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物馆展示的模式和方法

博物馆展示的模式和方法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期的博物馆展览策划实践中,美国博物馆策展人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被认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展览激励模式和阐释方法。最终实现博物馆展览的目的。

博物馆展示的模式和方法

博物馆展览策划(展示阐释)有其内在的规律。在长期的博物馆展览策划实践中,美国博物馆策展人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被认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展览激励模式和阐释方法。它们对指导我们博物馆展览策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博物馆展览的激励模式

博物馆展览是一项集知识、文化、观念和情感为一体的大众传播工程。根据博物馆展览的规律,博物馆展览传播的一般激励模式如下图所示。

博物馆展览传播的一般激励模式

资料来源:John Chiodo,资深策划人员,Gallagher&Associates(旧金山分公司)。

上图中展览传播激励模式的意义是:

第一,一个优秀的展览对观众要有吸引力。即展览从主题、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能激发观众对其产生好奇,引起关注,有参观兴趣,并且喜欢看。这是通向观众发现展览传播意义的第一步。老一辈博物馆展览专家费钦生先生很好地总结了博物馆展览的规律:一个好的展览要做到“龙头、凤尾、熊肚皮”。所谓“龙头”,是说开篇要精彩,要能吸引住观众;“熊肚皮”是说展览要内容丰满、亮点闪烁;“凤尾”是说结尾要有高潮,要有回味。

第二,一个优秀的展览要能激发并保持观众持续参观的欲望。即展览要通过一系列亮点和兴奋点的安排,或好玩有趣的参与体验式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调动观众的各种多重感官体验包括视觉、听觉、运动触觉等,持续保持观众的参观欲望。这是通向观众发现展览传播意义的第二步。

第三,一个优秀的展览要对观众有教育意义。即展览应当让观众得到学识与经验、知识与信息、情感与价值上的满足和收获。这是通向观众发现展览传播意义的第三步。

第四,一个优秀的展览要对观众产生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即在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引发观众的思考,影响观众的观点和思想,甚至实现超越,转变信念与态度,并且采取行动。最终实现博物馆展览的目的。

如果一个展览遵循以上展览传播激励模式来策划设计,或展览策划设计达到了上述展览传播激励模式的要求,那么,这个展览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博物馆展览。因此,在博物馆展览策划中,我们要依据这一展览传播激励模式来策划展览。

2.博物馆展示阐释的四种模式

如果说展览传播激励模式相当于整个展览策划的技术路径,那么,展示阐释模式则是对于展览具体内容阐释和解读的思路。展示阐释是博物馆展览内容策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美国国家阐释协会将“阐释”定义为“一种既能激发观众兴趣又能解释资源意义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过程”[10]

就博物馆展览而言,所谓展示阐释,通俗地讲就是:展示策划人基于教育学传播学的目的,根据展览的传播目的,在对展览学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学术资料转化为大众传播文化产品,旨在与观众进行观点和思想、知识和信息、感觉和价值的沟通,满足观众的欣赏和知识需求。这是一个将学术问题通俗化、理性问题感性化、知识问题趣味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改变阐释过程。因此,展览策划者在展示阐释中,必须在阐释对象、阐释方法和观众需求之间找到契合点,建立最有效的阐释模式,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博物馆展示阐释模式

西方博物馆在长期的博物馆展示阐释实践和观众研究方面的成果表明,根据观众的体验需求,可以将阐释类型大致分为四种模式[11](见左图)。

第一种:审美型阐释(www.xing528.com)

这种模式主要用于艺术品展示,阐释方法遵从了就简原则,即尽量减少其他辅助信息,从而让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展品本身。每件艺术品的说明都有严格规定,为观众提供的信息仅仅有标题、作者、创作日期、材质、捐赠者等最基本的信息,其目的在于减少信息干扰。

第二种:解析型阐释

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对展品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或自然环境的阐释,包括这件展品的构造、用途、空间位置以及其他相关的文化的、技术的和自然的意义,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物品之间的关系等。通过一定的历史或自然环境的重构、说明、图示、展品标签等信息载体,向观众解释展品背后的故事以及展品之间的关系。不仅让观众了解这件展品背后的文化或自然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观众在众多的展品之间找到其相关性。

