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贺兰山志:东麓葡萄种植与葡萄酒产业成果

贺兰山志:东麓葡萄种植与葡萄酒产业成果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如此,贺兰山东麓地区成为国际国内公认的酿酒葡萄最佳产区之一,是国内外葡萄专家一致公认的葡萄种植最佳生态地区。2003年4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被国家列为酿酒保护区域,将葡萄产业确定为宁夏农业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列入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纲要。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是宁夏“十二五”全区农业重大项目,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全区的葡萄基地建设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贺兰山志:东麓葡萄种植与葡萄酒产业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把发展酿酒葡萄产业和生态治理、防沙治沙相结合,具备了打造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的有利条件。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葡萄产业的发展,不断出台新的优惠政策,已将葡萄产业确定为宁夏农业发展的13个特色产业带和十大产业集群之一。从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群众积极,葡萄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宁夏一张“紫色名片”,并被誉为继宁夏“五宝”之后的“新紫宝”。

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7°43′~39°23′,东经105°45′~106°47′,被公认为是世界最适合葡萄栽培及酿酒葡萄种植的地区(北纬30°~45°)之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贺兰山东麓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风沙区的结合部,位于银川平原的西部边缘,且西有贺兰山天然屏障抵御寒流,具有阳坡效应,东有引黄灌渠横穿而过,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该区域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土壤母质以冲积物为主,地势较平坦,土壤侵蚀度轻。土壤以灰钙土为主,占该区土壤总面积的46%,多为沙壤,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土层厚度为40~100厘米,pH值7.5~8.5,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长。有机质含量在10克/千克左右,钾十分丰富,磷含量较少。据资料介绍,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有害金属元素)均低于全国土壤背景值,符合绿色食品认证土壤环境要求。该区域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贺兰山东麓地区平均气温8.5℃,4—10月≥10℃的有效积温为3300℃,平均无霜期170天,全年日照时数2851~3106小时,为葡萄中晚熟品种提供了合适的热量。尤其是在葡萄转色期的8月份,日平均气温保持在20℃以上,昼夜温差大(10℃~15℃),不仅有利于葡萄浆果果皮色素的形成和总挥发酯的积累,提高葡萄的香味,而且有利于糖分积累和总酸度的下降,同时葡萄的酚类物质含量也比较高,使酿造的葡萄酒显现漂亮的颜色,糖、酸、酚类物质平衡。该区域有着适宜的降雨量和有效的灌溉条件。贺兰山东麓年降雨量193.4毫米,7—9月葡萄浆果成熟期间降雨量分别为32.1毫米、51.9毫米和23.4毫米,7—9月份的水热系数为0.63,远远小于国际公认的1.5的系数,有利于抑制病虫害发生,对提高葡萄质量、生产绿色无公害葡萄有重要保障。只要采用适宜的酿酒葡萄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就可以生产出质量上佳的葡萄酒原料,酿出优质葡萄酒。

正因如此,贺兰山东麓地区成为国际国内公认的酿酒葡萄最佳产区之一,是国内外葡萄专家一致公认的葡萄种植最佳生态地区。“王朝”“张裕”“长城”等国内知名葡萄酒厂相继进驻贺兰山东麓建厂酿酒。2003年4月,宁夏贺兰山东麓继河北昌黎、山东烟台之后第三个被国家批准为“中国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是宁夏众多农产品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产品。2008年初,中国葡萄酒协会会长修德仁教授来宁夏考察时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代表了中国本土葡萄酒的发展方向”。葡萄产业是宁夏农业十大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其产业链长,关联产业多,加工增值空间大,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实现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径。

