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资料反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还不足其贷款总额的一半。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市场混乱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恶意杀价等行为成为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制定竞争规则是当前各级政府急需要做的工作之一,也是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是影响国有、集体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也就是企业的经营环境,包括法制环境(企业合法环境能否得到有效保证等)、资金环境(企业融资难易程度)、市场环境(公平交易情况,无序竞争现象是否严重,有无欺行霸市情况等)、信用环境(企业拖欠情况、信贷能否及时收回等)和社会环境(不合理摊派负担程度,社会观念情况,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情况等)。企业对目前的经营环境普遍感到不够理想。

从政府管理看。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上,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负责中小企业的政策制定、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的机构。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系统和长期的战略,也缺乏对中小企业独立的政策体系。因此,缺乏系统的、一贯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和发展规划。由于管理部门多,出台政策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致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真正有困难时无人管,使中小企业失去了许多发展良机。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专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机构,出台了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面临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国家有关政策要真正发挥效力,尚需时日。

从政策扶持看。国家扶持一直实行向大型企业倾斜的政策。大工业企业在税收、资金筹集、土地使用政策等方面有诸多优势。尤其在税收方面,作为我国主体税的增值税,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税制设计上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高于大企业,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政策尽管在近年来有所改变,但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特别是国家在现阶段仍然在大规模地实行对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由于中小企业一般是非国有企业,自然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政策。例如,近年来国家实行的国有企业债转股政策就根本与中小企业无缘。

从资金来源渠道看。能获得政府政策扶持和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少,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偏弱。银行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更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愿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给他人提供贷款担保。据统计资料反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还不足其贷款总额的一半。中小企业欲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无法成为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需要建立二板市场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但是,我国二板市场到现在也没有建立起来,这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从技术支持来看。政府和社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显得很不够。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一方面来自政府有关机构的技术指导服务;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主要是以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协作的形式进行。从政府方面来看,设在政府部门的社会中介机构,一般很少对中小企业开放,即是对社会开放服务,也只是大企业容易得到服务;从社会方面来看,中介机构往往都以营利为目的,收费过高,中小企业难以享用。

市场竞争秩序看。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市场混乱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恶意杀价等行为成为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制定竞争规则是当前各级政府急需要做的工作之一,也是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www.xing528.com)

从体制上看。这是影响国有、集体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之所以发展缓慢、内部管理松散、缺乏竞争力,主要是由于企业在产权、人事、利益、分配等方面处于不明确和不稳定状态,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动力,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发展缺乏关心,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

从社会经营观念看。我国企业构建推崇“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常常忽视企业间的相互协调。中小企业自身固有的劣势,决定了多数中小企业无法独立地生存,而必须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成为大企业的配套企业或附属企业。但是,由于传统“大而全”、“小而全”体制的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很难通过与大企业的分工协作而促进自身的发展。这具体表现为四点:(1)、目前,中国仍有相当多的大企业在实行“大而全”的体制,盲目追求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忽视同其他企业包括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使得中小企业即便想“攀龙附凤”,也“无龙可攀”、“无凤可附”。(2)、中小企业自身在搞“小而全”,盲目追求独立经营,不愿意做“配角”,“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不切实际、不顾条件地同大企业竞争,以杂牌来对抗名牌,往往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举步维艰,甚至遭到淘汰。(3)、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分割状况非但没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又大行其道,形成了分属于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严重障碍。(4)、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市场发育度低,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观念,履约率低,交易成本高,也妨碍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内部经营管理问题

首先,企业管理水平低。企业的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体制两个方面。从管理人员素质来看。首先,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学历平均是高中水平,这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节奏,满足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其次,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对现代的科学管理知识更显贫瘠。最后,“闲人管理”是一大特征。所谓“闲人管理”是指把企业基本不需要的或者可以说是多余的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淘汰的人调到管理部门任职。这与我们现代公认的“管理人员应该是高素质、高能力”这一公理是完全相悖的。从管理体制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采用私营企业习惯使用的家族制管理模式。即,企业以家庭或家族为经营单位,企业主要职务由家族成员担任,经营决策集中于企业主、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来替代经济行为规范的制度。在家族企业制度中,家族等级制度,家庭成员间的忠诚、凝聚力和相互信任关系等,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的制度成本和道德风险,适应了企业始创时期的需要。但是,家族企业制度注定是与小生产或小规模经营相伴而生的,它不适于企业规模扩大后的经营管理的需要,限制了规模较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诸多弊端,已着手改造,但由于思想观念已是根深蒂固,往往在集权与分权、委托——代理、职业道德信任等问题上难做抉择,最终导致管理模式创新活动裹足不前。素质偏低的管理人员和落后的管理体制造成的普遍现象是很多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企业长远战略,“摸着石头过河”,并且缺少为长远战略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

其次,企业的竞争手段单一,竞争能力不强,特别是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除了一般采用价格手段之外,更主要的是通过改进产品质量、加强市场营销、不断开发新产品等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目前,我国企业多是采取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来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强且很难提高。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本企业所特有的而其他企业不具备的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企业有号召力的品牌、强大的R&D梯队、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以及内部激发团队精神的管理模式等都可以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不足。从资金投入、风险回避、便利跟随等方面来看研究与开发似乎仅仅是大型企业的事情。但是,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对创新能力要求的不断增强、科技进步使得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和信息传输渠道的更加通畅,中小企业愈来愈有必要和可能进行研发活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受超速发展思想的影响,往往不愿意将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用于研发活动,在需要技术创新成果用于更新企业产品时总是幻想不切实际的“拿来主义”,这实际上是一种短视行为。

再次,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人”的内核,是企业活动所遵循的内在哲学,也是企业相互区别的重要识别理念。我国中小企业往往表现出初级“无哲学”现象,即在企业活动中无原则可循或者说不能将某种原则贯彻到底。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利益对于中小企业至关重要,或者说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更多关注的生存问题。这样,在企业文化塑造问题的成本收益分析中,中小企业往往会在短期利益和短期成本上添加砝码。二是企业文化塑造是科学更是艺术。科学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予以总结,并加以学习和运用。但艺术则追求一种意境,只能依靠灵感与悟性,极难把握。如果生搬硬套,陷于教条,囿于模仿则必然失败。这也许是很多企业家努力缔造一种文化但不得不以失败告终的重要原因。三是企业文化内涵丰富,且具有“升级性”。很多中小企业老总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仅限于一些口号和行为形式表面上,而忽略了这一形式所掩盖的丰富内涵及其随时代、价值、人员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升级性”,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塑造过程中的文化虚无、滞后、冲突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