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镇企业取得初步成效

乡镇企业取得初步成效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至1993年,先后扶持新建、改建、扩建乡镇企业375个,新增产值2.6亿元,新增利税4800万元。与1982年相比,河西地区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26.5倍,年均递增率达到39.3%。乡镇企业产值占到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4.5%,占农业总产值的52.7%,极大地促进了河西地区经济的发展,河西地区农村经济迈上了新台阶,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的支柱产业。

乡镇企业取得初步成效

在河西地区,围绕扶贫和区域经济开发,依靠油料、甜菜、棉花、瓜果、蔬菜、啤酒大麦、黑瓜子、细毛羊、奶肉牛、瘦肉型猪等10个商品基地,积极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运输、建筑建材采矿、旅游等支柱产业和家庭工副业,建起了一批相应的骨干企业。1982年至1993年,先后扶持新建、改建、扩建乡镇企业375个,新增产值2.6亿元,新增利税4800万元。与1982年相比,河西地区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26.5倍,年均递增率达到39.3%。乡镇企业产值占到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4.5%,占农业总产值的52.7%,极大地促进了河西地区经济的发展,河西地区农村经济迈上了新台阶,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的支柱产业。

在中部地区,各县面向城乡市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以区域经济开发、解决群众温饱、增加地区财政收入为目的,从1983年至1993年的10年间,利用扶贫专项资金直接投资兴办了600多个骨干企业,重点进行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淀粉、亚麻、地毯、编绣、林果畜产品等覆盖面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六大支柱产业。其中,淀粉系列有加工点781个,年产值7684元;亚麻系列建有厂点157个,产值3525万元;地毯系列有加工厂点250个,产值8413万元;编绣系列建起加工厂点412个,年产值2468万元;林果畜产品系列中,新建果园面积50多万亩,加工企业255个,产值8135万元;采矿、建材、化工系列,新建企业445个,年收入近2亿元。六大系列产业的开发,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较快发展。1983—1992年,列入“两西”建设范围的中部地区20个县(区)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数量从1983年的2582个增加到了1992年的55936个,增长近22倍;从业人员从1983年的8.88万人增加到了1992年的41.50万人,增长近5倍;利润从1983年的1177.15万元增加到了1992年的1.58亿元,增长13倍。乡镇企业逐步成为这些县(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20]

1992年11月28日,在甘肃省“两西”建设和扶贫开发会议上,国务院专门发来贺电,对甘肃10年“两西”建设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在10年“两西”农业建设中,省、地、县各级党委政府按照“有水路走水路,无水路走旱路,水路旱路都不通另找出路”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省各族群众,以解决群众温饱为核心,从恢复植被、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入手,坚持国家扶持与地方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开发式扶贫,多种经济全面发展、综合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全省的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3年到1993年的10年间,甘肃共用“三西”建设专项资金16.6亿元,全省贫困人口从1982年的1254万人减少到1993年的42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74.83%下降到22.35%。探索由“输血式”救济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实施的跨区域移民搬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劳务输出等扶贫方式,为全国扶贫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注释】

[1]“三西”指甘肃河西地区、中部以定西为代表的干旱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

[2]葛士英(1920~2007),曾任甘肃省委常委、甘肃省计划委员会主任、甘肃省常务副省长、甘肃省“三线”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甘肃省“两西”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等职。

[3]葛士英:《甘肃“两西”建设的开端》,载《甘肃70年建设改革发展纪事》,张瑞民主编,甘肃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4]即由青壮劳力先到外地开荒种田,再逐步安家。

[5]1985年,国务院批准恢复白银市(地级),设立平川、白银两个区,景泰县从武威专区划归白银市管辖。

[6]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水利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86页。

[7]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志省·水利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94页。

[8]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水利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

[9]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水利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311页。(www.xing528.com)

[10]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水利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310页。

[11]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水利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316页。

[12]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水利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页。

[13]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水利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334页。

[14]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水利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397页。

[15]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水利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290页。

[16]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扶贫开发志》(1983-2010),敦煌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第241页。

[17]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劳动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第95页。

[18]转引自中共庆阳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中共庆阳地区史大事记》(1949—1990)。

[19]13个县为革命老区的庆阳(现庆城县)、镇原、正宁、合水、宁县等5县和贫困地区的岷县、漳县、渭源、武都、宕昌、临潭、舟曲、张家川等8县,三片为平凉市北面的1乡、礼县的18个乡和武山县南部的9个乡。

[20]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扶贫开发志》(1983-2010),敦煌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第27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