中国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兴的葡萄、葡萄酒生产国和消费国,尤其是葡萄酒的发展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种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司马迁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唐朝大诗人王翰在《凉州曲》的诗句中,吟出脍炙人口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绝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酿酒葡萄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2年,宁夏玉泉营农场率先建立了宁夏第一个大型葡萄基地。1984年玉泉营葡萄酒厂(西夏王葡萄酒厂前身)建厂,随后广夏(银川)贺兰山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御马葡萄酒厂、贺东葡萄庄园、鹤泉、巴格斯等中小型酒厂相继建立,从而使宁夏一跃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十大葡萄酒产地之一。1999年,自治区农科院与民族化工集团在芦花台园林场定植了400公顷酿酒葡萄基地。2001年,宁夏葡萄产业协会成立,主要职责是管理和协调宁夏葡萄及葡萄生产、营销、科研等活动。2002年,宁夏葡萄产业被财政部列为全国财政重点支持的19种农产品之一。2003年4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被国家列为酿酒保护区域,将葡萄产业确定为宁夏农业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列入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纲要。2004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以宁政发〔2004〕26号文件下发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宁夏葡萄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明了葡萄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以质量效益为目标,全面提升葡萄及葡萄酒的质量、产量及加工等水平,尽快将贺兰山东麓地区建成品牌带动能力强、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优质酿酒葡萄酒生产、加工和鲜食葡萄生产基地。2006年,自治区财政厅等《关于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的通知中,将葡萄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2007年,自治区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县、推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确定以葡萄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为重点。200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通过了《宁夏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葡萄产业规划、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示范园区及物流营销平台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体系,为把宁夏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奠定了基础。2010年12月,自治区政府指示要按照优良品质、高新技术、高端市场、高效益“一优三高”的思路规划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及相关的体验经济、会展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通过文化打造、生态引领、产业推动,打造一个竞争力强、辐射面广、国内最大、全球知名的葡萄文化生态经济产业带,为全面促进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将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酒长廊打造成宁夏的和谐产业、朝阳产业、动力产业、支柱产业、形象产业,特制定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基地建设规划,指导全区葡萄产业发展。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是宁夏“十二五”全区农业重大项目,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全区的葡萄基地建设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30年来,宁夏从国内外引进100多个葡萄优良品种,其中酿酒品种有近60个。初步形成了以银川市、青铜峡市、石嘴山市、农垦系统、红寺堡区五大葡萄产区的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带。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2004年葡萄种植面积仅有0.37万公顷,2006年上升至1.07万公顷。截至2014年,种植区总面积增长至3.93万公顷,种植规模增长迅速,其中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由2004年的0.33万公顷增长至2014年的3.93万公顷,增长远远超过鲜食葡萄种植面积。2004年贺兰山东麓葡萄总产量为3万吨,到2014年已达20万吨,产量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全区已建成葡萄酒庄58家,生产能力2.7亿升,形成总产值40亿元以上。其中万吨以上的葡萄酒加工企业有保乐力加贺兰山酿酒公司、西夏王酒厂、张裕(宁夏)葡萄酒生产有限公司、中粮葡萄酒宁夏分公司、凯仕丽实业公司、汉森酒厂、卓德酒庄、贺麓葡萄酒有限公司8家,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有“加贝兰”“银色高地”“巴格斯”“西夏王”等。从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规模来看,截至2014年,红寺堡区种植面积最大,达到1.22万公顷,占总基地面积的31%左右;其次是青铜峡和农垦系统,分别达到1.1万公顷和1.02万公顷;石嘴山种植面积最小,仅有0.04万公顷。可见红寺堡区、青铜峡市和农垦系统葡萄种植业发展相对较快,而石嘴山市尚处于起步阶段。从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产量来看,产量最大的是农垦系统,年产量达到7.6万吨,占基地总产量的38%;青铜峡市和银川市的产量均在4.8万吨左右;红寺堡区产量相对较低,约为2.6万吨;石嘴山市产量约0.2万吨。从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产业年产值来看,农垦系统是所有基地中年产值最高的,将近13.6亿元,占基地总产值的34%左右;银川市年产值12.4亿,占基地总产值的31%左右;红寺堡区产值约为4.4亿元;石嘴山市产值约为1.2亿元。贺兰山东麓地区的葡萄酒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银川市、农垦系统和青铜峡市,分别有9家、7家和6家,红寺堡区4家,石嘴山市1家。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种植业主要以酿酒葡萄种植为主,其中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为3.4万公顷,鲜食葡萄种植面积仅为0.53万公顷。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消费量持续稳定增长,市场潜力很大。在全国100个行业利税排名中,葡萄酒排第7位,成长性较好。国际权威调查机构普遍认为,今后几年中国的葡萄酒将以40%~70%的幅度增长,可见葡萄酒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符合宁夏实际的栽培经验和管理技术逐步完善,探索出了嫁接苗、开沟防寒栽培、培肥土壤、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通过培养、引进、选派出国考察等措施,宁夏已建立起一支水平较高的葡萄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已与法国奥朗日葡萄酒学校建立了人员培训计划,委派技术骨干在法国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在宁夏大学建立葡萄酒学院,并与法国波尔多酒商协会达成合作意向。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农业大学葡萄酒研究中心、西北农业大学葡萄学院等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了西夏王葡萄酿酒研究所。经过多年试验,不断引起新品种,淘汰老品种,已筛选出适应宁夏葡萄产业发展的鲜食葡萄品种,主要有“红地球”“维多利亚”“扎娜”“克瑞森无核”“奥古斯特”等早、中、晚熟品种;酿酒葡萄品种主要有“赤霞珠”“梅露辄”“品丽珠”“霞多丽”等,形成了合理的主栽品种群。(www.xing528.com)

