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月计划大数据法编制

月计划大数据法编制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很好地利用“数字”这个资源,通过收集、汇总、统计和分析有关数据,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帮助我们科学地编制计划、制定决策,变“废”为宝。作者在企业管理咨询过程中,帮助企业利用有限的大数据进行月度生产计划编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分享如下。

月计划大数据法编制

对于大数据,迄今尚未有通行的固定的定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通常所说的大数据往往指的是“大数据(现象)”。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当数据量、数据的复杂程度、数据处理的任务要求等超出了传统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时,称之为“大数据(现象)”。可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是从存储和计算能力视角理解“大数据”。

(2)社会科学:当多数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可以被记录下来时,称之为“大数据(现象)”。在社会科学家的眼里“大数据”主要从“数据规模与价值密度角度”理解“大数据”。

(3)统计学:当能够收集足够的全部(总体中的绝大部分)个体的数据,且计算能力足够大,可以不用抽样,直接在总体上就可以进行统计分析时,称之为“大数据(现象)”。可见,统计学主要从所处理的问题和“总体”的规模之间的相对关系视角理解“大数据”。例如,当总体含有1 000个个体时,由900多个样本(即90%以上)组成的样本空间就可以称为“大数据”。大数据不是“绝对概念”,而是相对于总体规模和统计分析方法选择的“相对概念”。

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信息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对于企业来说,有大量的可用信息需要收集,例如,市场信息、销售数据、生产数据、质量数据、设备维护保养数据、仓储数据等。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很好地利用“数字”这个资源,通过收集、汇总、统计和分析有关数据,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帮助我们科学地编制计划、制定决策,变“废”为宝。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却不注意收集、保存企业数据,更没有分析、利用数据的习惯和做法。

麦肯锡咨询公司在2011年关于大数据的报告中指出:“分析大数据集……将成为(组织)竞争的关键与基础,支撑生产力增长、创新和消费者盈余的新浪潮……每个领域的领导者,都必须应对大数据的影响。”

作者在企业管理咨询过程中,帮助企业利用有限的大数据进行月度生产计划编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分享如下。

【案例一】

某企业主要从事于蜗轮蜗杆减速机齿轮减速机的加工制造,年产能达到30多万台,其中蜗轮蜗杆减速机能达到日均800台的生产能力。由于减速机规格型号多样,客户市场大多采用“多品种小批量”订购模式,并且交货日期要求短,给企业生产安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备件库存居高不下。

该类型企业的特点是:齿轮等备品备件生产加工工序多、时间长,有些长达40多天;齿轮、轴类备件、减速箱壳体等具有互换性、通用性等。由于受客户订单不确定的性影响,致使备件的库存储备难度大,有些订单考虑到后期需求及其加工批量影响,备件加工时总是按照订单量多储备一些备件,长此以往,库存备件越来越多,长期积压。虽然库存大,但装配急需的备件反而还没有库存,导致交货日期延误等问题时常出现。

解决问题的思路:

(1)利用企业管理软件ERP库存管理数据,对上年各类备件出库量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所有的备件出库数据。

(2)对于出库量比较大,或者每月都有一定出库数量的备件,制定安全库存量。根据安全库存确定备品备件投料加工备货时间点(备库点),确保备件有效储备。

(3)对于出库量较小,或者断断续续没有规律性的备品备件,按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原则,按订单生产,不做备件储备。

(4)然后,按照实际订单数量、参考安全库存情况,采取备库生产思路编制生产月度计划,基本保证了装配车间备件需求,提升了生产效率。据统计,按照这种模式运作,采购费用比往年同期降低了500多万元,有效地降低了库存和生产成本。如表1-5所示(参考图1-3)。

表1-5 RSKF项目组箱体半成品库存调查分析表(部分)  单位:台

该表内容有关说明如下:

(1)月平均×1.3,是考虑2019年的销售量增加比例。

(2)安全库存按照月平均使用量的1/4考虑。

(3)订货点库存是按照“安全库存+月平均×1.3”计算所得。(www.xing528.com)

(4)考虑到外协加工周期长,最高库存按照两个月使用量考虑,计算出数据后,再根据经验进行修整。

(5)订货参考批量参考以往情况,属于经验数据。

(6)部分非标、小批量备件严格执行订单生产。

【案例二】

××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于环保型电线、电缆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新材料企业。企业成立之初,受企业管理方面的限制,生产计划性不强,某批次产品生产量过大,市场销售效果不好,造成该批次产品长期积压在仓库,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朝被蛇咬,10年怕井绳”,从此以后,生产管理体制转移为订单管理模式。

订单管理模式不会出现或者很少出现成品库存积压问题,但是这一模式也有弊端。

一是受市场影响,订单不均衡,要么订单很多,生产不出来;要么订单少,生产车间没有任务可干。

二是客户交货日期要求短,有的客户要求3天交货,甚至个别客户还要求当天下单次日交货,给生产排产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是部分订单不敢储备原料,有了订单再去采购材料,供货方也是采取这种生产模式,造成了材料来不了,产品生产不出来,交货期限一拖再拖,导致客户不满意,投诉问题时常发生,影响了市场销售及企业的信誉。

解决问题的办法:

(1)通过对1—10月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占公司月度销售总量52.32%的产品,几乎每月都有一定的销售数量,将这类产品称作为常规产品(或牌号),如表1-6所示。

表1-6 ××材料有限公司常规用料牌号数据统计分析

续表

  注:(1)常规牌号占总量52.32%。(2)常规牌号每月按照100t考虑,每周计划安排25t。

(2)对每一品种分别进行月度汇总,计算月度平均销售数量。

(3)每月按照4周进行数据处理,按照平均每周销售数量计算最高库存数量,该数值再根据设备机型及其销售批量进行数据处理。

(4)最低库存按照最高库存的1/2进行计算,同样也要根据设备机型及销售批量进行处理。

(5)有了以上数据的分析,常规牌号即使当月暂时没有订单或者订单量达不到一周销售量平均数值,也可以根据库存实际情况按照库存补库法编制周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常规产品,备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只要客户来订单,就可以及时发货,然后再补库生产,从而及时满足了客户需求,提升了企业的信誉。

(6)对于图1-3中序号6、序号7产品,属于客户定制产品,可以先备半成品(本色),再根据客户要求不同的颜色,加上不同色粒,进行二次配料生产,这样可以缩短生产时间,快速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利用备件库存数据、销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到了市场规律,发现了客户产品需求点,为企业生产计划安排提供了数据支撑,平稳了生产,降低了成本,缩短了产品交货日期,促进了产品销售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