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详解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详解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遵守成本开支的范围成本开支范围主要是根据成本的客观经济内涵、国家的方针和企业实行独立核算的要求而规定的。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是保证成本核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是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也是确定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详解

(一)遵守成本开支的范围

成本开支范围主要是根据成本的客观经济内涵、国家的方针和企业实行独立核算的要求而规定的。在该开支范围中明确规定哪些费用应计入成本,哪些费用不应计入成本,这样,成本就可以正确反映一个企业生产消耗的水平,使各个企业的成本开支口径取得一致。为此,每个企业都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所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这是做好成本会计工作,保证成本核算质量的重要条件。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多个会计期间(一个会计年度或是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例如,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无形资产的购入,均属于资本性支出;而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的消耗、人工费制造费用以及期间费用均属于收益性支出。

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划清这两个支出的界限。资本性支出会列示与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反映,以便于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收益性支出列示于利润表中,计入当期损益,以便于正确的计算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这主要是因为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可以在几个连续的会计期间发挥作用,而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当期发挥作用。例如,本月耗用的材料只服务于本期的产品,而本期产品加工中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却要服务于多个会计期间。

如果把资本性支出计入收益性支出,其结果必然是少计了资产的价值,多记了当期的费用,低估了资产和当期收益;反之,把收益性支出计入资本性支出的话,就会高估资产和当期收益。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利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2.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是多种多样的,其用途也是多方面的,要正确核算成本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按费用的用途确定哪些费用应由产品成本负担,哪些费用不应由产品成本负担。那么,企业为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产品制造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各项直接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和各项间接费用,它们应当属于产品成本,可以计入产品成本;另一类是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其应归属于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因此,要严格遵守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坚决抵制乱摊成本和擅自扩大产品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非法行为,以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真实性。

3.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为了便于分析考核费用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必须依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准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和界限。本月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全部入账,而不能由以后各月共同负担;本月发生,应由本月及以后各月共同负担的费用,应记作预付费用,在各个月之间合理分配计入成本费用;本月虽未支付,但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应通过预收账款的方法,预先计入本月成本费用,待到实际支付时,再冲减原先预收的账款。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是保证成本核算正确的重要环节。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应负担的费用界限

为保证每个成本计算对象正确的归集应负担的费用,必须将发生的应由本期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凡是能直接认定为是某种产品应负担的费用,应直接归入该种产品成本;不能直接认定为是某种产品应负担的费用,应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特别要注意防止在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之间,在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之间转移生产费用,借以掩盖成本超支或以盈补亏。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在企业月末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情况下,要正确划分本月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这就需要将该产品的累计全部成本,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所以采用的方法要合理、准确又简便,要有利于成本管理。

(三)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1.制定各项费用的消耗定额

制定先进可行的各种材料、工时、费用定额,并按制定的各项费用定额来编制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用以控制各项实际消耗,这是企业增产节约,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可以作为考核、分析、检查企业内部各单位业绩的重要依据。

2.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的记录。为了保证核算和监督工作的质量,必须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与核算有关的原始记录为:

(1)材料物资的原始记录:入库单、领料单、退料单、废料回收单、材料报废报损单、材料盘硬盘亏报告单等。

(2)劳动工资原始记录:职工录用通知单、调动通知单、变更职务级别通知单、考勤表、请假条、加班记录单、工资结算单、工资奖金分配支付表等。

(3)产品加工原始记录:加工工艺单、个人和生产班组记录、在产品盘存记录单、在产品盘盈盘亏记录单、设备运转记录、单动力消耗单等。

(4)产品原始记录:入库单、出库单、产品质量检验单、发货单、产成品盘盈盘亏报告单等。(www.xing528.com)

(5)固定资产原始记录:验资报告单、验收单、盘盈盘亏报告单等。

(6)财务部门业务处理原始记录:现金收款单、支款单、报销单、转账通知单等。对原始记录应当统一化和标准化,进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确保记录及时、准确、全面。

3.加强计量和验收

完善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盘存、检验等制度,是正确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保证。因此,各项材料物资在各车间、各部门的转移,都应办理必要的手续,进行计量、验收、交接、填制有关原始凭证。否则,会出现责任不明,手续混乱,浪费损失,不仅无法正确计算成本,而且还会给贪污盗窃造成可乘之机。

4.建立成本核算和成本责任制度

核算应在满足管理的要求下,做到管算结合,算为管用。按“区分主次,分别对待;主要从细,次要从简,细而有用,简而有限”的原则,建立相关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制,划清责任,合理归集分配费用、计算成本。

(四)明确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发生的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是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也是确定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

企业生产类型不同,或是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对象和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1.企业生产类型

(1)按照生产组织的特点划分。

①大量生产是指不断地重复生产品种相同的产品,如冶金纺织、造纸、发电等企业。其特点为品种少、产量大、生产较为稳定。

②成批生产是指按照产品的批次和数量进行生产,如服装机械加工、五金零件、塑料制品等企业。其特点为品种多,每种数量不等,每隔一定时期才会重复生产一次。另外成批生产按照生产批量的大小,又可以分为大批生产和小批生产,小批生产的特点接近于单件生产;大批生产的特点接近于大量生产。

③单件生产是指按照需求单位的要求,生产个别的性质特殊的产品,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等企业。其特点为品种多,每种产品生产一件后,不再重复生产或不定期重复生产。

(2)按照工艺过程的特点划分。

①单步骤生产:又称简单生产,是指生产工艺不可间断,或不能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也不能由几个企业协作进行的生产,如发电厂。其特点为生产周期短。

②多步骤生产:又称复杂生产,是指生产工艺过程由许多个工艺上可以间断的加工步骤组成,生产可以分为几个车间(或阶段)在不同地点、时间分别进行,如服装加工厂。具体可以根据各生产步骤之间的关系分为连续式多步骤生产和装配式多步骤生产。

连续式多步骤生产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为产成品要顺序经过ABC若干个加工步骤,A之后为B,B之后为C,各步骤之间顺序不能打乱。前一步骤的完工产品是后一步骤的主要材料,如纺织企业。

装配式多步骤生产是指先将各种原材料进行平行加工,制成各种零件或部件,然后再组装成为产成品,即ABC三个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之后再组装成产成品,如汽车制造企业。

表1-1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与成本计算对象的关系

2.成本计算方法

(1)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

(2)分批法是指以产品批次(批号)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各个批次产品成本的方法。

(3)分步法是指以产品品种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产品成本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