近年来,以贺兰山东麓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在国际国内葡萄酒大赛上陆续获得100多个奖项,贺兰山东麓产区成功斩获胡润百富榜“2013年至尚优品全球优质葡萄产地新秀奖”,在法国《葡萄酒评论》杂志主办的“2013年度中国优秀葡萄酒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蝉联中国葡萄酒明星产区。宁夏的玉泉、西夏王、御马、广夏贺兰山等葡萄酒多次被评为“自治区质量信得过产品”和国家绿色食品、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等,宁夏葡萄酒已成为国内葡萄酒业的一枝新秀。

随着国内外葡萄酒产业的高速发展和葡萄酒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贺兰山东麓作为国内最具潜力的葡萄酒优良产区之一,其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2011年10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通过《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在贺兰山东麓建设6.7万公顷葡萄酒生产基地,全力打造“集葡萄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庄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以葡萄和葡萄酒为主线,在贺兰山东麓大力发展具有文化韵味的酒庄、酒坊,以酿酒葡萄种植为主,还可种植蔬菜食用菌药用植物林木、花卉等项目的观光葡萄酒庄(酒堡)。集观光、品尝、购物为一体,充分挖掘和发挥好贺兰山东麓的自然、人文、旅游等独特资源,从历史、文化、地理特色与葡萄酒的契合上下功夫,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和一条独具特色的酒庄和葡萄园的旅游黄金带,把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建成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要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集优质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文化旅游于一身的世界级葡萄产业带,其整体建设空间布局为“一廊、一心、三城、五群、十镇、百庄”。“一廊”为葡萄产业聚集长廊;“一心”为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发展中心;“三城”为红寺堡葡萄酒文化城、石嘴山市星海湖葡萄酒国际度假城、农垦玉泉营葡萄酒城;“五群”为大武口产业集群、农垦产业集群、永宁产业集群、青铜峡产业集群、红寺堡产业集群;“十镇”为西夏区镇北堡影视文化葡萄小镇、银川市贺兰山葡萄文化小镇、农垦西夏文化葡萄小镇、沙湖生态葡萄小镇、暖泉度假葡萄小镇、青铜峡甘城子西部风情葡萄小镇、金沙湾黄河文化葡萄小镇、大武口区山水葡萄小镇、红寺堡柳泉葡萄小镇、新庄集葡萄小镇;“百庄”为百大特色主体酒庄。2015年,宁夏通过成立“丝绸之路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合作联盟”、建设张骞葡萄酒文化示范园等,打造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外向型葡萄文化产业园区。在有力的政策保障下,确保政策落实,稳步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的发展。

虽然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葡萄酒品质高,但优势的区域品牌资源还没有完全形成,更没有在市场上体现出竞争优势。相反,优势资源被东部企业所转化,被称为东部巨头的原料车间,而宁夏本土品牌的葡萄酒的消费认可度、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还有待提升。区内知名品牌贺兰山、西夏王等先后被东部企业和国外企业控股,类人首、御马等自主品牌还停留在地方品牌的水平上,缺乏全国知名度,市场份额低,宁夏葡萄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还有待全面提升。

(资料来源: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启动葡萄基地建设项目,勾画中国葡萄酒都宏图》,《中国农垦》2008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