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稳定的防沙治沙投资机制:积极探索

建立稳定的防沙治沙投资机制:积极探索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5月,“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批准成立。基金会负责同志在政协甘肃省十届五次全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省荒漠化治理工作的提案”,提出了扩大宣传,树立全民参与荒漠化治理的社会公责意识,加强领导、政府主导,制定“十二五”全省荒漠化、盐碱化治理规划。积极探索,建立多方投资荒漠化治理模式的建议。他们积极探索发展企业、金融部门、民间团体为理事单位,弥补治荒投入不足的问题。

建立稳定的防沙治沙投资机制:积极探索

荒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奋斗工程。既需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恒心,也更需要稳固的资金投入支持。

2008年5月,“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批准成立。治理基金会多方调研、视察、东奔西走、积极倡导、动员、组织、筹措募集资金,在治理荒漠化的道路上孜孜寻求、辛勤耕耘着。

基金会负责同志在政协甘肃省十届五次全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省荒漠化治理工作的提案”,提出了扩大宣传,树立全民参与荒漠化治理的社会公责意识,加强领导、政府主导,制定“十二五”全省荒漠化、盐碱化治理规划。每年计划列出各市州、县市区治理荒漠化、盐碱化的项目任务。积极探索,建立多方投资荒漠化治理模式的建议。紧紧围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技支撑、产业拉动”治理荒漠化的指导思想,以“治理荒漠、人人有责、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为己任。通过理顺关系、多方联络、整章建制、募集资金、开拓项目等,使基金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特别是近年来,基金会以社团组织、公益性事业为基准,实行企业化发展运营模式,促进了荒漠化治理工作的新进展,创造了新业绩。为了使治理荒漠化生态建设工作深入人心,基金会首先狠抓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宣传力度和覆盖面。与省市各媒体合作,及时报道全省荒漠化治理进展情况和先进典型事例,开通了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官方网站,出版了《绿潮》双月刊内部刊物,力求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动员、治理荒漠、保护环境的舆论环境。其次,基金会作为社会法人组织,致力于治理荒漠化资金的筹集、募捐和投资。他们积极探索发展企业、金融部门、民间团体为理事单位,弥补治荒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基金会的不懈努力下,6年来已募集资金979万元,资助项目402万元,投资350万元建立4个育苗基地。为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基金会把募捐到的资金拨付给理事单位和治荒企业,资助他们发展,用典型引路,形成省治理荒漠化示范基地。(www.xing528.com)

为支持荒漠化治理,以甘肃省烟草专卖局、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在4年多时间内为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募捐到位资金共1000万元。同时,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还特别注重凝聚海内外的力量,共谋我省治理荒漠化事业,在2011年9月,举办了海外华人、华侨治理荒漠化座谈会,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9国的部分科学家、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出席了座谈。又于2012年1月,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期间召开了“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部分港澳台委员座谈联谊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友人参与到我省治理荒漠化、建设生态文明的事业中来。如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的常务理事单位敦煌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公司投资2亿多元,历时10年在敦煌搞生态治理,他们在沙漠中开凿分洪河道20余公里,修筑梳流堤坝13条,在风口筑起了20多公里“沙漠长城”,拦蓄洪水救活防风林,保护了水资源,化水“害”为水“利”,形成了被称为“沙漠都江堰”的生态治理工程,并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凸显治沙、驯洪、富民等多重效益。理事单位甘肃菁茂公司 作为农业养殖种植企业, 在2012年3月,于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交易后,成为我省首家在天交所挂牌的企业,先后融资1286万元,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种植近1万亩经济林草等,做到了既改善生态环境,又致富于民。

基金会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增强了治沙工程建设的后劲和活力,壮大了我省的治沙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