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鞣剂及其应用探讨

复鞣剂及其应用探讨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国内外日益增多的复鞣剂品种,如何通过正确的检验手段和研究方法予以优选,并尽可能合理地组合应用于科研与生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然而,复鞣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复鞣剂的性能及其配伍应用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本文将就复鞣及其应用作一个综合述评和探讨,为国内同行在选择和应用复鞣剂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复鞣剂及其应用探讨

曹德演 温祖谋

【摘要】复鞣是制革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工序之一。通过复鞣,可以从多方面对皮革的性质产生影响,从而改善成革的观感和内在质量,显著提高成革的商品价值。面对国内外日益增多的复鞣剂品种,如何通过正确的检验手段和研究方法予以优选,并尽可能合理地组合应用于科研与生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本文就国际范围内现行的各类复鞣剂的综合分类、一般特性、鞣制性能和染色、耐光性能扼要作了综述,并就其单独和组合应用进行了对比讨论,同时,还结合笔者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提供了若干参考意见和应用示例。

作为复鞣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合成鞣剤,从19世纪初至今,在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后,已从初期的单纯谋求代替天然鞣剂发展成为制革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鞣剂及漂白剂、填充剂、匀染剂、中和剂等用途广泛的制革助剂。它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制革工艺的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如今,皮革产品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成鞣剂的选择和应用。另一方而,由于铬鞣剂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利用合成鞣剂以降低铬污染已成为改革传统铬鞣工艺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复鞣是制革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工序之一。通过复鞣,可以从多方面对皮革的性质产生影响。例如,提高成革的柔软度、紧密度、丰满度、粒面平滑细致性、耐热稳定性以及耐磨性等,从而改善成革的观感和内在质量,显著提高成革的商品价值。然而,复鞣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复鞣剂的性能及其配伍应用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据国外的发展趋势,将蓝湿革作为制革原料的一种供应形式正方兴未艾,因而被称为“炼金术”的复鞣技术也日益引人注目。应该指出的是,日本皮革技术协会在围绕确立标准化、系列化的复鞣系统及其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值得我们消化和借鉴。日本制革家荻原长一对于复鞣曾予以高度重视,其观点是:对于一个有经验的制革厂来说,复鞣方案以及复鞣剂的选择,可以说是他成功路上的生命线

自1983年迄今,在多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我们对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地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反复实验比较,因而深化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本文将就复鞣及其应用作一个综合述评和探讨,为国内同行在选择和应用复鞣剂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随着有机合成、天然物质改性等广阔领域的开拓和发展,合成鞣剂要想用一般简单的分类方法,将其分成若干类,显然是越来越困难了。因为无论是它的原料、合成方法,还是它的应用性能、用途,越来越多样化、兼有性,尤其在考虑合成鞣剂作为复鞣剂予以应用时,必然要涉及到某些植物鞣剂、金属络合鞣剂等,因此,从实际应用出发,日本有两种分类方法较有典型意义。

其一,荻原长一[1]将复鞣剂分成五类:Ⅰ—矿物复鞣剂,Ⅱ—植物复鞣剂,Ⅲ—醛类复鞣剂,Ⅳ—合成复鞣剂,Ⅴ—树脂复鞣剂。

其二,丹羽行夫、冈村浩[2]等人将目前国际市场上较有代表性的26个市售品种的合成鞣剂、植物鞣剂、矿物鞣剂等综合分成十大类:Ⅰ—芳香族辅助性合成鞣剂,Ⅱ—芳香族代替性合成鞣剂,Ⅲ—耐光代替性合成鞣剂,Ⅳ—含铬复鞣剂,Ⅴ—阴离子氨基树脂鞣剂,Ⅵ—阳离子氨基树脂鞣剂,Ⅶ—聚合物鞣剂,Ⅷ—无机鞣剂,Ⅸ—植物鞣剂,Ⅹ—戊二醛鞣剂。

本文以下均按十大类分类法加以讨论。

复鞣剂的物理化学特性详见表1。复鞣剂的沉淀、显色反应详见表2。根据表1、表2所列的结果,可试作如下解读:

