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生态保护区基础设施管护力度,加强对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宣传等。2018年底前实现全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监测数据统一采集、公开发布,不断加强社会监督。加强工业污染源排查力度: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巡查和抽查力度。加强工业园区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收集系统建设与提标升级改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1.加快生态建设

(1)规范重要生态功能区管理: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健全全市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建设。严格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专项执法检查,减少人为干扰对重点保护物种的不利影响。加强生态保护区基础设施管护力度,加强对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宣传等。

(2)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抚育:深入实施“绿满澴川行动”。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县、单位”为目标,加强天然林保护、国省道绿化带建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工程,加大低产林改造力度,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开展全市石漠化治理、“三湖三河”防护林绿色生态网络建设、生物质能源林建设等项目,构建市域“双核四区六带”为骨架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板栗、银杏、鲜果、茶叶中药材、苗木花卉等林业特色产业。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9.4%。

(3)强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全面开展全市主要湖库“三线”划定。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强化北部大悟县、孝昌县、安陆市三县市水库与南部孝南区、汉川市和应城湖泊流域内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及退渔还湖力度。构建汉江、汉北河、汈汉湖等重要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网络,恢复水生态系统。加强滨河(湖)带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加大陆生、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开展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与重要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到2020年,全市新增自然湿地保护面积0.5万公顷以上,恢复湿地1.1万公顷。

(4)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依据珍稀、濒危物种种类和分布状况,开展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和评估,促进生物资源就地保护和基因库建设。实施对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进行严格保护的项目,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双峰山森林公园等保护区内建立生态系统观测站,定期对区内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和种群变化进行定位研究,掌握群落的发展与演替动态

2.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依法保护守住红线,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开发利用。

实施最严格的用地制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用地空间管制。推动城乡土地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有序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整治,盘活低效地和闲置建设用地。积极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

3.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

(1)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2018年前全市电力、造纸行业、化工等行业先实行排污许可管理,2020年基本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污许可。

(2)实施工业污染源自行监测: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2018年底前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全面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第三方监测。建立企业环境管理台账制度,实施工业企业“一企一档”“阳光排污口”工程。2018年底前实现全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监测数据统一采集、公开发布,不断加强社会监督。

(3)加强工业污染源排查力度: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巡查和抽查力度。全面推行企业环保信用评级,发挥环保信用在企业经营活动和政府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中的约束作用。对查处的超标或超总量的排污企业进行“黄牌”警示,限期停产整治,并对其进行环保信用降级处理;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并记入环保信用“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核查结果,倒逼不达标企业及时落实整改。(www.xing528.com)

(4)强化工业聚集区污染专项治理:健全“一园一档、一厂一策”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应城经济开发区盐化工业园、长江赛孚精细化工园、东马坊东城工业园、云梦盐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孝南区东山头工业园等以化工、医药、电镀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的环境监管。加强工业园区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收集系统建设与提标升级改造。2017年底前,县级以上工业聚集区应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5)实施重点行业限期达标改造:以钢铁、水泥、造纸、印染、化工、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电镀等行业为重点,分流域、分区域制定重点行业企业限期整治方案,完善环保设施建设及运管措施。2017年底前完成全市重点行业专项治理任务,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的要求。

4.坚持保护城市、农村环境并重的原则

(1)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以建设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乡镇、市级生态文明乡镇(村)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全面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小康社会建设。到2020年,全市600个中心村(自然村落)达到“美丽乡村”创建标准。

(2)完善农村环保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多方式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与城镇污水处理厂邻近的乡镇和中心村,要加快推进截污纳管建设,实现城乡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乡镇和中心村,要因地制宜,采取建设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物技术处置和沼气工程等多种方式,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推广“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按照“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置”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探索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3)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继续加快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划分,完善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制度。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现代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场)建设,积极引导畜禽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积极推广畜禽清洁养殖技术,选择一批畜禽养殖企业(场)开展畜禽清洁养殖示范。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

(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加快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开展农田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的示范和推广。

(5)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重点发展设施栽培模式、生态养殖模式、立体种养模式、种养加一体化模式和有机农业模式,鼓励施用有机肥和缓释肥。积极推进循环农业综合示范乡、村建设和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大力推广节肥、节药和农田污染最佳综合管理措施等先进适用技术。建立“两清、两减”示范基地项目库,建立面源氮、磷的流失控制示范区,制定面源削减与点源削减的抵扣政策,减少氮、磷污染。

5.加强土壤污染修复

开展土壤修复工程示范。加快解决区域性重金属有机物污染问题,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体系。在黄麦岭磷矿区域,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过程监管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