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创新:淮安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

科技创新:淮安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次,技术进步影响供给结构,从而直接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按照国际新兴科技城市的评价指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目标值为60%,淮安显然有较大距离,甚至还低于不允许值40%。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商业、房地产业占重要地位,与发达国家金融保险、不动产和商业服务业比重占领先地位的结构相比,淮安市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仍属低水平。

科技创新:淮安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

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结构、国际经济关系、科技技术进步、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及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等各种因素。其中科技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变动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技术进步影响需求结构,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直接的和最基本的,因为没有社会需求的产业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但是,需求结构却受到科学技术进步的制约:即使有科学合理的需求,只要技术上还不可能制造出产品以满足这种需求,新的产业就不可能出现。然而技术上一旦有了重大突破,就会极大地刺激新的需求,推动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例如,石油精炼技术和高分子化学合成技术的发明,使得能源工业和化学工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石油需求量大增,几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需求结构,进而使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变。因此,在需求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之前,必须先有某些技术突破或革命。没有技术进步做先导,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将是缓慢的渐变。需求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科技进步能够降低产品成本,使资源消耗强度下降,可替代资源增加,市场扩大,消费品升级换代,进而使得需求随之发生变化。

其次,技术进步影响供给结构,从而直接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的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导致产业分工的加深和产业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变化的机理是:当某一产业的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时,技术进步使得其产出大量增加,而生产部门的收益即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该产业的某些生产要素就会流向其他产业。相反,当某一产业的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时,技术进步使得其产出大量增加,也提高该部门的收益。于是,生产要素就会有一部分从其他产业流向该产业。新的要素流入又促进了该产业部门的发展并加快了需求价格弹性小的产业部门的衰退及其效益水平的提高。

从淮安市三次产业的内部变动看,第一产业呈现稳步下降的走势,1996—2011年,整个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由39.8%下降至13.2%,表现出明显的随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第一产业占比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趋于下降的发展规律(见表1)。发展至2011年,第一产业占比13.2%的结构中,农林牧渔各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依次是9.1%、0.3%、2.3%、1.3%,服务业贡献了其余的0.2%。呈现出“农牧渔林”的次序。第二产业占比2001年后一直在40%~50%之间高位运行。随着淮安市各县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淮安市重点引进台资、外资,2001年以后,外来资本在制造业投资的增加,导致了第二产业占比始终保持在这一区间。从第二产业内部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1996年以来,呈现重工业比例不断提高的趋势。2011年规模企业轻工业产值占比40.5%,重工业为59.5%(见表2),呈现典型的“霍夫曼定理”现象,即重工业化的倾向。[2](www.xing528.com)

表1 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表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轻重工业比例

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发展走势相对平缓。自达到30.1%后,近十年几乎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率攀升。至2011年升至39.8%,不但低于江苏平均42.2%的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4%。从国际上看,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64%的水平,而且低于低收入国家45%的水平。按照国际新兴科技城市的评价指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目标值为60%,淮安显然有较大距离,甚至还低于不允许值40%。从横向比较,在苏北五市中,这一比例也并不突出。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商业房地产业占重要地位,与发达国家金融保险不动产和商业服务业比重占领先地位的结构相比,淮安市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仍属低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