表1 复鞣剂的物理、化学特性

续表

注:☆—无水重量基准。☆☆“-”为阴电荷“+”为阳电荷。☆☆☆得不到正确的测定值。☆1—Cr2O3,☆2—Al2O3,☆3—戊二醛(g/100ml),☆4—1% Na2SO4电导率为1时的比值。

表2 复鞣剂的沉淀、显色反应

注:NC—无变化。+—稍混浊。++—较混浊。+++—显著混浊。

表中分数值表示沉淀层为全液层的比值。

1.关于物理、化学特性

(1)无机鞣剂Ⅷ和含铬复鞣剂Ⅳ的灰分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类鞣剂以矿物性无机盐为主体;

(2)阴离子树脂鞣剂中,其阴离子基通常形成钠盐,因此,灰化后大部分以Na2SO4的形态残留下来,为V-A灰分较高;

(3)芳香族辅助性合成鞣剂I-D的pH很低(pH=1.9),表明其中含有未中和的磺酸,但由于大部分磺酸是在中和后形成了钠盐,所以其灰分也明显增高;

(4)芳香族代替性合成鞣剂Ⅱ类,其中砜基(—SO2)多,灰分少,这主要是由于SO2大部分是磺酰基和磺酰胺基的形式存在的;

(5)阳离子树脂鞣剂Ⅵ类,含氮多,灰分少,是由于其中含有大的有机胺阳离子及醇羟基

(6)丙烯酸聚合物鞣剂Ⅶ类,所含的主要阴离子基是羧基,不含S和N,而且考虑到羧基大部分以钠盐形式存在,因此Ⅶ-A灰分多,同时,作为弱电解质,导电率低,其游离酸不会导致很低的pH。

2.关于沉淀、显色反应

由于铁明矾对酚羟基的显色反应特异性很强,鞣剂和它之间的定性反应机理不够明了,所以作为一项有效手段,对鞣剂判别的经验积累十分重要。

3.关于胶体离子当量

合成鞣剂除了醛类以外,均为电解质,都能形成正、负两种不同电荷的离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阴离子合成鞣剂的沉淀剂,以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作为阳离子合成鞣剂的沉淀剂,所得的胶体离子当量,对合成鞣剂在使用过程中,革的表面电荷的变化和染色加脂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般合成鞣剂特有的胶体电荷在1~2mmol/g,其中,氨基树脂鞣剂Ⅴ、Ⅵ和植物鞣剂Ⅸ的胶体离子当量较低,而芳香族合成鞣剂Ⅰ、Ⅱ、Ⅲ的胶体离子当量则较高,因而后者显著影响染色。

总之,复鞣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沉淀显色反应,是鉴定、判别各类鞣剂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在对具体品种进行选择应用时的主要参考依据。

客观上来说,人们要对上述十大类复鞣剂在实际的配伍应用中,对其中某一类复鞣剂的鞣制性能作出确切的评价是十分困难的,因此,研究各类合成鞣剂对胶原纤维和铬鞣革纤维的亲和性,是颇有价值的。

(一)实验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包含含铬复鞣剂Ⅳ、无机鞣剂Ⅷ和戊二醛鞣剂Ⅹ3大类,主要是其余七大类。即: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芳香族辅助性合成鞣剂;Ⅱ—具有填充性的芳香族代替性合成鞣剂;Ⅲ—具有填充性和漂白性的耐光代替性合成鞣剂;Ⅴ—阴离子脂肪族含氮树脂鞣剂;Ⅵ—阳离子脂肪族含氮树脂鞣剂;Ⅶ—丙烯酸聚合物鞣剂;Ⅸ—植物鞣剂(荆树皮栲胶)。

应该说明,上述七类复鞣剂对胶原纤维、铬鞣革纤维的结合量,系指在不同pH(2.8、3.4、4.6、6.4)条件下,通过鞣制或复鞣后,以蒸馏水反复洗涤5次后的实际结合数量。例如:

以水洗后的鞣剂结合量的对数和水洗次数作图表明,所有鞣剂结合量和水洗次数呈直线关系,即:

式中:Rn为水洗后的结合量;n为水洗次数;I为水洗前的结合量;a为比例常数。

变(1)式为:

