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脚投票:构成经济人利益抉择

用脚投票:构成经济人利益抉择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用脚投票,是指资本、人才、技术流向能够提供更加优越的公共服务的行政区域的现象。这种故意为之的行为可以说是对员工人格最大的侮辱。用脚投票不仅使广大普通员工挺直了腰杆,更是他们人格尊严及有权选择更好生活的无声宣言。用脚投票是每一个经济人天然拥有的权利,谁也不能剥夺。

用脚投票:构成经济人利益抉择

用脚投票这个词从字面上看怎么都觉得别扭,人类自数十万年前由猿演化过来,手脚便有了明确的分工。脚多用来支撑身体和行走,手则解放出来从事一些更加高级细腻的活动,从穿衣吃饭到舞文弄墨,可以说是无所不能。投票这种社会行为,无论是按表决器还是无记名填写,当然应当用手,用脚投票不是“跨界混搭”吗?可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某事件、某现象、某局面不高兴了,不满意了,不答应了,竟然可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对此有人形象地把这种行为称为“用脚投票”。

所谓用脚投票,是指资本、人才、技术流向能够提供更加优越的公共服务的行政区域的现象。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拔脚走人:农民种田赔钱,于是弃田而去,是用脚投票;农民工做工收入菲薄,待遇低下,不干走人,也是用脚投票;受到严重伤害的股市投资者们斩仓离场,还是用脚投票……单从孤立事件来看,小人物对整体环境的改变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正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众多小人物如果不约而同地都这么干,便形成了整体规模效应,一旦形成了合力,用脚投票则显现出比用手投票更大的威力。

2020年9月,一则视频新闻刷爆微博、抖音各大头条,瞬间引爆舆论场。视频中,江苏昆山台资企业的几名主管一手拿着话筒叫着员工名字,一手将员工的工作证扔到地上。员工想要工作证,那就必须弯腰捡起来。这种故意为之的行为可以说是对员工人格最大的侮辱。仅隔一天,“扔证件”事件的后续发酵就显现出来了,涉事企业大批员工排队离职,偌大的车间弥漫着人去楼空的凄惨。挣钱也要有底线,尊严不容践踏!在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现代社会,居然还有企业如此践踏劳动者尊严,对此员工自然会用脚投票以示抗议。用脚投票不仅使广大普通员工挺直了腰杆,更是他们人格尊严及有权选择更好生活的无声宣言

说实话,社会上大凡用脚投票的种种行为都是一种实在玩不下去了的无奈之举。好好说没人理会,问题摆在明面上无人解决,位卑言轻者就只有用脚投票的份了。用脚投票表面上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不听招呼”的消极现象,但是辩证地看,这类事件也是一种进步,它是推动社会变革不可或缺的一味苦口良药。

用脚投票是每一个经济人天然拥有的权利,谁也不能剥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2019年浙江省净流入84.1万人,相反东北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增长,光是黑龙江省总人口数量就比上年减少21.8万。也就在这一年,东北五线小城鹤岗因为350元/平方米的超低房价爆红网络。这座缘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支柱性产业逐渐没落,大量年轻劳动力纷纷离开,致使房产大量过剩。像鹤岗这样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代表,东北还有不少。这些城市持续收缩的背后,是整个东北人口不断流失、老龄化加剧、出生率下降。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驱动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为了追求个人更好的生活,而在这些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占尽优势。尽管发达地区有房价高、租金高、城市雾霾严重、交通堵塞等“城市病”,就拿生活成本高这一项来说,在北京打工的“北飘一族”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苦涩的话,“北京挣钱北京花,一分别想带回家”,但吐槽归吐槽,发达地区的优势也显而易见地摆在那里:升职加薪的机会较多;同事的交流成本较小;职业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工作薪资福利待遇好;外加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水准的医疗条件与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些都是欠发达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大城市自带的包容、丰富、便利、魔幻和活力等一些特质,会让每一个投奔者渐渐地爱上它,最后不由自主地停下漂泊的脚步。

随着全国人口大范围逐步自由的流动,各个城市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谁能收获更多的人才,就意味着未来竞争发展更具比较优势和潜力。尤其是今天,经济的发展已到了转型的风口,在国家发力智能制造和“新基建”的顶层设计之下,哪个城市拥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哪个城市就能抢占先机。正是看准了这一前瞻趋势,各个城市纷纷栽种引得“凤凰来”的“梧桐树”,并由此引发了一轮“抢人大战”。

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包括西安、南京、武汉、广州等超过20个一二线城市频频出招,一再加码推出租房购房打折,发放就业创业补贴,给予项目资助等人才引进及落户优惠政策,你方唱罢我登场,全国“抢人大战”持续升温,已进入到白热化状态,多个城市发布的落户新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比如西安对外发布的落户举动堪称“赤诚之心昭昭”,只要你有本科以上学历,即便你今年90岁;学历低也不要紧,只要你是中级工技能人员……恭喜你!你都可以直接在西安落户,基本上零门槛

