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发式扶贫:促进发展与自我积累

开发式扶贫:促进发展与自我积累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鼓励发达地区到贫困地区兴办企业。[3]这一年的5月16日,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第一次确定了国定贫困县标准,启动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中国的扶贫工作由此步入了规范化、机构化和专业化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开发式扶贫战略的形成时期:在国家的必要支持下,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式生产建设,逐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

开发式扶贫:促进发展与自我积累

1986年的时候,中国的农村是咋样的?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富裕的程度如何?大部分农民生活如何?是不是还有贫困的呢?

那个时候有一位有文化而且常年记日记的农民——陕西合阳县后新庄村的侯永禄,他的一篇日记里记录的情景可以很形象地回答这个问题。

1986年7月28日

暑假到了,引玲[1]又把电视机带回我家里,当晚就在门房里放开了。晚上演起了《济公》,来看的人比平时更多,房里也挤不下,我干脆把电视机搬到房门口前,让大家在院子里看。电视预告要放《西游记》,而且是上午9点钟放。我怕白天光线太强,看不清楚,便在房门前用帐子和凉席搭起了大凉棚,遮暗了光线。

由于白天光线太强,村委会的大彩电也不放电视,到我家里来看电视的人就更多了,甚至路二大队的人也来看。电视机跟前的光线暗了点儿,远处的人却在太阳底下热得不行。我便将凉棚再扩大,席不够用,连新凉席也搭上了;小凳子不够坐,拉出长凳子、椅子、门槛木板、饭桌,连石墩、砖头都用上了,宁肯自己不坐,也要让来的人有座位。

电视放映前的一两个小时,小娃们便守候在门口,为的是争占个好位置。有一次,凡定家的武军和专录家的义军竟然吵打起来了。为了让村里人看电视,全家人都得提前收工,提前吃饭。不等饭吃毕,看电视的人便来了。有时家里人在地里干活回来了,拉的车车也被正在看电视的人群挡住了去路,进不来了……来我家看电视的人虽不是人山人海,却也算得上是人来人往!人多时竟有百余人,我家里从没来过那么多人。引玲带走了电视机后,晚上还有不少人来打问着想看哩!整整50天,虽然黑地白日整得人晕头转向,丢盹打卦,扰得我们干不成活、吃不好饭,但全家人心里总觉得乐滋滋的![2]

那个阶段,通过包产到户卖余粮和棉花有了较多现金的农民,愿意添置的电器,首选就是电视机。因为它能丰富文化生活,体现百姓富裕起来的心情。能买电视机的算是富裕户了,而大部分农民还只能到别人家去凑热闹看电视,说明总体上经济还不行,有不少可能还是贫困户。当然,侯永禄家能有电视机与他当过老师,女儿也当老师,家里有非农收入有一定关系。

党和国家的相关决策层,对农村的情况显然也是了解的。负责起草80年代5个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在全国农村选取了300个村庄作为相关问题研究的观察点。

从这一年开始,国家专门成立了扶贫机构,确立了国定贫困县的标准。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80年代第五个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了劳动条件和发展机会,国家又掌握着调节社会收入的手段,这是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的根本保证。但由于劳动者之间和地区之间所处的具体条件不同,出现先富后富和富裕程度的差别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政策上既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又应承认发展的差别,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才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平均主义的办法只会抑制生产发展,导致共同贫困,是不可取的。我们在认识上必须把社会主义发展中先富后富的差别,同私有制条件下的两极分化区别开来……一定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一定要注意发展合作制度,实行税收调节,做好扶贫工作,并完善法制,保护合法权益,制止非法牟利,发展生产力,走向共同富裕。”

这个文件第一次专题部署了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的工作,内容有四条,约600字。(www.xing528.com)

切实帮助贫困地区逐步改变面貌

(十二)我国农村在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改变一部分地区的贫困面貌,必须做艰苦的工作和长期的努力。各级领导和每个部门都要提高认识,转变作风,十分重视这些地区的工作,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改变贫困地区面貌,需要从实际出发,分别情况,分级负责,分批治理。当前应把重点放在帮助那些至今尚未解决温饱的最困难地区,经过调查,做出规划,拨出资金,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尽快得到温饱,逐步走上能够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道路。在一般的贫困地区,主要是落实政策,端正生产方针,在开发林、牧、矿业及其他土特产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把经济搞活。

(十三)国家拨给各省、自治区的支持贫困地区资金,都要进行清理,由省、自治区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做出规划,经过论证,落实到具体项目,组织资金、技术、人才配套支持。

(十四)设在贫困地区的国营厂矿,应扩散产品,积极帮助发展乡镇企业。国家无力经营的山林、草场、水面,可以承包给当地群众经营,也可以划出部分资源与当地群众联营。鼓励发达地区到贫困地区兴办企业。贫困地区的农、林、牧、副、土特产品,除国务院规定的个别品种外,都可以自由销售

(十五)国务院和有关省、自治区都要建立贫困地区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利用各种渠道为贫困地区培养干部,同时从中央、省、地三级机关抽调一批优秀干部并组织志愿服务者到贫困地区工作。[3]

这一年的5月16日,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第一次确定了国定贫困县标准,启动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

中国的扶贫工作由此步入了规范化、机构化和专业化阶段。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开发式扶贫战略的形成时期:在国家的必要支持下,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式生产建设,逐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

按1984年的贫困标准,全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从1985年的1.25亿人减少到1993年的7500万人,平均每年减少625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