由(2)式可知,a值表示水洗次数对复鞣剂结合量的变量,因此,通过变量a值,可推知各类复鞣剂对胶原纤维和铬鞣革纤维的亲和性,其规律是:a值大,亲和性小;反之,a值小,则亲和性大。

(二)讨论

(1)复鞣剂对胶原纤维的作用表现为a值大,而对铬革纤维的作用表现为a值小,换言之,即铬鞣革纤维对复鞣剂(呈阴电荷性)的亲和力大于对胶原纤维的亲和力(除Ⅵ-A类阳离子树脂鞣剂外),其原因是大多数复鞣剂呈阴电性,因此表面持阳电荷的铬鞣革纤维呈现较高的吸收活性。

(2)铬鞣革纤维对各类复鞣剂的吸收活性,呈现下列顺序:

Ⅴ-A>Ⅷ-B、Ⅸ-A>Ⅱ-B、Ⅳ-B>Ⅰ-A

Ⅵ-A类阳离子复鞣剂的亲和力随pH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在pH较低时,受铬鞣革纤维表面阳电荷的干扰,阻碍了纤维对鞣剂的吸收。相反,阴离子复鞣剂的亲和力,则随pH的升高而降低。

(3)经过陈化后,复鞣剂(Ⅶ-B、Ⅸ-A类)在胶原纤维上的固着量增大,这是由于复鞣剂的大分子由纤维表面渗透到内部,或者是鞣剂的乳液被破坏后形成聚合物凝聚体所致;而植物鞣剂主要是氧化的结果。

众所周知,各类复鞣剂对铬鞣革的染色性和耐光性的影响差别很大。复鞣剂的应用,不仅使成革的性能起了变化,而且也对铬鞣革和染料的相互作用,以至于对革的染色性、耐光性产生很大的干扰和影响。

(一)染色性实验与结果

1.实验

采用单一色光的红色染料Lurazol E和Luganil NB(前者为低亲和力染料,后者为高亲和力染料),分别以用量0.1%、0.25%、0.5%对经各种不同复鞣剂复鞣过的铬鞣革进行染色实验,并使用标准灰色分级卡和未复鞣的铬鞣革相对照,用肉眼判断染色革的视觉强度。

2.结果

由对比数据可知:①采用芳香族合成鞣剂和植物鞣剂复鞣后,明显降低染色性,其中植物鞣剂由于本身的褐色色调,从视觉强度看,给人以色浓感;②采用Ⅳ-A、Ⅴ-B、Ⅵ-A、Ⅷ-A~C及Ⅹ-A复鞣剂复鞣,对染色性不起明显影响。

(二)耐光性实验与结果

1.实验

各类复鞣剂的染色耐光性,是经复鞣染色革用氙灯照射10h,然后对照照射前后的色差ΔE来表示的。实验采用上述两种染料,用量为0.5%。

2.结果

由对比数椐可知:①从样品照射10h后的ΔE值来看,Ⅰ-A、Ⅴ-B、Ⅴ-C、Ⅵ-A、Ⅶ-B复鞣的样品,ΔE值明显增大;而Ⅱ-B、Ⅸ-A、Ⅷ-D复鞣的样品仅稍有增大;②大部分合成鞣剂能促进褪色,而无机鞣剂和植物鞣剂却显示了抑制褪色的效果;③从染料耐光性能来看,低亲和力染料的褪色比高亲和力染料的褪色要快些。

(一)各类复鞣剂单独应用于铬鞣革复鞣时的质量评价

前述十大类26个品种的复鞣剂再根据各自相适应的工艺条件下,单独使用5%(按削匀后铬鞣革重量计算)进行复鞣,其观感、物理性能评价如下:

1.各类复鞣剂复鞣成革的面积得率(表3)。

表3 成革的面积得率

表3中所列数值系和未复鞣的空白试样相比较而言,所得的增加或减少的比例;各类复鞣剂复鞣后成革的面积得率,平均数值:Ⅰ类102、Ⅱ类102、Ⅲ类107、Ⅳ类103、Ⅴ类99、Ⅵ类100、Ⅶ类102、Ⅷ类95、Ⅸ类104;也就是说:Ⅲ类的耐光性代替性合成鞣剂成革面积得率显著增大,而Ⅷ类的无机复鞣剂则相反,其中尤其是Ⅷ-D。