和往年不同的是,这一轮抢人大战中,三四线城市也没有落下,都积极进场争夺,而且尽自己所能,给出的力度还不小。这些年由于一线城市超强的“虹吸效应”,我国众多三四线中小城市就像东北鹤岗一样,长期处于人口流失、经济停滞的状态,再加上很多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本身发展已处于滞后状态,再不有所动作的话,将会被一线大城市远远地抛在身后。总之,现在大家齐发力后的格局就是大城市加紧网罗人才,小城市则退而求次之,拼命留住人口。

此外,近些年国民不仅在国内用脚投票,寻觅实现自我理想抱负的高地,而且居然越洋过海,拔脚把票投到了国外。据统计,我国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只见出去时人头攒动、轻装上阵,归来时却是人人大包小包地满载而归。境外刮起的这股“中国旋风”,让当地的机场、商店、景点都心甘情愿、掏心掏肺地挂出中文的旅游、商品标识,充分配备国语流利的导游、导购。甚至还有精明的商家应景地挂出了“喜迎国庆”“欢度中秋”等饱含中国元素的欢迎标语。(www.xing528.com)

消费者蜂拥购买洋货的原因就在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和自主消费意识日渐增强,对产品的需求正加快从以往的数量型、生存型、温饱型消费向质量型、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更注重优质、安全、环保……当消费需求无法得到国内供应端有效满足的时候,消费者真的就会选择用脚投票——他们拔脚走出国门去扫货。这不是消费者的错,而是国内的供给端无法满足和对接消费端,因而造成了“内需”演化成“外需”,而要想将这样庞大的消费需求留在国内,就必须进行供给侧的改革,使提供的产品适合消费者的所需所想,最终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匹配对接。

个人能够依据利益最大化原则用脚投票四处闯荡,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在经过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同样可以用脚投票进行跨区域流动,寻求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沃土。企业的流动,相当意义上就是人口和资金的流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意识到知名企业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极端重要意义。有没有、有多少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已成为评价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实力、未来成长前景的重要参数,成为影响城市或地区形象及地位,甚至影响居民自信心的因素之一。

企业的跨区域流动,是一种强大的用脚投票的力量,是一种无声的选择。它严格地挑选着更加适宜企业健康成长的土壤——那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严格执法、具备优良的投资环境,尊重知识及人才,经济及社会秩序良好的地方,这是企业趋利避害动机指引下的自然选择

当一切行政命令式的东西不再能够左右企业的跨区域流动时,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将面临一种无形的压力。你投资环境不好,我待在这儿不顺心,于是就另寻栖身之地,企业的用脚投票是国内经济秩序向着更合乎市场经济规律方向调整的必然结果。

对政府来讲最大的触动就是要变压力为动力,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外来资本、技术和人才的进入清除种种障碍,尊重法治和规则的力量,培植良好的社会秩序等。只有这样,才能留住那些知名企业,才能进一步构筑起对一个城市和地区未来的信心。而当政府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就会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正效应,依法办事、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公平公正原则、尊重知识及人才等力量,都会成长得更快更强。而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秩序,无疑是我们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所追求向往的。

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深圳,从地理位置来看它偏居一隅,历史上只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县,但近些年偏偏有一批知名企业将总部或重要部门迁往深圳。深圳“招蜂引蝶”的秘诀就在于政府一切为企业着想,一门心思把城市打造和培育成优秀企业的温床和港湾。为了企业落户后更好地发展,深圳倾全力拿出最好的地,最好的海湾,最好的设计,最好的绿化环境和蓝天白云,最好的市场配套和营商生态,最好的政策供给,最好的政府服务,税收和奖励优惠等,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出对企业的倾情召唤、呵护乃至宠爱,这是深圳最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深圳在缺少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薄弱土壤上,孕育出众多全国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了华为腾讯、大疆等明星企业。据统计,目前世界500强中,有280多家企业在深圳有投资。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位于深圳。

在国内各大城市为抢留人才及企业殚精竭虑、使出浑身解数的时候,国内的企业同样感受到了内需外流的压力,也正在着手采取超常规措施来扭转这种窘况。本土企业较之国际品牌的最大优势是距离消费者特别近,熟悉他们的偏好变化,感知能力强、反应快、纠错能力强。这两年众多国内品牌立足本土发挥最大优势,苦练内功之后强势逆袭,相当多的国货一扫以往“老土”“过时”的标签,以全新面貌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国人惊喜地发现,中国品牌已经不再止于模仿、复制、赶超,而是另起炉灶,走自己的路,并在很多领域都展现了成长的潜力,有的通过努力甚至已经开始成为本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国货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率快速提升,2020年《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当前国人的购物车里有八成是国货,国际品牌已不再享有天生被消费者偏爱的特权。时下一个好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投入到国产品牌的创造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国货买单。相信在国货的不断进步下,不仅国人爱国货,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中国美”风潮的那天或许离我们也不远了。虽然新国货很热,但也必须清醒地承认现实道阻且长,国货距离真正的世界大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