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葡萄流通与国际贸易

葡萄流通与国际贸易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国鲜食葡萄的消费量和贸易量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我国2014年鲜食葡萄产量为928万吨,消费量达900万吨。在出口贸易方面,近年来鲜食葡萄出口量逐年迅速增加,我国周边国家由于气候因素的限制,大多不适合葡萄生产或生产成本过高,每年需要进口鲜食葡萄,这为我国鲜食葡萄出口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山东省鲜食葡萄主要用于本地市场消费,即以本地消费者为销售对象,满足山东省不同地区及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葡萄流通与国际贸易

近年来,我国鲜食葡萄的消费量和贸易量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根据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FAO)的数据,中国不仅是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也是消费鲜食葡萄最多的国家。我国2014年鲜食葡萄产量为928万吨,消费量达900万吨。我国鲜食葡萄市场供给的主体是国内,因而我国消费者所消费的鲜食葡萄也以国产葡萄为主,葡萄市场消费总量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鲜食葡萄市场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在出口贸易方面,近年来鲜食葡萄出口量逐年迅速增加,我国周边国家由于气候因素的限制,大多不适合葡萄生产或生产成本过高,每年需要进口鲜食葡萄,这为我国鲜食葡萄出口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鲜食葡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2014年进、出口量分别为21.10万吨和12.59万吨,进、出口额分别为60 261万美元和35 876万美元,我国主要出口市场有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进口市场有智利、秘鲁、美国、南非等。我国葡萄酒贸易以进口为主,进口量略有增长,仍为世界前五的主要葡萄酒进口国,2014年,葡萄酒的进口量为37 018.4万升,进口额为143 545.4万美元,进口葡萄酒主要来自法国、澳大利亚、智利、西班牙、意大利、美国。葡萄酒出口量和出口额均有显著增长,出口量从2013年的96.7万升增加到2015年的270万升。

山东省葡萄酒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总体由工厂式(原酒发酵厂、灌装厂)向庄园式(葡萄种植、酿造、文化旅游一体化)转变,营销渠道、营销模式(经销、直销和电销)实现创新性变革,线上线下结合渐成趋势。葡萄酒产品结构、品种类型更加多样,地域风格开始形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酒庄占比增长,普通餐酒类型更加多元,由干型酒主导市场向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酒转变;由陈酿型酒主导市场向陈酿型、新鲜酒转变。此外,起泡型酒、加香型酒、加强型酒、葡萄蒸馏酒、白兰地、配制酒也在逐渐发展。

山东省鲜食葡萄主要用于本地市场消费,即以本地消费者为销售对象,满足山东省不同地区及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其次是外地市场,即销往人口密度高、市场需求缺口量大、销售价格较高的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等地。为了有力地参与市场竞争,销售模式必须丰富多样。主要的销售模式有以下几种:

(1)直接销往大、中城市:近年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为主力军的销售队伍不断扩大,除本省销售外,培育经营主体、葡萄经纪人还去外地推介,把山东葡萄直接销往江苏、浙江、安徽等大、中城市水果批发市场和商场超市。(www.xing528.com)

(2)通过发展观光旅游带动销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果品的认同感增强,中、高档果品市场有所扩大。尤其近两年来,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在城市周边纷纷发展起了休闲采摘、农业观光项目,带动了近郊葡萄产区的销售。在这类地方,20~40元/千克的价格为大多数城市休闲消费人群所接受,此举在带动中、高档葡萄果品消费的同时,对周边餐饮、休闲旅游消费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企业订购、网络销售: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地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水果商业网站等现代化网络工具以及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发布葡萄销售信息,吸引外地客商直接前来收购。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需求的变化,优质果、精品果消费比例逐年提高,而当前鲜食葡萄生产尚未完全实现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在今后的鲜食葡萄生产方面,要以控产提质为目标,走标准化精准生产的道路,提高果农的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意识,推广优质安全葡萄标准化模式,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产品;科学合理使用各种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禁用化学药剂催熟,建立果品产地质检、质量可追溯即产地标识制度,控制葡萄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提高葡萄质量和安全水平。

随着果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也越来越高,因此葡萄生产品牌化也是葡萄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大大提高葡萄的附加值。山东省葡萄产区涌现出了许多品牌,如“大泽山”“长沟”“鲁山红”“武状元”“琼浆果”等,在2016年度的市场销售中品牌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品牌知名度普遍不高,尤其是全国性知名品牌太少,市场上的零售商基本上以散装形式进行销售。随着消费者对水果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市场已在客观上要求有水果品牌,品牌经营应当成为生产经营者关注的课题。因此,开展葡萄评比,鼓励农户出精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把发展品牌作为提升葡萄发展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外,要培育一批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骨干型合作社,统筹考虑品牌整合,将品牌形象延伸至市场每个角落,精心培育名牌,提升山东葡萄产业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