2.各类复鞣剂复鞣成革的感官性能(表4)。

表4中的数值表示该项质量评定等级以“2”为对标准,“3”为优,“1”为劣。

表4 成革的感官性能

据表4中所列质量评定等级,可分项鉴别评定如下:

(1)柔软性:除Ⅵ-A、Ⅷ-B、Ⅷ-C、Ⅷ-D、Ⅸ-A外,均有提高,特别是Ⅰ、Ⅱ、Ⅲ类效果较明显。

(2)丰满性:均有所提高。

(3)管皱:Ⅲ-C,Ⅳ-B,Ⅴ-B、Ⅴ-C,Ⅵ-A,Ⅶ-B类的影响甚微;Ⅰ-A、Ⅰ-C,Ⅶ-B、Ⅷ-B、W-D、Ⅸ类有增大管皱的倾向。

(4)粒纹:Ⅰ类对粒纹的细致有明显效果,Ⅸ类有使粒纹粗大的倾向。

(5)平滑性:除Ⅸ类明显低劣外,其他无明显影响。

(6)匀染性:Ⅰ、Ⅴ、Ⅶ、Ⅸ类效果较好,Ⅵ-B、Ⅷ-D类易产生色斑

3.各类复鞣剂复鞣成革的物理性能(表5)。

表5 成革的物理性能

续表

由表5可知,Ⅰ-B、Ⅰ-C、Ⅱ-A、Ⅸ-A、Ⅸ-B类复鞣成革强度升高,延伸性下降;Ⅷ-B类恰恰相反,延伸性升高,而强度下降;V-B类则强度和延伸性均有所提高。

表3至表5所列各类复鞣剂的应用方法:

Ⅰ类:pH高I-A、I-B不再用小苏打中和,I-D系低pH产品,因此在加脂后期调整终点pH使之符合常规范围要求,Ⅰ-C采用1.5%小苏打补充中和,以调整pH。

Ⅱ类:为了促进渗透,小浴处理同时,用小苏打调整pH。

Ⅲ类:同Ⅱ类。

Ⅳ类:复鞣后用1.5%小苏打中和,并调整pH。

Ⅴ类:因为它是阴离子树脂鞣剂,复鞣前,为了减弱铬革表面阳电荷,所以同时应用Orotan SN。

Ⅵ类:在水洗、中和、复鞣后,为了减弱革表面的阳电荷,用Orotau再中和,然后染色、加油。

Ⅶ类:与V类相似,系阴离子聚合物,同时使用Orotan。

Ⅷ类:为使此类无机鞣剂达到最好的复鞣效果,复鞣后宜放置一夜,然后再进行以下工序操作;Ⅷ-A(铬鞣剂),水洗后复鞣,再水洗后中和;Ⅷ-B、Ⅷ-C(锆鞣剂)类,复鞣是在水洗后无浴的情况下实施的,分两次加入;Ⅷ-D(铝鞣剂)类在水洗后进行无浴复鞣,然后搭马一夜,再行水洗中和。

Ⅸ类:考虑到这类复鞣剂的渗透性差、填充性强,与Ⅱ、Ⅲ类相似,采用较高pH、小浴条件进行。(www.xing528.com)

上列各类复鞣剂,应用于复鞣后,坯革均按以下工序和条件予以处理加工:

挤水—真空干燥(70℃,2min30s,负压50.5kPa)—悬挂干燥(60℃,5h)—回湿(水分含量26%~28%)。

(二)各类复鞣剂组合配伍应用效果[7]

从各类复鞣剂单独使用的结果可以看出,要想单独使用某种复鞣剂来达到完善效果与所要求的目的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为了适应不同用途的多种类型的皮革,就必须研究各类复鞣剂的组合配伍及其应用效果。这里根据不同类型的皮革,分三大类进行研究讨论:第一类为纳帕革(缩写为NP),第二类为鞋面革(缩写为UP),第三类为重复鞣革(缩写为HR)。

