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庆习俗:家庭团聚、祭灶升天与年节符字团年

节庆习俗:家庭团聚、祭灶升天与年节符字团年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腊月二十三,灶神要升天向玉皇大帝交差,反映一年来人间为善作恶的情况。何家不仅过年的时候需要祭灶,每月初一、十五也会供奉灶神,只是比过年简单一些。何家除尘活动中,全家都会参与,重活如起阳沟等由男人承担,其余的活儿主要由两个媳妇完成。图3-7年节符字团年。何家也会围在一起守岁,但年幼的孩子会忍不住睡着。何家主要由两个媳妇挑金银水,这几天全家其乐融融,相处得很好。

节庆习俗:家庭团聚、祭灶升天与年节符字团年

1.重大节庆

(1)春节

春节从除夕开始,直到正月十六才结束,春节是该村一年之中为期最长、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在春节临近之前,王文锡会核算一年的收入情况,理清外债;回想总结过去家中一年的总体状况,并且在春节到来之前,把孩子们从忙碌的事情从解放出来,该收渔网回家过节的就收网、船只该靠岸的就停泊到岸边,该停止做生意的就收手。而此时,往往是林玉燕和家中媳妇、女儿最为忙碌的时候。首先,需要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干净以迎接新年,房屋清洁、家具清尘、衣被清洗等;其次,需要准备年货,无论家庭收入情况如何,忙碌了一年也要让家人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年夜饭桌上就是各种鲜鱼、干货,些许野菜以及少有的肉,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最为兴奋的是终于可以吃上一年少有的白米饭。年三十从下午1点开始,对于王家长辈来说比较忙碌,王文锡要忙着贴对联、祭祖,林玉燕要忙着做饭、安排孩子们洗澡,并尽早将衣服当夜洗掉,因为根据传统大年初一不能够洗衣服,除此之外还要忙着给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互赠小礼物。

祭祀。年三十下午一点多左右开始需要由家长参与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祭祖活动由家族年长者共同完成,各家各自准备半熟的食物,依据长幼顺序,汇聚排列在老宅前厅,根据时辰燃放鞭炮开始祭祀。祭祖使用的桌子多为八仙桌,少有圆桌,摆放规整,食物摆放有序整齐。祭祀过程,庄严肃穆,进行两三个小时不等,祭祀完毕,各家主妇将各自的半熟食物收回家中烹制成年夜饭的主要配菜。人们之所以将祭祀用的食物继续利用,主要为表达对祖宗的敬意,意为祖先优先食用,后人再为享用,同时也是为了提倡节俭、避免浪费。

年夜饭。年夜饭不仅意味着辞旧迎新,而且象征着团圆和顺。因此,王家家庭成员都会赶回家中吃饭团聚。年夜饭一般不邀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参与其中,主要是家庭成员的团聚。等饭菜准备完毕,长辈上桌坐正位,孩子换上新衣服就位,家长王文锡燃放鞭炮便准时开饭。

走访亲戚。春节期间需要走访亲戚,但没有特别的讲究。由于村庄不大,亲戚间住的也比较相近,大年初一都是象征性的走访,比如兄弟之间会相互串门,每当串门,主人都会泡上甜茶,客人无论如何也得喝上一口,以表尊敬。走访亲戚则更为客气,通常都要随手带点礼物以表敬意。亲戚来访,也是如此,主人除了请喝糖茶以外也会邀请留下吃饭。亲戚之间走访,不强求一来一去,通常都是今年我去你家,明年你来我家,只要近年间相互走访即可,倘若都是单方走动则显得不通人情。除此之外,家中都会组织集体去烧香或是根据风水要求往东西南北具体一个方向进行“出行取财”。只要大年初一择吉时出行踏青过,随后出行就可适当放松选好日子、图吉利的要求。但是大年初二是为乞丐日,家家户户杜绝走访亲朋好友;正月十二为“杨家将战败日”,也不宜出门办事情。

木龙赴水。新年伊始,不但人出行祈福,作为家中最为重要的生产工具木船也要出水求财。渔民们会选择好的日子、好的时辰,将停靠在岸边的小船只入水出行,同时燃放鞭炮,出海以后朝着固定方向划行一圈以示圆满圈财,求财成功,然后将船只停靠岸边,准备随时出海劳作。木船除了每年第一次出水比较重要外,最为关键和重大的仪式在于新船打造好之后,挂红带,上油漆,撒糖果、放鞭炮,并集合村中众年轻人齐心协力将船只推入水中。

