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住房保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住房保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一意义上说,住房保障还是一项经济政策。住房保障,特别是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能否起到“保增长”的作用?住房保障的收入效应在居民整体收入增长中的贡献仅为6.88%,可见,其“保增长”功能甚弱。图9.29住房保障的收入效应和分配效应分解图

住房保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住房保障本质上是一项社会政策,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其主要功能是为创新、创业市场竞争中的其他失败者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从而鼓励更多人创新、创业,参与市场竞争。从这一意义上说,住房保障还是一项经济政策。当然,住房保障也是一项政治政策。

下面我们运用相关数学模型(见专栏9.5)以2009年为基期,测算2010年广州市住房保障对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以及对居民收入分配(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1.收入效应

2010年,广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9年的27610元上升到30658元,增长了11.04%,其中住房保障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76%,占总收入增长贡献的6.88%。

2.分配效应

2010年,广州市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2009年的0.2849上升到0.2861,住房保障使基尼系数绝对下降0.00043,住房保障对基尼系数下降的贡献为26.38%。

动态的角度看,我们从理论上讨论了住房保障政策的长期收入效应。理论和模拟结果均发现,住房保障在长期能够帮助受益者(家庭)通过知识和健康投资策略,实现内生式收入增长,再通过税收方式,实现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即我们提出的“国富民富”增长模式。

从上述实证分解中,我们可以对住房保障的功能做进一步总结。

(1)住房保障的基本功能——帮扶与济困是否有用?

从上面住房保障的收入效应和分配效应分解结果看,分配效应的贡献高达26.38%,可见住房保障在帮扶与济困方面的作用巨大,体现了其基本功能。

(2)住房保障,特别是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能否起到“保增长”的作用?

住房保障的收入效应在居民整体收入增长中的贡献仅为6.88%,可见,其“保增长”功能甚弱。

(3)住房保障能否起到降低商品住房价格的调控功能?

理论和实证都告诉我们,住房保障是保障城市低收入阶层的基本居住需要,如果住房保障分配过程是严格公开透明的,并确保住房保障资源仅分配到低收入人群,那么,住房保障就与房地产市场是完全分隔开的,此时住房保障不可能起到降低商品住房价格的调控功能。

总之,2010年,住房保障使广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76%,占总收入增长贡献的6.88%;使基尼系数绝对下降0.00043,住房保障对基尼系数下降的贡献为26.38%。住房保障的基本功能——帮扶与济困作用最大,而其“保增长”功能甚弱,不具备降低商品住房价格的调控功能。(www.xing528.com)

专栏9.5 住房保障的收入效应和分配效应计算方法

我们假定时刻t研究目标的收入分布X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均值为μ、标准差为σ),则t时刻的收入分布X可表示为:

方程(9.1)两边对时间t求导

方程(9.2)两边同乘以得:

令方程(9.3)中:

则方程(9.3)可简化为:

在方程(9.6)中,我们将收入分布变动分解为收入效应和不平等效应,即将称为收入分布变动的收入效应;将称为收入分布变动的分配效应(不平等效应)。

研究对象的收入分布由t时刻的密度函数(Ⅰ)变化为t+Δt时刻的密度函数(Ⅱ),可以用图形描述上述分解过程(Bourguignon,2002)。首先对初始收入分布(Ⅰ)作水平变换,平均收入由μ(t)上升到μ(t+Δt),基尼系数G(t)不变,即每个人收入水平同比例增加,得到一个中间收入分布的密度函数(Ⅲ)。从密度函数(Ⅰ)到密度函数(Ⅲ)引起的收入水平变化量,就是这一过程中的收入效应,即图9.29中斜线部分的面积。再对中间收入分布(Ⅲ)作垂直变换,得到t+Δt时刻的收入分布(Ⅱ)。这一过程中平均收入水平不变,基尼系数由G(t)下降为G(t+Δt),又分离出收入变动的分配效应,用图9.29中波纹部分的面积表示[32]

图9.29 住房保障的收入效应和分配效应分解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