(1)三种类型革的复鞣组合配伍方案及复鞣成革的面积得率(表6)。

表6 复鞣剂组合配伍与面积得率

注:面积得率相当于空白对比实验面积得率的比。

(2)三种类型革的复鞣组合配伍方案及复鞣成革的感官性能评价(表7)。

表7 复鞣剂组合配伍与感官性能

表7中评定级分是6名检验人员参照标准空白样品对比评定的平均值。

表7中纳帕型复鞣革,几乎所有的检查项目的级分要比空白对比样品的级分高,这就意味着各类各具所长的复鞣剂,组合配伍应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因而改善了成革的感官性能,效应明显;鞋面革型的复鞣革,大部分项目的级分处于空白对比样品的同等水平以上,唯管皱加重,从各类复鞣剂单独使用的结果可知,UP-1~4中,使用了2%的I-A类复鞣剂,是导致管皱加重的主要原因。从Ⅱ-B、Ⅸ-A类单独使用可知,添加量过多,也会促进管皱。一般鞋面革对管皱的要求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新的组合配伍方案。至于重复鞣革,就柔软性、丰满性、匀染性诸方面而言,均优于空白对比样品,但粒纹、平滑性、管皱及染色性则均较差。

(3)3种类型革的复鞣组合配伍方案及复鞣成革的物理性能(表8)。

表8 复鞣剂组合配伍与成革物理性能

续表

注:表列数值=(复鞣后革-对比革)÷对比革。

由表8可知,复鞣革的厚度、视密度和刚软度与对比样品相比较,其中厚度和刚软度增大,尤其是重复鞣型(HR)影响显著,视密度除UP-2、UP-3增大外,其他均降低,这和各类复鞣剂单独使用的效果相比较,显然纳帕型、鞋面革型的视密度与初期加的复鞣剂有很大关系;在重复鞣型(HR)中,这种倾向不明显,这是由于视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纤维间隙,前者复鞣剂添加量较少,纤维间隙几乎无过量的鞣剂沉积、填充,而后者不然,复鞣剂用量大,纤维间隙得到充实。

另从抗张强度、拉断延伸、崩裂高度及0.5 MPa时的负荷延伸方面来看,除UP-2~4外,其他组合的复鞣革在强度、延伸方面均呈现下降趋势。

戊二醛作为软革鞣剂,特别是铬-戊二醛组合应用后,能改善成革的耐汗性、耐洗性,早已为人所共知。近年来由于发现将戊二醛和铬适当组合,能加速整个铬鞣进程,降低铬鞣剂用量,减少铬污染,这就更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为了深入了解戊二醛-铬组合应用情况,特专题讨论如下:

(一)关于戊二醛-铬组合应用的实验设计

为了探索最佳实验方案,从组合应用的程序、用量方面考虑,分别设计出基于固定铬鞣剂用量在4%和8%两种定量条件下,按浸酸浴、铬鞣浴、复鞣浴分别应用戊二醛2%和5%,构成16项可供对比的实验方案:

方案1、9:浸酸、铬鞣(铬鞣剂4%、8%)

方案2、10:浸酸、铬鞣(4%、8%)、铬复鞣(4%)

方案3、4:浸酸、铬鞣(4%)、戊二酸复鞣(2%、5%)

方案11、12:浸酸、铬鞣(8%)、戊二醛复鞣(2%、5%)

方案7、8:浸酸、铬-戊二醛鞣(铬4%、戊二醛2%、5%)

方案15、16:浸酸、铬-戊二醛鞣(铬8%、戊二醛2%、5%)

方案5、6:浸酸浴戊二醛预鞣(戊二醛2%、5%)、铬鞣(铬4%)

方案13、14:浸酸浴戊二醛预鞣(戊二醛2%、5%)、铬鞣(铬8%)

(二)分析检测

上述16项方案对比实验的猪革成品,进行常规化学分析与物理检验。具体分析检验数据从略。

(三)结果讨论

(1)从化学分析的结果来看,最引人注目的是Cr2O3含量,在浸酸浴或铬鞣浴中同浴使用戊二醛,所得成品含铬量最低,这可能是由于戊二醛和胶原反应的速度较快,因而抑制了铬和胶原的结合。