(2)端午节

送礼。端午节在该村也为重要的、值得庆祝的节日。亲戚朋友之间通常会互送礼物,在当地,端午节流行吃“黄花鱼”,女婿对丈母娘的最佳孝敬礼物就是送上一对金灿灿的黄鱼。除此,寻常百姓家中,朋友之间也会互送新鲜的鱼货,虽然普通海鱼不比黄鱼金贵,但是也饱含着心意与祝福。大人之间的人情往来,也体现于对晚辈的关心和照顾上,出嫁的姐妹,在这一天往往会给娘家哥哥、弟弟的儿子买上一套新衣服、送上自己织的布抑或是给点零花钱,以此来维系与娘家的联系以及表达对下一代的关心。娘家作为回敬,则会送上自家准备的特色礼品,比如鱼干、咸蛋米酒等。

习俗。端午节的正餐设为午饭而非晚饭,因此这天王文锡会要求孩子尽早忙活完以后回家团聚吃午饭。王家过端午,家长会在门楣左右两边各插上一束艾草,作为辟邪。吃饭前林玉燕会给儿子涂抹少量的雄黄以辟邪,王文锡会给儿子们倒上少量的雄黄酒与家人一起共饮。对于家中未成年的孩童,母亲会鼓励孩子依据传统到当年结婚的人家索要彩带,意在讨得好彩头。王家父母为祈求孩子健康成长,会将索要的彩带编织成小挂袋并装上咸蛋由小孩子随身佩戴一天。再者,就是饭前饭后吃粽子,粽子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有分花生粽、豌豆粽,少有肉粽、蛋黄粽。粽子可以存放几天的时间,端午节后林玉燕会重新蒸粽子让孩子们出海捕鱼、外出干活时带着吃。端午时节吃完午饭就开始龙舟,但是,该村没有龙舟队,赛龙舟活动需要到镇上观看,由于村庄到乡镇距离遥远,村中前去观看的村民不多。村中人们热衷于水上游戏,对于赛龙舟活动虽然少见,不过自小就会听家里人提及,并且因“龙舟”这个名称而充满着好奇,因此一旦孩子长大成人,必定会特意到镇上观看一次龙舟比赛。

(3)中秋节

每年的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亲戚朋友之间讲究“送中秋”,主要是亲人之间互赠月饼、鱼货、水果,在王家具体表现为,没分家之前,王文锡需要给林玉燕娘家“送中秋”,需要给家族中自家的堂兄弟“送中秋”,同时,王家也会收到亲家送的中秋礼品、朋友送来的鱼货等。王家分家以后,王家孩子们需要给王文锡、林玉燕二老送中秋,尤其出嫁女儿每年必须通过正式的“送节”形式,给父母送去礼品和祝福。对于王家儿子,送节则比较随意,可以在中秋饭前给父母送上鲜鱼、瓜果、月饼就可以。中秋节家宴安排在晚饭,出于自家团圆的需要,一般情况下也不邀请亲戚朋友一起吃晚饭,通常会邀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一起赏月亮。族人、朋友聚在一起,借着皎洁的月光,习惯于聊一些关于渔业生产上的话题,小孩子则偏好听家长说一些神话传说、人鬼故事。(www.xing528.com)

(4)重阳节

重阳节对当地村民的意义以及村民对重阳节的重视程度堪比元宵节。这种重视程度表现在:首先,各家各户自愿筹钱请戏班子唱上两天抑或三天的大戏;其次,村中一年两次正式的唱戏活动,重阳节不可或缺的占其一;再次,长年外出务工的人们也更愿意选择在这一节庆时节回家,亲戚朋友之间走动更为频繁。最后,在该节庆过程中,村中才会组织老年人登高、青壮年露营的活动。沿海渔民之所以如此重视重阳节,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每年九月九的到来,意味着台风季的结束,台风危险警报已经解除。家中无论男女老少均可放下担忧的心,将更加大胆、专注地活跃于海面上从事渔业生产活动。第二,九月九寓意着健康、平安长寿。对于沿海渔民而言,常年出没风浪中与大自然斗智斗勇,并且生命危险常在,健康、平安是为第一位。同时,庆重阳也旨在祝福、孝敬那些为家庭做过贡献而现在已经老去的长辈。

