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乌蒙山区脱贫攻坚的经验之路

乌蒙山区脱贫攻坚的经验之路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2015年,四川省提出在继续推进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三大板块”新村建设的同时,在乌蒙山区3市9个连片脱贫攻坚重点县实施“乌蒙新村”建设。乌蒙山区的区域性扶贫要取得决定性胜利,需要采取创新举措,着力扶贫政策的创新。新时代乌蒙山区扶贫,必须树立生态扶贫的观念,教育、引导贫困地区的群众认同并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着力修复、保护生态环境。

乌蒙山区脱贫攻坚的经验之路

(一)坚持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两轮驱动推进扶贫

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贫困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需要将区域开发和精准扶贫紧密结合,通过两轮驱动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脱贫攻坚推动区域的开发,最后在区域发展中实现精准扶贫。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乌蒙山云南片区不断探索,找出了一条以整村、整乡、整族、整县、整州为单元,整合各类资金,连片开发、综合推进、整体脱贫的新路子。

(二)坚持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乌蒙山区扶贫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引导市场主体、扶贫对象协同发力,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该片区制订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按照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要求,不断强化贫困地区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行业资金、金融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等扶贫资金,不断加大对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众的投放力度。

(三)坚持外部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2012年以来,乌蒙山区积极争取各类专项扶贫资金,大力加强项目建设,通过落实整体推进、突出易地开发、突出产业扶贫、突出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等项目的实施,着力加强项目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增强贫困农户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把人口负荷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得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显著。扶贫方式也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早期的“输血式”扶贫主要是通过向扶贫对象提供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资或现金,直接让贫困人口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这种扶贫方式的特点是投入大、浪费多、见效慢、易返贫。而“造血式”扶贫则根据扶贫对象的需求差异,进行精准施策,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帮助和支持。这好比漫灌方式换成了滴灌方式,不论是在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还是脱贫成效上都体现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通过低保政策兜底、扶持生产和就业医疗救助扶持、移民搬迁安置等多种途径,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精准扶贫要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禀赋特色,强化“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产业扶持要到村到户,精准帮扶,以此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如:2015年,四川省提出在继续推进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三大板块”新村建设的同时,在乌蒙山区3市9个连片脱贫攻坚重点县实施“乌蒙新村”建设。探索出“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产村互动共融”的扶贫开发新路径。除筠连县外,屏山县、高县、珙县、兴文4个乌蒙山区县各确定1个新村作为试点,融合产业特色、民俗民族文化等,打造独具特色的乌蒙新村,发展旅游经济。(www.xing528.com)

(四)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相结合,切实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乌蒙山区一直以来都是扶贫的重点区域,目前乌蒙山区的脱贫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相结合,是提高扶贫效率的关键

首先,不断加强建设,强化扶贫机构和队伍。进一步理顺各级扶贫机构的关系,使扶贫机构基本达到了“机构挂靠、人财物独立”的要求,强化了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同时,结合国务院扶贫办和各省扶贫办的培训安排,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扶贫系统人员到著名高校、经济发达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示范区参加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扶贫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其次,重视管理,确保扶贫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在项目实施中,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对项目规划的指导,确保规划科学可行。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检查督导,推进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严格执行中央、省市的各项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廉洁扶贫行动”和推进“阳光扶贫行动”,坚决杜绝违规使用和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现象。抓好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确保扶贫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最后,及时调整优化扶贫政策思路,以扶贫观念更新带动扶贫政策创新。长期以来,乌蒙山片区通过资源开发带动贫困地区脱贫,但结果是许多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不但没有脱贫,反而耕地减少、资源枯竭,同时还把空气、水、土地污染了。乌蒙山区的区域性扶贫要取得决定性胜利,需要采取创新举措,着力扶贫政策的创新。

新时代乌蒙山区扶贫,必须树立生态扶贫的观念,教育、引导贫困地区的群众认同并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着力修复、保护生态环境。对于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弱化GDP考核,加强生态保护和补偿立法工作,完善保护与开发并重机制,扩大生态补偿范围,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道路,逐渐从资源开发扶贫转变为生态扶贫,从单一的经济扶贫转变为文化、教育、卫生等与经济配套的综合扶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