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全球化愈发扩张,各方支持之声不断

经济全球化愈发扩张,各方支持之声不断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快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试金石和风向标。对美国、英国等经济全球化的先导者来说,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也会导致出现次贷危机、债务危机等金融问题。这也说明一个事实,经济全球化表明我们可能会失去对经济和金融事件的控制权,它正在悄悄改写全球经济规则。伯南克是经济学家出身的美联储主席,美联储对美元利率的管理失效说明,人为管控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想法。

经济全球化愈发扩张,各方支持之声不断

2015年8月30日,年届70岁的财经记者和专栏作家罗伯特·萨缪尔森(Robert J.Samuelson)在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一篇题为《全球化在加速》的评论[2]。从标题看,“warp speed”是“极速”或“神速”的意思,因而可以说,萨缪尔森的观点可以解读为经济全球化在神速发展。

萨缪尔森评论说,中国金融市场的变动如同一个引人注目但鲜为人知的国际赛事。中国与世界之间某些更广泛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对大宗商品和能源产品的消费影响着世界市场,如中国对铝、铜、铅、镍和锌这五大工业金属的消费占世界消费份额的近一半,远高于2000年的13%。如果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低于预期,则会产生连锁反应。

国际社会比较困惑的是,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份额较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明显,但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的“8·11汇改”突然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答案在于,经济全球化出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路径,传统的大宗商品和货物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方面,资本跨境流动等金融全球化则是经济全球化的另外一个方面。

一般来看,经济全球化主要是货物进出口贸易,港口码头车来人往,集装箱堆场错落有致,这种全球货物供应链管理唤起了经济学家和公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知,货物进出口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代名词。事实上,经济全球化也是起步于货物贸易的,至今仍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指标。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快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试金石和风向标。每当世贸组织对外发布全球贸易增长统计数据时,国际媒体总会进行跟踪分析报道,以此研判世界经济未来走向。全球货物贸易以实物为主,这种物理性的经济全球化,通过交付货物或构建供应链完成一个物流过程,而这需要时间。

相比之下,跨境资本流动通过敲击键盘实现,投资者可以在一个国家抛售股票,在另一个国家购买债券或进行货币掉期操作,大量的资金可以在国家和地区之间,在国际货币、资本、外汇和黄金等各种金融市场之间进行数字化的瞬间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境资本管制很普遍,比如《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2条和第18条,允许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在某种必要的情况下实施进口限制,预防迫在眉睫的金融储备方面的威胁,或者阻止迫在眉睫的金融储备下降,或者重建非常低的金融储备[3]。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金融大改革”[4]以来,大多数国家已经取消限制或阻止个人和公司跨境转移资金的限制,受益于政府大幅度减少监管,金融机构引入国际化管理作风,使用电脑和电话等电子交易方式取代了过去传统的面对面谈价,使竞争激烈程度剧增,这种金融性的经济全球化可以借用莱特兄弟发明的翘曲机翼的形式和速度运作。金融分析员通过操纵电子交易方式从而改变国际金融市场的升力,各种金融市场工具收益比产生的升力差,既能帮助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也可导致大幅度的金融市场波动。(www.xing528.com)

“8·11汇改”被国际金融市场解读为大型和意外事件,市场交易员迅速对汇市波动做出反应,这显然构成了一种触发因素,国内外金融市场出现联动效应,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现象,这进一步说明金融领域的全球化比贸易领域全球化的影响更大。从历史上也可以证明这一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源于泰国和韩国等国家通过银行贷款的过度资本流入,但从那时起,跨境货币流动已经发展并变得更加复杂,跨境资本流量太大,以至于政府急于弥补监管空白,但金融全球化的大势已成,各国已经无法恢复广泛的资本管制。

金融全球化削弱了许多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对其长期利率的影响,比如,离岸美元债券市场因利率较低,如果离岸的公司不喜欢以当地货币计算国内利率,则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借入美元,其结果是美元债券的借贷总额不断攀升,到2015年已经达到令人瞩目的4.5万亿美元,美元债券市场实现了全球化,新兴市场国家被迫进行货币错配,以美元借款的公司必须以美元偿还,但若以当地货币赚取大部分收入(比如墨西哥比索、巴西雷亚尔),则货币贬值将使美元偿还更加困难。

发达国家也难以幸免于金融全球化。比如,2004年到2006年,美联储将美国短期利率提高了4.25个百分点,其货币政策中期目标是带动美元债券和抵押贷款长期利率提升,从而有助于抑制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可能引发的泡沫。

事实上,由于金融全球化导致了美元的全球储蓄过剩,国际金融市场上充斥着美元债券,离岸美元市场干扰了美联储的政策目标预期,美国抵押贷款长期利率并不如愿,以致接下来几年的时间美国长期利率在曲折盘整中不升反降,酿成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金融全球化现象削弱了美联储的政策功能,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新的经济脆弱性,否则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将可能被避免或软化。回顾这一经济现象,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如果无序发展,不受监管和约束,将冲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墨西哥比索危机、俄罗斯卢布危机等。对美国、英国等经济全球化的先导者来说,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也会导致出现次贷危机、债务危机等金融问题。这也说明一个事实,经济全球化表明我们可能会失去对经济和金融事件的控制权,它正在悄悄改写全球经济规则。发生类似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或难以预测世界经济增长走向,并非完全是经济全球化参与者的心血来潮,但我们明显正朝这个方向漂移,经济全球化向前的大方向是对的,是在现代经济和科技条件下市场经济规律使然。伯南克是经济学家出身的美联储主席,美联储对美元利率的管理失效说明,人为管控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