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学:历史长河中的科学之一

经济学:历史长河中的科学之一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老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即使最一般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也不能无条件地适用于任何时代或地区”。

经济学:历史长河中的科学之一

吴老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即使最一般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也不能无条件地适用于任何时代或地区”。他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该观点:“恩格斯说:‘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其他社会科学也是一样,在用于历史研究时,必须注意当时当地的特点。”[2]

又说:“我以为经济史首先是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3]“经济史有广阔的天地,无尽的资源,它应当成为经济学的源,而不是经济学的流。”[4]

吴老注重“历史是理论之源”的观点,就研究方法而论,我理解有两方面内涵,这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而纯粹抽象理论则难成之。一是时间维度方面。理论要经受得住历史性长时段的检验,而历史学研究的本质特点之一就是对实际情况在长时段中的描述和归纳。二是多角度和多面性方面。实际生活由无穷无尽的多种因素构成,模型或抽象而成的理论,不可能不舍弃大量原生因素。而历史研究本身,则要求尽量全面考虑由具体时间、空间构成的现实。正如吴老所言:“没有一个古今中外都通用的经济学”“任何经济学理论都要假设若干条件或因素是不变的或者可以略去,否则不可能抽象出理论来。这种假设是与历史相悖的,因而,应用时必须用历史学的特长来规范时间、地区特点和考察范围。”[5]

当然,历史研究应该借鉴各种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历史学方法本身也非万能。

对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唯一拥有数千年延续不断文明的国度而言,只有经受住这两方面的检验,才谈得上奠定认识和总结基本规律的前提。在经济史方面,就观察问题的多角度而言,吴老认为,“经济史学者无力研究整个社会,只能着眼于对经济运行和制度变革的有关方面。其中如人口和人口行为、家庭和宗族、分业(士、农、工、商)和等级制度、乡绅和社会精英、消费习俗等,题目已经不少,还都需请社会学专家的帮助。今天,我们还不具备独立完成一部整体论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条件,但要有整体观;不要孤立地看任何问题,不能就经济论经济”。[6]

这才是大师的眼光和胸怀!(www.xing528.com)

吴老对中国“传统经济”,特别是农业手工业小农经济与中国现代化道路关系的研究,充分体现出他从长时段的和尽量全面的视角去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此维度去把握和分析中国经济具体问题的大师治学特点,实需后人学习、借鉴和继承。

吴老对传统农业、手工业和小农经济与中国现代化道路关系研究的重视,可从以下方面看出:

吴老有三部综合性的文集,即1996年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2001年三联出版的《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吴承明集》。在《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与《吴承明集》两文集中,吴老选入了相同的三篇文章:《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论工场手工业》《论二元经济》。而2001年三联出版的《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中,也选入了《论工场手工业》《论二元经济》这两篇。论文《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则又分别被收进了《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和《吴承明集》。吴老在《吴承明集》的前言中有一说明:“工业化注重传统经济中的积极因素,故将《论二元经济》选入,表明我的观点。又,我认为农业是工业化的基础,有篇《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考察》,因专业知识不够,经两次修订,仍不满意,故未收入。”而在《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一书中,则收入了此文。以上文章,都是从理论到实证,专论传统经济的农业、手工业和小农经济与现代化、工业化之关系的,可见吴老对此专题的重视。

仅从吴老自选文集的内容角度看他对传统经济与中国现代化道路关系之重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从吴老一生主要著作的内容看出,这个问题实为吴老思考和实证的基本内容之一。限于篇幅,本文不能详细举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