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贫困村脱贫摘帽后续扶持计划的优化措施

实施贫困村脱贫摘帽后续扶持计划的优化措施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定落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在委托企业经营、资产出租、光伏发电等已有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农村服务实体,发展农村供销、零售、物流等服务业。确保47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到2020年达到5万元/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要求,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

实施贫困村脱贫摘帽后续扶持计划的优化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工程,在巩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基础上,着重围绕发展农村现代特色产业需要、改善群众生产条件需求,积极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和其他相关行业部门资金,充分利用民建公助、以奖代补、村民自建等多种政策扶持模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脱贫出列村农村公路、水利能源环保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基础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服务、福利设施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改善脱贫出列村发展条件。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基层党建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进一步提升农村党组织“星级化”管理水平。加强村级党员干部管理,开展驻村第一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培训。实施“领头雁”工程和“能人培养计划”,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把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村委主任、村支书,把村委主任、村支书培养成致富领头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巩固脱贫成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特色村镇建设。以“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成功为契机,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完善城乡规划和城乡综合配套,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全面融入凭祥-宁明-龙州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建设重点特色乡镇和生态村,统筹推进上金特色旅游小镇,水口边贸特色小镇,武德、金龙边境特色乡镇,上龙、逐卜、下冻现代农业特色乡镇,上降、八角、彬桥产业经济特色乡镇建设和一批特色、乡土村屯建设。

(4)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制定落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在委托企业经营、资产出租、光伏发电等已有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利用集体资源,集中开发或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开发;发展乡村特色种养、乡村旅游、乡村车间等特色产业。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自主开发、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和集体建设用地,增加集体收入。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农村服务实体,发展农村供销、零售、物流等服务业。通过采取资源整合、项目下放的方式,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研究制定政策,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发挥村党组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管理。确保47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到2020年达到5万元/年。(www.xing528.com)

(5)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要求,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龙州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有关部署要求,认真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一方面对全县11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服务指导和规范化管理,鼓励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更高阶段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组织动员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合作社经营和生产,提高吸纳农户参与率,确保合作社发挥作用、产生持续可靠的收益。

(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乡村“新时代讲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到农村开展理论宣讲,推动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加大文明村镇、乡风文明示范村创建力度,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电视夜校、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激发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感恩意识,弘扬敬老爱老护老等朴实优良传统,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让讲道德、守道德成为农民群众自觉追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示阵地,通过山歌传唱、大榕树课堂、文艺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发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开展乡风评议,弘扬文明和谐乡村新风。推进美丽龙州建设,全面完成“宜居乡村”活动目标任务,积极谋划推进“幸福乡村”活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稳步实施农村污水处理、改厨、改厕、改畜圈等整治工程。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提高乡村自治德治水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