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创新助推农业发展

科技创新助推农业发展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农业科学技术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力。实践表明,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农业科学研究,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因和根本途径。

科技创新助推农业发展

一、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不懈动力

当今世界,是科技的世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与科技的关系日益密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焦点领域和不懈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农业科学技术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力。

(一)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因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它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农业装备的高度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现代科技作支撑的农业,就谈不上是现代化的农业。

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历程,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的转变,农业已经成为利用高新技术最活跃的产业之一,农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已经上升到70%—80%,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贡献率的核心因素和主要动力。

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目前辽宁省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如何将农业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如前所述,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强大支撑和内在动因。因此,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力争使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缩短、应用与推广的速度加快、科技与生产发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才能带动整个农村生产力的不断跃升,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总体来讲,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和基本任务。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位的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的关键性要素,其作用不是外力助推,而是强大的内在驱动。实践表明,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农业科学研究,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因和根本途径。

(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生产更是基础中的基础,粮食供给安全不容忽视。党中央始终关心着我们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指出:“要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此外,党中央和国务院还先后颁布了若干政策和意见,指出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保持着7%的年均增长速度,以占世界7%的耕地生产了24%的粮食和养活了22%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1)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近些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开始由供大于求向产不足需转变。与此同时,人民对粮食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因此,在人口增长、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降低的重压之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解决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确保我国的粮食生产与安全就成为一项重大而突出的任务。(www.xing528.com)

所以,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辽宁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初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但是,在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上,我们还必须要居安思危,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和保护粮食产前、产后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大科技兴农的工作力度,确保粮食稳定增产,以形成我国粮食丰产丰收的长效能力,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

(三)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能实现全面现代化。现代化的农业装备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保障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物质技术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辽宁农业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农业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基本满足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要。

充分利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果,大量运用大型农业机械、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资料以及农产品加工设备,发展现代化的、新型的农业,开展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同时,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和操作工具在农村被大量推广与运用,不但提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益,还使得农业对劳动力的占有大大减少。因此,农村有一大批剩余劳动力被闲置出来,他们经过培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又可从事其他工作,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可以将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再经过培训,就能够引导这些富余的农村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从而转变农民纯农业收入的现状,大大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使广大农民的收入有一个稳定、持续的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只有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制,大力推动科技下乡,加强农村科普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但是,目前在我省农民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状却是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致富能力不强。据抽样调查,辽宁农村劳动力中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16.4%;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5.3%。由于中小学教育中涉及农业技术知识的内容很少,再加上农民受教育年限少,农业职业教育普及率低,而且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能够看懂农业科技书刊的人数不多。(2)这既制约了农民就业致富的机会和途径,也严重制约了“三农”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辽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远大计。有学者强调,现阶段我们要培养的新型农民,应该一有文化,二懂技术,三会经营。要做到以上这些,就必须调动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积极性,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构建实用技术向广大农民普及的传递途径;鼓励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机构立足于服务农村教育和科研这个基本点,向社会提供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农民培养的多层次职业教育平台,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解决农村劳动力产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产品科技含量,使农民有途径、低成本地享受并掌握现代科技成果,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辽宁省广大农民的致富能力,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