(2)从物理检验的结果(表8)来看,成品厚度的变化是在铬鞣或浸酸时使用戊二醛的变化最大,这是由于戊二醛使纤维分离、间隙增大的结果,视密度测定的数值也证明了这一点。

(3)从组合应用所得成品的综合比较方面讨论

对于戊二醛-铬不同组合应用所得的革,可综合比较如下:

①当在浸酸或铬鞣同浴使用戊二醛,其用量为2%~5%时,成品革Cr2O3含量下降最大(戊二醛5%,成品Cr2O3含量为1.7 %~1.9%)。

②当在浸酸或铬鞣同浴使用,或在复鞣时使用时,尽管戊二醛用量在2%~5%范围内变化和铬鞣剂在正常范围内变化,由于使用条件不同,成革的物理性能明显波动,大致规律是:a.在浸酸中使用,成革的视密度、刚软度、撕裂强度、抗张强度、延伸性均明显下降;b.在铬鞣浴中使用,成革除延伸性外,上述其他物理性能亦有所下降;c.在复鞣中使用,对成革物理性能影响较小,视密度、刚软度、抗张强度下降甚微。

③戊二醛的用量对成革综合性能的影响不甚明显,以用量2%与5%对比实验的结果来看,成品革的观感、理化性能差异不大。

④应用戊二醛复鞣,其主要效果是改善了成革的柔软性及耐碱、耐汗性能,这可以认为由于戊二醛的作用,促进了革纤维的分离、扩大了纤维间隙,以及它与铬络合物、胶原的反应活性、结合稳定性所带来的结果。

(4)从戊二醛-铬联合鞣方面讨论:据联邦德国Schill& Seilacher、BASF等公司的研究,以戊二醛或改性戊二醛预鞣,可以相应采用非均衡浸酸或小浸酸甚至不浸酸的鞣制工艺。这是由于戊二醛与铬络合物的相互作用提高了铬络合物的耐碱稳定性,并改善了鞣性,因而不仅可以提高裸皮对铬的吸收率,降低铬鞣时Cr2O3用量和废液中的铬污染,缩短浸酸、铬鞣周期,而且成革可兼具两种鞣剂的某些优点和特性。上述结论,经反复验证基本一致。

了解各类复鞣剂的特性及其应用效果,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复鞣剂品种的选择和组合应用,以不断改进复鞣工艺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关于复鞣剂的组合应用,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积累才能达到应用自如,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下面,首先归纳一下各类复鞣剂的主要特性及应用效果,然后推荐若干配方示例,以供参考。

(1)大部分芳香族代替性合成鞣剂,对提高成品革的丰满柔软性均有很好的效果,但对粒面的细致程度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大部分芳香族代替性合成鞣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粒面的致密性。

(3)阴离子氨基树脂鞣剂和含铬复鞣剂与芳香族代替性合成鞣剂比较,除了丰满柔软性略逊外,表现在成革的其他感官性能上是最和谐统一的。

(4)聚合物鞣剂的某些品种,能提高成品的丰满柔软性,缩小部位差。

(5)除了氨基树脂鞣剂以外,几乎所有的复鞣剂对染色均有一定的干扰,唯程度不同而已。

(6)戊二醛鞣剂,不论在铬鞣前的预鞣、或是在铬鞣中同浴使用、或在复鞣中与铬鞣剂联合应用,均能明显降低纤维密度,提高成革的丰满、柔软性。

从上述特性与效果出发,兹推荐若干应用于不同类型革的复鞣剂组合配方示例如下:

例1,典型的正鞋面革

氨基树脂鞣剂(上海产品RS)2%~3%

聚合物鞣剂(BASF,RelugmRE)4%~5%

两性芳香族合成鞣剂(BASF,Basyntan AN)3%~5%

例2,中等软度鞋面革

辅助性合成鞣剂NNO 1%

聚合物鞣剂(BASF,ReluganRE)4%~5%

荆树皮栲胶3%~4%

铬粉1%~3%

例3,特软正面革(包括正面服装革、手套革)

