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费廷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前景

福费廷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前景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费廷二级市场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使福费廷的交易方式日益灵活、交易金额日益增加,而且票据种类也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福费廷交易市场。近年来,福费廷业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的设备贸易中运用较为普遍,发展前景良好。目前,以外贸外汇业务为特色的中国银行凭借其在世界各地的代理行网络,成为国内开展福费廷业务的领头羊。

福费廷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前景

(一)福费廷的概念

福费廷即英文For Faiting的音译,该词最初来源于法语a forfait,字面意思是“放弃权力”。福费廷是一种中期的、利率固定的、无追索权的出口贸易融资方式,具体地说是指出口商向进口商提供货物或服务后,金融机构作为融资商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Without Recourse)地购买经进口商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票据。由于这种业务是由提供融资的机构(通常是银行)无追索权地买断远期票据,因此在国内通常也将这种方式称为包买票据业务,而融资商(即商业银行),通常被称为包买商(Forfaitor)。福费廷这一概念的核心就是包买商无追索权地买断远期汇票:①买断远期汇票,就意味着向出口商即期付款;②无追索权,就意味着银行的付款是终止性的。

该融资方式可单独或与其他融资产品联合用于建筑项目、机器设备、大宗农产品能源等大型进出口业务的出口前融资、出口后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和项目融资,融资期为1个月到10年,金额可由10万美金到2亿美金,操作手续简便,报批材料简单(一份申请书、一份承诺书、一份协议即可,不需要任何财务报表),因而在国际市场上发展非常迅速。

(二)福费廷的产生和发展(www.xing528.com)

福费廷业务起源于瑞士,是针对买方市场中进口商往往采用“赊买”的付款方式而导致出口企业资金流转困难的现实问题所进行的金融创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各国都需要进口大量建设物资和日用品。例如,东欧各国向美国购买大量谷物,因为缺乏外汇资金而需要向银行贷款,但银行融资能力有限,于是瑞士苏黎世银行协会首先开创了福费廷融资业务。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恢复与发展,资本性货物的贸易越来越多,出口竞争日益加剧,资本性货物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买方已不再满足传统的90~180天的融资期限,要求延长付款期限。由于这种不断延长的信贷期限大大超出了卖方本身资金所承受的限度,卖方不得不向银行提出时间越来越长的融资需求,当时的银行无法提供出口商所希望得到的融资服务,于是福费廷融资方式就进一步活跃起来。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进出口双方的矛盾——使买方达到了延期付款的目的,卖方也融到了资金,因而在德国等西欧国家得到推广。进入到80年代,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债务危机的困扰,再加上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正常的银行信贷受到抑制,而福费廷业务却持续增长,逐渐由欧洲向亚洲及全世界发展。福费廷二级市场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使福费廷的交易方式日益灵活、交易金额日益增加,而且票据种类也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福费廷交易市场。

近年来,福费廷业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的设备贸易中运用较为普遍,发展前景良好。随着我国经济,特别是金融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该业务正被国内银行引进。目前,以外贸外汇业务为特色的中国银行凭借其在世界各地的代理行网络,成为国内开展福费廷业务的领头羊。其实早在90年代初,中国银行一些海外分行就陆续开办了福费廷业务,2001年起中国银行境内分行全面推出了福费廷业务,2002年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浙江省分行、重庆市分行等20个省级分行及其辖内部分分行和总行营业部均已开办了福费廷业务,金额总计约1.15亿美元。截至2003年8月中旬,境内分行又累计办理了近2亿美元的福费廷业务,同比增长300%,并被国际福费廷协会(International Forfaiting Association,IFA)批准为正式成员,这标志着中国银行正式打入了福费廷国际交易市场,该行全面推出的福费廷业务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紧随其后的中国工商银行亦于2004年3月正式成为国际福费廷协会的会员,工行自2001年开始办理福费廷业务,业务稳步发展,2003年工行全年福费廷业务量达到8447万美元。另外,我国的两家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一些新兴的股份制银行如中国民生银行也先后开办了该项业务,随着我国外贸业务的发展,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中外资银行参与到这一新兴业务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