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边疆地区精准扶贫经验总结

云南边疆地区精准扶贫经验总结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云南边疆地区精准扶贫主要方式1.发展产业扶贫没有支柱性产业,是造成云南边疆地区贫困的原因之一,所以发展支柱性产业是脱贫的一种有效方式。发展山地牧业,云南边疆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可以发展牧业。发展休闲农业,依托云南边疆地区气候优势,因地制宜种植特色水果,建设具有耕种体验、采摘体验、特色餐饮、产品采购功能的休闲农业园、生态农业观光园。

云南边疆地区精准扶贫经验总结

(一)云南边疆地区精准扶贫主要方式

1.发展产业扶贫

没有支柱性产业,是造成云南边疆地区贫困的原因之一,所以发展支柱性产业是脱贫的一种有效方式。巩固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实施高产创建、良种良法配套、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小型农机具运用等措施,增强贫困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贫困群众基本口粮有保障。发展传统经济作物产业,贫困地区核桃茶叶甘蔗橡胶、油料等优势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2017年,镇康县南伞镇无偿发放砂仁苗29万余株,涉及资金100万元,惠及农户449户,其中建档立卡户占80%以上。种植的1400余亩砂仁产量可达42万公斤,可实现产值840万元。发展山地牧业,云南边疆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可以发展牧业。发展新兴特色产业,立足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状况,形成“一村一品”模式。镇康县南伞镇结合各村区位特点,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田坝村主打以坚果为支柱的特色种植业,南伞村主打以菠萝、竹木为支柱的特色种植业,红岩村主打以咖啡、核桃为主的特色产业。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经营模式。南伞镇红岩村成立核桃产业合作社,动员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在合作社的指导下,实现农户技术共享,提升贫困户的技能。

2.乡村旅游扶贫

云南边疆地区具有气候、生态、民族、沿边等优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支持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提高贫困农户的收入。开发当地特色美食、优质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特色旅游产品,增加贫困人口就业增收的机会。发展休闲农业,依托云南边疆地区气候优势,因地制宜种植特色水果,建设具有耕种体验、采摘体验、特色餐饮、产品采购功能的休闲农业园、生态农业观光园。依托当地的生态条件和自然人文景观,开发旅游景点。蚌孔村利用当地的草山形成的自然景观,形成“万亩草山”旅游景观。建设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提升和完善旅游扶贫重点村道路、厕所、供水供电、标识标牌等设施,切实改善具备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贫困村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

3.电商扶贫

建设“互联网+”扶贫网络,构建贫困村电商服务体系,在网上销售优质农产品,开展电商营销。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发挥大型电商企业孵化带动作用,支持有意愿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网上商店。增加物流网点,鼓励物流企业在乡村开辟服务网点。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逐步建成县有服务中心、乡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日用品下乡”渠道,产品优先向贫困户采购,对于缺乏资金的贫困户给予补贴或贷款支持。截至2017年7月,镇康县蚌孔村培养电商带头人3人,网络购买已实现71人次,金额23723元;建成村土产“微店”4个,浏览人次1928次,销售59单,金额17648元;同时,设立电子商务发展基金,并向村内茶叶工厂发放1笔无息扶持资金。

4.易地搬迁脱贫

对于居住在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深入评估搬迁点所有农户的情况,确定哪些农户是真正需要搬迁的。落实项目资金,建立易地搬迁账目,做到资金去向有据可寻。科学选择安置点,安置点由乡(镇)党委、政府及搬迁村民共同商议决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形地势、交通水源等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避开自然灾害隐患和不利自然条件。支持安置区发展特色种养业、林下经济和设施农业,保障每个贫困搬迁家庭都有适合自身情况的产业。镇康县南伞镇开展扶贫搬迁安居建设,准确识别搬迁对象,认真核实搬迁对象情况。全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点14个,涉及9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规划搬迁1374户58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76户4223人。14个安置点投资1.2175亿元启动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所有易地搬迁贫困村贫困户通水入户,安全达标,基本建成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实现易地搬迁自然村照明电、动力电全覆盖。落实项目资金200万元发展生猪养殖,惠及整体搬迁的137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65%以上。(www.xing528.com)

(二)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果

1.贫困人口数量减少

根据调查数据,2016年云南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373万人,比上年减少97万人,下降20.6%,贫困地区减贫人口全国排名第3位;贫困发生率10.1%,同比下降2.6%,贫困地区减贫速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2.贫困群众生活提升

2016年,云南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47元,比上年增加77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增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的1.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六,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的目标任务。

3.基础设施改善

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通过不断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加快实施贫困区县已规划的交通建设项目,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观。2016年年底贫困地区主干道路经过硬化处理的自然村比重为60.4%,同比增长3.3%;居住环境大有改观。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居住竹草土坯房的农户比重从2015年的5.5%降低至2016年的4.4%,使用砖混和钢混材料的农户比重从2015年的35.4%提高至2016年的39.8%,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比重从2015年的17.1%提高至2016年的19.4%。饮水安全方面,2016年饮水无困难的农户比重达79.4%,同比提高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