(5)冬至

冬至在当地是个特殊的日子,不仅与生产生活相联系,而且和祭祀祖先相关。首先,冬至这一天家中会吃“日怕”,类似冬至吃汤圆的习俗,但其特殊处在于各家各户需要买上“继光饼”[2]泡水,待继光饼膨胀以后,用于煮肉汤。此习俗意在怀亲念祖,同时也提醒人们寒冬已至,喝汤取暖,昼短夜长下白天干活需要抓紧时间。每逢冬至,均是王家上下比较忙碌的时候,二子王加春掌握着制作继光饼的手艺,因此一到冬至来临,为了能够给村中各户提供足量的继光饼,一家老小必须在凌晨三点左右就要起床开始和面粉、做面饼、烧炉子。其次,依据旧俗,冬至节期间需要祭扫先人坟墓,并与清明合为春秋祭扫。冬至这一天,王文锡还需要安排家中人手前去清扫祖坟。因为冬至为新旧年分界,多用于风水流年划分,所以村中人比较重视。

2.红白喜事

(1)婚礼

在王文锡看来,娶得一个好媳妇,至少幸福三代人,因此,王家娶媳妇比较慎重。父母包办婚姻则主要通过中间媒人来了解对方的情况,了解的内容包括对方家族规模大小、家庭遗传病史、生辰八字契合、双方性格脾气等一些基本情况。其中生辰八字最为主要,一旦生辰八字不符,其他条件再优越也将遭到拒绝。男方在娶媳妇仪式上则要准备好礼金,与女方家庭约好条件,在双方同意之下选择良辰吉日完婚。结婚需要举行传统仪式,由媒婆主持进行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夫妻对拜等礼节,行礼过程,爷爷辈会给晚辈送上一个小红包以表祝福。随后,家中开始吃酒宴,宴请亲人、族人、朋友入座,当家人及新郎逐一敬酒

(2)嫁女儿

嫁女儿也遵循着传统习俗和固有的礼节。在女儿出嫁的良辰时刻到来之前,女儿需要在家中完成一系列的行礼程序。首先,林玉燕要对女儿进行象征性的梳头并穿衣服;其次,挪步到前厅由媒婆主持仪式,在媒婆的引导下,女儿需要象征性吃口米饭、抓把生米、带上剪刀等东西放入随身携带的小布袋中;最后,就是敲锣打鼓,跪拜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这一环节,父母、女儿都会含泪哭别。女儿这一拜是为了报答养育之恩;父母受这一拜而流泪是因为,女儿终究要嫁出去为人妻为人母。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嫁女儿不大摆酒宴,主要邀请亲人朋友简单吃一个便饭,不过,大户人家嫁女儿情况有所差别,大户人家会大张旗鼓、大摆酒宴,宴请亲朋好友前来做客。

(3)葬礼

在确认家属死亡后,女儿为表最后孝敬需要给过世的父母穿上寿衣,先由孝男(通常为长子)用秤把七重或五重的衣裤称量,同时记清重量,并点燃香火,在衣襟边烧个洞为记,然后由孝男向天地哭叫:“父啊(或母啊)!您衣服共七重(或五重)几斤重,衣襟做了记号,切莫穿错。”逝者穿好寿衣后,由众子女一起抬着安放到棺木中。盖棺是为十分遭人忌讳的事情,盖棺后意味着逝者永无天日、天人永别,因此最后的盖棺步骤往往由族人中一些不惧忌讳的单身汉或是老者完成,当家人则需要给予红包作为酬谢。最后,家中族人、晚辈(多为青壮年)抬棺入葬。对于富人家和大地主而言,财力雄厚,会请乐队、唱班哭丧拜别,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只有家人一路扶灵柩哭丧。哭丧围绕感念父母恩情、追思父母功绩、忆与父母往事等主题,根据一定的哀调展开。家中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学习“哭父母”的技巧。

针对逝者,当地习惯于“洗骨葬”。入葬是一种暂时性的存放,主要将棺木放入事先挖掘好的拱形洞中,封好口子,并在洞前立好牌子。如果家中父母双方均过世,等到逝者肉体彻底腐化,则由长子带头,择良辰吉日打开棺木,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有顺序地挑拣骨头,再安放到土罐里,最后将父母骨头罐葬入坟墓中。孩子需要披麻戴孝送父母进葬,亲朋好友则需戴白帽穿白衣服,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一旦入葬,则在墓地上要将麻衣、白衣即刻换掉,戴上事前准备好的红帽、围上红带等,以表示除晦气,迎新生。葬礼结束,回到家中需要办一次“白”酒,宴请为这次事情操劳的亲人朋友、左邻右舍吃一顿饭。由于称为“白”酒,因此,部分村民心中有所顾忌,遇到自家身体不舒服或是心气不顺的情况下就会缺席该酒席,当家人对此行为皆表示出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