第三种:探索型阐释

探索型阐释的最大特点是无序性与自由性,鼓励观众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当然,博物馆可以帮助观众根据自身兴趣打造独一无二的探索之旅。这种模式主要建立在观众对展品相关信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启发、吸引和鼓励,激发观众探索和发现的欲望,鼓励观众动手触摸、观察、操作,达到体验人文历史、传统技艺、生活形态、自然现象、科学原理的目的。这种展示阐释模式往往通过展示现象—发现问题—引起思考—探索揭秘四个步骤来实现。探索型阐释能让参观者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向主动探索,激发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和思考,从而体验探索的快乐。

第四种:交流型阐释

交流型阐释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博物馆理解模式。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交互式展示外,现代博物馆展览最注重的核心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这种交流绝不仅限于观众与导览人员之间的对话,而是博物馆致力于搭建一个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其中,包括观众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观众与展览策划人员之间的交流,以及观众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将大量的示范表演、专家对话、口述历史、视频采访等融入展览活动中,可以轻松实现上述的几种交流。经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观众不仅可以通过一种更具亲和力的途径把握展览主题信息,也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达到知识和思想感情的升华,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博物馆展示阐释中,具体采用哪种展示阐释模式,要视展览的具体内容而定,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展示阐释模式。

3.博物馆展示阐释的方法

展示阐释方法则是在展示阐释模式下对展示内容阐释的具体方法。根据前人的经验,常见的展示阐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展品的美学价值展示法。艺术类展览往往强调展品的美学价值,所以展览设计要特别关注的焦点是展品的外貌——形状、颜色、装饰与质感。要思考以下问题:单独展示还是与其他展品一起展示?展品与其他展品及其周围空间如何相关联?展品的位置与光线如何处理?如果强调的是展品的外貌,那么展品应该在合适的光线下被看见,而且要有足够的空间让人舒适地观赏。

●展品的结构或功能揭示展示法。要解释展品是怎样制造的、用什么材料做的、各部分是如何组成的、怎么用的,方法一般为:或解剖其组成部分,或用模型,或用绘图辅助,或鼓励观众来操作,来显示隐藏的元素。此外,功能往往存在于照片、图示、互动与电子媒体、参与活动中,所以功能展示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实现。

●展品的历史关联性展示方法。如果一个展览要展示物品在过去的技术的或设计的发展,一般要有一个时间序列来说明它的历史关联。这样观众可以感觉到该物品历史发展的链接和变化的轨迹,并比较出更多的不同来。

●展品的历史背景关联性展示方法。如果想要展示一件展品特定的社会的、文化的、自然的或历史的背景关联,那么环境的安置是最适合、最有诠释性的方法。其方法是通过模拟实景、情景塑造、栖息区群实景等,如果赋予声光电技术手段,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感动和震撼。虽然这样的环境再造制造难度大、成本高,也占地大,但可以使静态的展示戏剧化、生动化,对观众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很大的,如动物栖息区群、居住环境、作坊等。

●自然现象的展示方法。自然或科学博物馆往往要展示各种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展示的方法一般为:呈现现象(必须显示出自然现象的效果,例如电力、光线、声音、地心吸引力、波浪等)→文字解释和指导→让观众多角度参与操作互动。为此,设计人员要决定传达的效果→选择传达的技术→设计→实验。

●科学发明的展示方法。科技博物馆往往有大量科学原理和科学发明的展示,科学发明的展示方法一般为:展示科学原理→追溯最初的发现或发明→展示一项发明由最初设想到最终实用化的技术发展步骤→说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技术→说明其社会效果和影响。

●参与互动展示法。静态的展示往往以教条式的标签与观众对话,参与互动展示则是直接与观众对话。所谓参与互动展示是指观众可以对展示做动作,展示也对观众的行为做出反应。参与互动展示的方式简单的有——动手做、把东西挪开看有什么东西藏在里面、捉迷藏(藏起来让观众找),复杂的有——电脑与复杂的机械操作系统。参与式互动展示的规划原理一般为:显示现象→提供活动→让观众比较或对比,或呈现改变与说明过程。参与互动展示设计要点是:要有明确的沟通或传播目的——希望观众学到什么,要有清楚的沟通或传播概念,例如空气的流动、水的形成与变化,要清楚地阐述现象与原理之间的关系,例如用风车与空气动力的原理,参与式互动展示要容易使用和操作,要给观众提示如何使用和操作。观众往往对不知道或无法预期的事物感兴趣,好的展示是让观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发现。参与互动展示可以起到吸引观众、启发观众的兴趣、鼓励观众去实践和探索的作用,可以使博物馆展览更加生动活泼起来。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展览采用参与互动展示。参与互动展示在儿童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使用广泛,但也可以使用在历史和艺术博物馆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