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基础设施优先保护策略探析

生态基础设施优先保护策略探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主体功能区内规划目标次序安排为应对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导致的城市蔓延式无序发展,“反规划”认为规划需要逆向思维,优先进行不建设区的控制,尤其是对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基础设施,包含所有能提供新鲜空气、食物、安全庇护、休闲娱乐与体育、审美和教育等自然服务的城市林业及农业、城市绿地和自然保护地系统。优先保护并发展生态基础设施,能满足人类对自然服务的长远需求,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生态基础设施优先保护策略探析

图5 主体功能区内规划目标次序安排

为应对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导致的城市蔓延式无序发展,“反规划”认为规划需要逆向思维,优先进行不建设区的控制(俞孔坚等,2005),尤其是对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基础设施,包含所有能提供新鲜空气、食物、安全庇护、休闲娱乐与体育、审美和教育等自然服务的城市林业农业、城市绿地和自然保护地系统(俞孔坚,2006)。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与《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首次提出“生态红线”概念,要求“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对各类主体功能区分别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吕红迪等,2014)。生态红线与“空间管制”相互对应,是对土地利用的限制,防止城镇化、工业化的扩张而占用过多生态用地,从而保护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安全。中共十八大以来,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以保障区域与国家生态安全已然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燕守广和林乃峰,2014)。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八部门于2016年联合印发了《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以合理降低开发利用强度为首要任务,逐步恢复自然生态与资源承载力。(www.xing528.com)

优先保护并发展生态基础设施,能满足人类对自然服务的长远需求,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规划过程中,城市发展需求应当排在城市保护需求之后。因此,应优先进行控制性规划,对重要生态功能区、敏感区、脆弱区等划定生态红线,禁止城市化行为对该区域的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