孩子的性格怎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见面时理想中的女孩是要听话、贤淑、不“骂仗”、不“打仗”,长相也要端正。听话就是顺从,不跟长辈闹矛盾,尊重孝敬老人。从当地对女性的要求来看,特别强调的是要通情达理,听从丈夫与长辈们的话,不要有太多的主见,进而能够很好地融入未来的家庭和村庄社区。这一方面强调了夫权,意味着妇女要服从丈夫,另一方面强调父权,老人的权威依然存在,做媳妇的要时时小心,不能顶撞老人。不“骂仗”则是指邻里之间要友好相处,不能整天泼妇骂街,闹得四邻不得安宁,这是人们对村庄生活的重视,要在熟人社区长久生存下去,就要与社区其他成员处好关系,增加社会资本,增强社区认同性。妇女作为社区外的人员嫁进村庄就要遵守这里的原生秩序,否则就会遭到排斥,难以融入村庄,进而对其家庭在村庄的交往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还要求女性会管家,当地有俗语“男的是耙耙,女的是匣匣;不怕耙耙没齿,就怕匣匣没底”,意思是男人挣钱,女人管钱,不怕男人挣得少,就怕女人管不好。而理想的男性相亲对象是人品好,身体健康,如果品行不好,即使经济条件再好也没用,沉迷于打牌、赌博更是不行,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才是最实在的。当地对男性的要求其实体现了农业型村庄的特征,只要人勤劳能干,务上几亩果园,就会有一定的收成,过上差不多的生活。如果家庭条件很好,但没有勤劳的品质,人们也不会选择他,否则以后的生活将充满不确定性。关中三村在择偶标准中对勤劳耕作品质的重视受到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

当男女双方及父母都同意之后,接下来就是送彩礼、订婚了。过去彩礼主要是粮食,很多中老年农民都戏称自己的老婆是“一斗米换来的”,现在彩礼则演变成了现金,彩礼是一种婚姻策略,“与任何集团为把权力和世袭特权传给下一代并使之得到维持或增加而采取的全部生物学、文化和社会再生产策略不可分”(布迪厄,2012:254),它是母家庭为新生家庭提供经济资本以及竞争资源的一种策略。而在当前农村婚姻中彩礼是一个大问题,多数地区彩礼节节攀升,居高不下,这与面子竞争不无关系,父母的伦理责任和面子竞争支撑了婚嫁中的非经济理性的支出,由此出现了高昂彩礼和“假大空”的婚房(张世勇,2010)。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关中地区的彩礼并没有出现异化,从2万元至5万元不等,这可能与村庄秩序有关。男方需要盖好新房,置办好相应的家具,女方则需要象征性地拉一些嫁妆过来,充一下脸面,过去女方带来的嫁妆也是由男方出的,而近些年来,女方父母也逐渐增加了陪嫁分量。在彩礼商定和送往过程中,子代都不发表意见,主要是由父母做主,媒人在中间传话。

举办婚礼的头一天,女方需要在家招待自家客人,第二天的婚礼主场则是在男方家进行。早上,男方派车去接女方,车队要排场,原来去接亲的是8个人,现在则攀升到了几十个人,家族越大接亲的人越多。浓厚的男权文化传统决定了送亲队伍主要是男性,而且未婚女性更是被禁止参与,因为她仍依附于父代权威,不可以参加公共事务,但现在这些风俗规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能参加的亲属基本都可以参加,许多忌讳都已消失,热闹成为了主旋律,家庭权力、角色意识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动,原来不合时宜的禁忌也在逐渐松动。当吃过早饭之后,客人们就到周边的邻居家去休息,等待接下来的婚礼仪式。供客人休息的地方一般是周边家庭条件比较好、庭院比较干净的人家,因为结婚不单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两个家庭家族的事情,有时甚至是两个村庄的事情。(www.xing528.com)

中午时分,就要举行隆重的拜天地仪式,说它隆重倒不是指这个仪式的繁琐程度,而主要在于它的重要意义,村民们说,“不拜天地等于没有结婚,不拜老人等于没有上辈子”,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权威秩序,要敬重天地,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要孝敬父母,做到家庭和睦。仪式结束后就是正餐,用餐时座次的安排极其讲究。媒人要在最尊贵的位子就座,当地有句俗语“贵媒人,贱媳妇”,媒人是婚礼中最有面子的人,无论男方还是女方,都要非常敬重媒人,如果没有媒人的牵线搭桥,男女青年也不可能相识,更无法结为夫妻,这也说明了当地在婚姻缔结方面的传统性,自由恋爱还未在这里形成风气。舅舅坐在第二个位子,称为“陪月老”,接下来就是姑父、姨夫和姐夫了。这种座位的尊卑安排,体现了某种内外秩序,自己家门的人不算客人,而是作为服务人员来招待外来的客人。所以,即便是辈分比较高的老人也很少在第一批次用餐,这些姑父、姨夫和姐夫则是代表着他们的内人或者自己的家庭,而不是自己。

婚礼举办后的第二天是新媳妇回门。吃罢早饭,娘家的车来接,新娘子带着新女婿和几个做伴的人到娘家里去,到娘家后要耍新女婿,拿一个花环让女婿戴上,往他的脸上抹黑等等一系列恶作剧。当天作陪的都是女方的主要亲戚,人数虽然不多,但均是至亲。从整个结婚仪式来看,似乎女方家要更繁琐一些,前后要忙活三天。女儿在家庭中的地位,虽不及儿子,但也不是很差,也要为她的婚事认真准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女孩嫁过去是给别人做媳妇的,就要服从男方的安排,在那里生儿育女,在父系权威和男性权威影响比较大时,媳妇是受气的对象,同时年轻夫妻间难免出现一些小摩擦,发生一些小矛盾,发生矛盾之后,一般是父母先去批评自己的孩子。当双方调解无效时,亲戚朋友们就会参与进来,再不行的话就由村集体出面调解,如果还不行就上法庭,由司法来作出判决。在个别情况下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会发展为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继而可能成为两个村庄的矛盾了,甚至有可能会寻求武力来解决。其实在农村中,都是劝和不劝分,打架、离婚是很少发生的事情,仅是个别的例外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