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物馆展示教育理念的非正规教育方式

博物馆展示教育理念的非正规教育方式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事实上,我国博物馆展示教育,无论从理念还是方法和手段看,离非正规教育的要求还很远。为了使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非正规教育机构,增强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动力,我们必须按照如下非正规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方法来策划设计博物馆展览。

博物馆展示教育理念的非正规教育方式

博物馆不同于学校,它是非正规教育机构。非正规教育是指在正式教育体制之外、针对特定学习对象的有组织、有学习目标的教育活动。必须强调的是,所谓非正规教育,绝非是无学习目的、无学习计划的学习,它只是和传统的普通学校教育相区别而言的。与正规教育相比,它的学习内容更加多样广泛,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更重视自主学习、自愿学习、体验学习和同伴群体学习。

博物馆参观学习是非正规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非正规学习定义为:“自愿且主动引导的终身学习,主要因本身兴趣、好奇心、探索、操作、幻想、任务达成、与社群互动等受到激发。非正规学习通常会牵涉到社群互动,尤其是与家庭成员和同伴团体的互动,其中更包含了玩耍这个因子。在博物馆中,非正规学习的发生主要透过计划性展示教育活动等方式。”[8]

作为非正规教育机构,博物馆服务国民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是整个社会的广大成员,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何种文化背景或受教育程度。二是以实物为载体,教育手段丰富多彩,强调亲身参与和互动体验,生动直观[9]

因此,博物馆展示教育要有别于应试的、程序化的学校教学。但事实上,我国博物馆展示教育,无论从理念还是方法和手段看,离非正规教育的要求还很远。为了使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非正规教育机构,增强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动力,我们必须按照如下非正规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方法来策划设计博物馆展览。

●博物馆展览是学术、文化、思想与技术的集合。只有具有思想知识内涵、文化学术概念并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展览,才是成功的博物馆展览。用普通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博物馆展览首先要看得懂,其次有意思并好看,最后要让观众留下印象和记忆。

●博物馆展览是为普通大众而设计的(尽管事实上不少展览只为学者、专家和收藏者而设计),是一种面向受众的传媒,因此,要想让观众喜欢展览,展览的策划设计必须服从于受众的兴趣和需要(虽然事实上很多展览难以做到),必须把握住观众真正的关注点。观众期待博物馆展览提供给他们有特别意义的展示和体验。

●博物馆展览是一种有关知识信息的传播媒介,因此,必须有明确的传播目的。任何博物馆展览的设计首先必须要明确传播目的——或是为了传播一种思想和观念,或是一段历史和一种文化,或是一个人物和事件,或是一种科学原理和知识。

●知识性和教育性是博物馆展览的核心和目的。博物馆展览是一种知识文化的传播,旨在向受众传达观念和思想、信息和知识、文化和艺术,促进知识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此,对博物馆展览来说,科学性和真实性是前提,趣味性和娱乐性是手段,而知识性是核心和目的。

●博物馆展览是一种视觉和感观艺术。虽然展览传播的信息、知识和思想是理性的,但其表现的形式应该是感性的,要通过观众喜欢的视觉和感官元素与观众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交流。除了娱乐性外,博物馆展览能给观众提供知识和信息,即要达到“感性进,理性出”的效果,让观众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和教育。(www.xing528.com)

●博物馆展览必须为观众创造愉快的体验,富有娱乐性是观众喜欢的博物馆体验。虽然知识性是博物馆展览的核心和目的,但不排斥博物馆展览的娱乐性。事实上,观众喜欢寓教于乐的博物馆展示,并且娱乐性往往占去观众博物馆体验的很大一部分。对普通观众来说,他们希望参观展览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觉得怎么样与他们学习到什么一样重要。但博物馆不是迪士尼,其娱乐性必须建立在真实性、科学性之上。

●观众喜欢故事型的博物馆展览。今天的观众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与过去不同,他们已不再有耐心去接受所谓系统的、干巴巴的知识传授了,他们希望从故事和情节中去获得知识和信息。因此,博物馆展览要将“文物和史迹”“知识和信息”融入情节性、故事性之中,用说故事的技术组织展览的内容,进而达到展览与观众之间知识、观点、信息、感觉和价值的沟通。

●参与互动是观众喜欢的体验。过去静态的展示往往以教条式的标签与观众对话,参与互动展示则是与观众对话。博物馆展览要从只能“看”的被动学习方式过渡到参与互动,提供给观众多样的参与互动体验。参与互动展示可以起到启发观众、鼓励观众去实践和探索的作用。为此,博物馆展览要特别安排一系列参与互动设计,旨在为观众塑造一个生动活泼、参与性强的参观学习环境,引导观众“耳听、眼看、手动、心跳”,赋予观众愉快的参观学习经验及更加宽广的想象空间。

●观众喜欢从“动手做”中学习,喜欢探索式的展示。有别于学校教授式的教育,博物馆展览教育活动要让观众按照自己的意愿、依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要鼓励观众动手触摸、观察、操作,体验探索的乐趣,从而体验人文历史、传统技艺、生活形态、自然现象、科学原理,进而激发其想象与创作的潜力。好的展示是让观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发现。

●观众喜欢博物馆的示范表演式展示。博物馆展览要设置示范表演类项目,通过博物馆老师的示范表演,达到为观众解释文化、历史、艺术、工艺的发展或自然现象、科学原理的教育目的。

●观众喜欢临场逼真的体验。即在博物馆展览中,用“真实再现”的手段“有根据地还原、重构”展品的使用环境和背景,如三维空间的实物造景、电脑三维影像虚拟、情景塑造或遗址复原。或让文字记载影像化,让观众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动和震撼,给观众“进入历史事件的感觉”;或让遥远的人类历史或自然风貌得以重现,使观众有身临其境般的震撼与感动。

●观众喜欢有高科技辅助手段阐释的博物馆展览。即在博物馆展览中,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强展览的表现力度。例如,采用多媒体、3D动画虚拟现实、影像处理等高科技辅助系统,使展示手段突破传统的文字图片加说明的做法,强化展览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增强展览的参与性、交互性和趣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