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式扶贫阶段下的惠农政策与开发式扶贫并举(2006-2012)

综合式扶贫阶段下的惠农政策与开发式扶贫并举(2006-2012)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项惠民政策和开发式扶贫的结合使得农村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2010年农村的贫困人口降到了2688万,贫困发生率为2.8%。2011年中国政府将贫困线提升到2300元,按此标准,2012年初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仍然有1.28亿。

综合式扶贫阶段下的惠农政策与开发式扶贫并举(2006-201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扶贫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9]在新形势下,《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要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大力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并提出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针,辅之以救济救助式扶贫;优先解决绝对贫困人口,保护低收入贫困人口;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并重;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尊重贫困群体的参与权和受益权等基本原则。同时提出要瞄准贫困群体,因地制宜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抓好产业化扶贫,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增收产业;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等具体措施。

一系列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地促进了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生活发展,并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反贫困效应。首先,农村税费改革政策。2006年取消了在中国实行数千年之久的农业税费,所有农业人口都从这一政策中受益。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而言,因为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因此该政策对其意义更加显著。其次,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两免一补”政策。从2007年起,农村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被免除了学杂费和书本费,大大降低了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增加了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最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生活困难的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2010年末,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了继续深入推进扶贫工作,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该纲要要求各级政府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并指出要在坚持政府主导和统筹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破除发展制约因素等相结合来推动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按照该纲要的部署,下阶段的扶贫工作将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www.xing528.com)

该阶段农村扶贫工作的特点是,在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同时,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形成了一个多部门、多政策综合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同时,该阶段的扶贫工作以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相结合,形成了外部输血与多元造血相结合的扶贫模式,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生存状况,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各项惠民政策和开发式扶贫的结合使得农村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2010年农村的贫困人口降到了2688万,贫困发生率为2.8%。各项政策的实施也使得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贫困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中国政府将贫困线提升到2300元,按此标准,2012年初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仍然有1.28亿。这标志着中国的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为主要任务的新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