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解决农业问题、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必然选择。政府要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以及交易平台的完善等系统工程助力农业发展。鼓励农学专业博士、博士后及院士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积极帮扶农业企业,兑现柔性人才政策奖励。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可持续发展

科技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众多人口对粮食等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以及耕地、水等农业自然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我们要长期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安全,关键还要靠科技。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解决农业问题、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必然选择。

第一,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保障粮食安全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以及交易平台的完善等系统工程助力农业发展。首先,在政策支持方面,我们要在粮食生产补贴、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重大技术推广补助等方面,不断丰富政策工具,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31]各级政府要站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全局的高度,切实将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政策,向重点支持农业、重点支持农村、重点让农民受益方面转变。我们应当以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为价值目标,以输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作业方式为手段,进而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政策,确保农村经济现代化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对于具有经营性质的专业化服务组织,要采取奖励补贴、政府采购、委托经营等方式,鼓励其制定出台有利于农村生产的经营策略。改革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打破体制桎梏,使农业科技的发展真正与农业生产的需要相匹配,满足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32]

其次,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民间性投入主体的发展,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资金的支持。在财政支持方面,政府要加大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金融部门应积极兑现其在科技开发贷款上的优惠政策。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加大对农科研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对于科技应用性研究、推广、培训等机构和组织要给予资金倾斜,引导和组织生产经营性组织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从而实现农科教的有机结合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支持,组织和引导技术、资金、推广和物流等方面服务载体建设,加大对示范性组织的资金投入,在税收政策、水电政策和其他有关政策上给予支持。

最后,在硬件建设方面,我们应当以市场化为出发点,以农民受益为落脚点,加大市场流通所需要的硬件建设,建立健全有关机制,广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培育更多的农业产业骨干企业,从而鼓励从事农产品经营的市场主体。还要着力支持解决农业技术创新急需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大型水利浇灌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能源设施等的投资,支持、资助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农机设备,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

第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充分发挥分市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和成果评价机制,提高可转化的成果数量和质量,调动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承接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科研成果必然来源于市场和企业需求,我们要“构建以市场为主体的技术转移机制。建立国家、省(市)、地方等不同层次的成果信息平台,及时提供农业成果信息。加快建立成果鉴定与评审机构、技术中介机构、管理机构和监督体系,完善相关制度、政策与法规,积极扶植和培育农业技术市场”[33],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

其次,要在生产经营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等方面提供帮助,这些支持、帮助涵盖许多方面,比如政策支持、技术支持、提供相关信息以及增加资金投入等,可进一步提升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能力及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抵御市场风险。在转化农业产业技术方面,我们要明确新的发展方向,应将企业作为发展主体,实现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打造新型发展联盟,共同应对目前在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技术研究的科研部门要与相关企业形成战略同盟,企业“出题”、科研单位“答题”,企业来支付“答题”经费、科研单位来认真做好技术攻关,最终成果由企业负责进行转化、应用,推向市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攻克难题,最终实现效益共享的双赢局面,以此来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实现相关技术为产业化发展助力的良性循环。(www.xing528.com)

最后,要注重科研成果的专利保护。专利保护在我国的制度建设中可以说是存在很大缺失一项内容,要让科研人员的辛劳付出得到相应的合法回报,这是对科研工作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对科研人员的一种激励举措。此外,还要重点支持基础好、机制活、带动强、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发展。在政府层面,要注重政策引导,与优秀企业积极配合,引导市场的良性发展循环,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让更多的优质资源服务于农业产业的发展。要注重树立优秀的企业家形象,让优秀的榜样带动各类农业企业发展,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发展进步。

第三,推动农业产学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科教资源,以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主体,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活动,通过技术指导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开展企业技术难题与技术需求征集,实施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农学专业博士、博士后及院士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积极帮扶农业企业,兑现柔性人才政策奖励。充分发动社会服务组织的力量,共同为技术研发、技术推广等提供积极帮助与相关服务,整合区域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优势资源,积极参与现代农业技术示范与技术的市场推广,尝试成立地区性的相关专业机构,从事科研及研究资金的筹集工作,多角度、全方面地促进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进而组建更加高端的科技团队,提供更好的人力、科技支持。

充分发挥研究机构的人才、科技创新优势及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势,实现科研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缩短农业生产技术转化应用的周期,促进新技术的研究与市场性转化,实行边研究、边生产、边示范推广,通过“小试→中试→产业化技术平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路径,努力实现多项研究创新成果集成,建立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成果转化快速通道,推动建立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使所有农业科技力量以产业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向前发展,助力农业技术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真正到田间地头发挥作用,让产业化市场需求与科学技术研究互为推动力,共同发展进步,打造新型的产学研良性循环,真正让实验室中的科研成果更为高效地投入市场中去。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结对共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大力度培育善经营、有才略的农业企业家,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自身科技含量,使企业能够组建自己的研发队伍,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研究,推动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建立新的企业建设发展目标,鼓励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科学研究能力,研发一批附加值高的产品,带动上游农民和下游产业一起进步,让这些优秀的农业企业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