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安农业科技创新助推发展进步

淮安农业科技创新助推发展进步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总体看,淮安全市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改革中基本稳定,创新中逐步发展,无论是体系建设还是推广服务业务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效益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省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围绕省科技厅确定的淮安13项特色产业目录,淮安市着力培育4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5家农业科技型企业。

淮安农业科技创新助推发展进步

近年来,淮安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重点,按照“高新技术引领、常规技术升级、产业领域拓展、工农城乡互动”的要求,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大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服务,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到产业化开发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创新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1)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更加雄厚

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是淮安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主要从事农业应用型、开发型、特色型研究,是集科研、开发、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科研机构。在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列第56位,在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中排名第4。其共有科技人员75人,包括高级职称研究人员7名,中级职称研究人员32名,初级职称研究人员19名,研究生博士生20名,在读研究生10名,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5名。单位里有19人被列入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

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特点,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在农作物育种与栽培、植物保护、土壤农化、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技术、花卉园艺以及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等研发方面,开展了扎实的工作。其先后承担国家、部、省、市级各类研究课题40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00多项,发表论文(著作)500余篇(部),育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极富影响力的“淮麦”“淮稻”“淮油”系列农作物新品种50多个,研制出旱秧绿、旱秧草克、维他灵、康绿工程、杨树专用肥等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新产品30多个,并在华东以及全国20多个省、市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淮安还依托科技优势,先后建立了“江苏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淮安现代农业高新科技园”“中国农科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江苏省植物调节剂工程中心”“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苏中试验站”“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淮安试验站”“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及示范推广基地”“江苏省产学研研究生培养基地”“江苏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与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墨西哥、意大利、泰国等11个国家的农业科研机构进行了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现有教师中中高级职称占73%,双师型专任教师占61.4%。近年来,有40多位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有20多项获得市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每年培养农业类职业技术学生达2 000人。近年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值超千万的达80多户,农业龙头企业有专业科技人员206人;县(市、区)农林牧渔科技推广服务专业人员有1 240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3 829人。

(2)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目前,淮安全市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基本健全。县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作栽站、植保站、土肥站、农广(干)校四个直属单位,共有科技推广服务机构1 300多个,平均每个乡镇20.1人。这些单位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从总体看,淮安全市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改革中基本稳定,创新中逐步发展,无论是体系建设还是推广服务业务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效益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3)农业科技四大工程使淮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跃上新的台阶(www.xing528.com)

淮安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近年来,先后实施过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品牌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农村科技服务工程等。

2012年,淮安市以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和高效农业产业化为主题,实施农业科技四大工程,通过为农业增效“加油”,有效推动淮安农村富裕、农民增收。其全年获批11个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数量居苏北第一,还获批苏北科技发展计划,35个项目累计获895万元资金立项支持,金额比上年增长16%。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如下:

首先,实施了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项目带动等多种途径,围绕优质稻米、特色水产、高效畜禽、设施蔬菜、农产品深加工等五大产业技术重点领域,聚集和整合市内外农业科技资源,开展以优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开发等十大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提升淮安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是体现江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计划项目。2012年淮安市有11个项目获批该计划,数量居苏北第一。

其次,实施了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淮安在产业相对集中和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的县(区),以高效现代农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实施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2012年全市共有35个项目获批苏北科技发展计划,累计获895万元资金立项支持,金额同比上年增长16%。在省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围绕省科技厅确定的淮安13项特色产业目录,淮安市着力培育4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5家农业科技型企业。另外,随着清浦区“‘淮安红椒’高效种植技术集成推广与产业化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立项支持,全市7个涉农县区均有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立项支持,领先全省。

第三,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自2004年江苏启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以来,淮安区、洪泽、金湖、涟水、盱眙等县区先后被列为项目示范区、辐射区,总面积达到180万亩。淮安市通过典型引路、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信息服务和产业化带动等形式,创新了推广服务模式和机制,促进了先进技术与千家万户的对接,提高了科技到位率,有力地提升了水稻生产科技水平,促进了稻米产业化经营。其中洪泽通过建设10万亩大面积示范基地,产量比实施前平均增产12%~15%,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节水20%~30%,肥料利用率提高10%,通过增收节支,为农民每亩增加效益60元以上;淮安区、金湖县作为项目辐射区,辐射区域达90万亩,产量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增产10%以上,亩增效益60元左右。

第四,实施了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工程。围绕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淮安着力构建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依靠淮阴师范学院建立了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还建成了江苏省饲料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淡水鳌虾培育及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基础设施。淮安通过实施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工程将自己打造成为汇聚省内乃至国内农业科技成果的“洼地”和农业科技人才的“聚集地”,进而发展成为全省农业高技术产业高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