戊二醛1%~2%

铬粉3%~4%

耐光取代性合成鞣剂0%~3%

辅助性合成鞣剂2%~3%

例4,特软绒面革(包括绒面服装革、手套革)

戊二醛1%~2%

铬粉3%~4%

氨基树脂鞣剂2%~3%

辅助性合成鞣剂(TamolGA)2%~3%

关于上述示例的具体工艺安排与技术控制条件,应根据各类复鞣剂的特性和所要求的应用条件以及对各类皮革产品的具体要求,酌情而定。总之,应该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工艺安排与相应的技术参数和控制条件。

探讨各类复鞣剂综合分类的一般特性、鞣制性能和染色、耐光性能,其目的在于消化和借鉴日本皮革技术协会等国外对复鞣剂的检验手段和研究方法,并从中得到某些启示,为如何选择、应用复鞣剂寻求可行途径。例如,面对目前日益增多的复鞣剂品种,如何正确选择应用,一时颇感无所适从。倘若运用上列手段和方法,对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复鞣剂,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检测、筛选,并根据所得的结果,确定其大致类属和特性,再参照上列复鞣剂单独应用研究结果,作为实际生产中复鞣剂品种选择的主要依据,这不仅对于优选国产复鞣剂和引进、选购进口复鞣剂及筛选其代用品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对于在解决品种优选的基础上进而加以正确组合应用亦颇为有益。如此举一反三,有助于推进探索创新。

此外,必须指出,复鞣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一工序,在鞣制前后乃至整个制革加工过程中,除了与前述的预鞣、主鞣(如铬鞣)有必然联系之外,与后续的中和、染色、加油也密切相关,必须统盘考虑,避免顾此失彼。例如中和,根据所用复鞣剂不同,中和的安排有前有后,中和的程度有轻有重,中和的目的也各有所侧重,有为促进复鞣效果,有为染色加油创造条件。又如染色,除针对复鞣剂对染色的干扰采取必要措施外,应该根据皮革品种要求选用适合的染料,尤其如绒面革、苯胺革更要强调色泽的鲜艳、饱满、均匀及色牢度;对于耐晒牢度要求高的产品,绝对不宜选用芳香族合成鞣剂和栲胶进行复鞣。再如加油,据研究,应用戊二醛鞣剂处理后,皮革对一般阴离子油的吸收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就要考虑在加油组分中提高亚硫化油的比例,或少量增加阳离子油、中性油的组分。所以,作为制革工作者,选择、制定一项复鞣方案,不仅要考虑复鞣剂品种优选与组合应用本身,而且也要同时考虑前后工艺的协调平衡。总之,应该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出发,以尽可能合理的复鞣组合方案,制取兼得多种特性的皮革;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加工出高质量产品。

(原载《皮革科技》1987年第5、6期)

[1]荻原长一.复鞣剂及现代复鞣技术.王树声,编译.皮革化工,1985(2).

[2]丹羽行夫,冈村浩.复鞣和复鞣剂.皮革技术,1981,22(2).

[3]冈村浩,和田敬三.蓝湿革复鞣技术基础.皮革技术,1983,24(2):26-42.

[4]白山琢持,上原孝吉,冈村浩.各种复鞣剂对胶原纤维和铬革纤维亲和力的比较.皮革化学,1983,29(1):18-26.

[5]杉田正见,冈田正七,川崎信.蓝湿革复鞣对铬鞣革染色性和耐光性的影响.皮革化学,1984,29(4):190-197.

[6]冈村浩,白井邦郎,长南康正,等.复鞣剂及其配伍材料单独用于蓝湿革复鞣的效果.皮革化学,1983,29(2):73-80.

[7]川崎信,上原孝吉,室内大喜,等.各种不同复鞣剂结合用子复鞣对于各种不同类型复鞣铬革性能的影响.皮革化学,1983,29(3):132-140.

[8]久保知义,白井邦郎,石井泰博,等.用铬和戊二醛结合鞣制猪皮革的研究.皮革化学,1984,30(2):99-1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