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国制盐业:煤炭催生的新兴工业

英国制盐业:煤炭催生的新兴工业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盐业是英国能源危机下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是16世纪以后英国工业生产快速扩张的一部分。从16世纪早期开始,苏格兰、威尔士河和泰恩河口的制盐业主就开始用煤做燃料来制盐。到了17世纪末,英格兰和苏格兰地区的制盐业每年消耗300000 吨煤,按1∶6 的比例计算,英国在17世纪的盐年产量达50000 吨。煤炭的大规模开采为高耗能产业,如冶铁业、制盐业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由于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形式的组织和生产。

英国制盐业:煤炭催生的新兴工业

盐业英国能源危机下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是16世纪以后英国工业生产快速扩张的一部分。煮盐有三种方法:一是把含有盐的井水或湖水进行沸腾煮开提取盐,二是从海水中提取盐分,三是从盐矿石中提取盐分。在伊丽莎白时代以前只有前两种方法被用来制盐。[38]因此,燃料就成为制盐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英国煤炭物美价廉,支持了英国工业革命前制盐业的发展。

煮盐需要的设备相对比较简单,工艺也不是非常复杂。一个简单的煮盐场需要配备煮盐用的锅和持续的火力。锅分为铅制的大锅和铁制的平底锅两种,燃料以煤炭为主。一个盛满盐水的平底锅要连续沸腾8 次后,所生产的盐才能够出售。为了完成这一过程,火力必须持续3 天半的炽热白光状态。内陆盐湖的含盐量比海水要高,所以加热的时间就比较短,所需的煤炭也相对少些。英格兰北部有数百个新的高炉点火,铅制大锅炉装满了盐水,海水在巨大的铁制平底锅里沸腾着。[39]

桑德兰是英国主要的产盐地区之一,其中泰恩河口的希尔兹地区从1580 到1700年一直是英国的重要产盐区。英国的盐产量在1540 到1640年间上涨了4 到5 倍甚至更多,柴郡和英国北部地区到后来发展为新兴的产盐区。制盐业的从业人数非常多,查理一世时期仅泰恩河谷的大盐场就雇佣着近1000人。[40]

16世纪最后20年英国的制盐业多集中在北部采煤区;这里的煮盐锅非常大,锅面直径20 英尺,深5 至6 英尺,可用劣质煤做燃料。一间大木屋里,既有煮盐大铁锅和砖砌的火炉,又要存放煤炭,工人也住在这间房里。主要盐场往往聚集着许多口煮盐锅。早在1589年,一位资本家声称,他在北部盐场雇佣300名工人,投资4000英镑[41]

直到17世纪30年代英国的盐产量仍远远落后于法国,但是它在工业中的地位在过去的100年间却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人口增长和地区自给自足经济的解体,对盐的需求量猛增,腌制鱼和其他易变质的食物需要大量食盐供应。在泰恩河口以前由修道士控制着制盐业,他们从蒸发海水中提取盐。亨利八世宣布废止修道院经济后,泰恩河口的盐产量仅几百吨,而到查理一世统治时期该地区每年的盐产量达到了15000 吨。制盐业由纽卡斯尔和东盎格利亚的一群商人把持。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沿海地区以及内陆的天然井口也分布着一些盐场。(www.xing528.com)

1536—1539年修道院经济解体时,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总的盐产量在15000吨以下。[42]17世纪英国制盐业的产量,由于缺乏详细资料不能得到具体的数据,所以只能从其消耗煤炭的情况来推断。从16世纪早期开始,苏格兰、威尔士河和泰恩河口的制盐业主就开始用煤做燃料来制盐。达拉谟和诺森伯兰郡境内的盐场在1605年的煤年耗量达50000 吨,生产一吨盐要消耗6 吨的煤燃料。[43]由此初步估算,1605年达拉谟和诺森伯兰郡的盐年产量在8300 吨左右。莱昂内尔-马德森估计希尔兹和桑德兰地区的制盐业在内战前对煤的消耗在90000 吨左右:希尔兹消耗80000 吨,桑德兰消耗10000 吨。17世纪末泰恩河和威尔士盐产量达到了内战前的水平。此外,在布莱思、奎勒柯特和西顿等地也都建立了规模可观的制盐厂。在1680—1690年都哈姆和诺森伯兰郡地区制盐业每年耗费的煤不少于125000 吨(相应的盐产量达到了20800 吨左右)。到了17世纪80年代,福斯湾地区制盐业的年耗煤量达到了150000 吨(由此估算的盐产量是25000 吨)。到了17世纪末,英格兰和苏格兰地区的制盐业每年消耗300000 吨煤,按1∶6 的比例计算,英国在17世纪的盐年产量达50000 吨。[44]

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因为工业的发展造成的木柴短缺而引发的能源危机刺激了人们寻找可替代的新能源,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解决使用煤炭作为燃料的生产技术问题,于是产生了近代的科学革命。煤炭的大规模开采为高耗能产业,如冶铁业、制盐业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由于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形式的组织和生产。正是英国社会成功地解决了近代史上的这次能源危机,最终为国家工业的腾飞提供了契机,把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大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原载于《烟台大学学报》2017年第3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文摘》2017年第3 期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