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位理论的应用与挑战

生态位理论的应用与挑战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生态位理论的实际应用1.生态位理论在农业中的应用在实际的生态农业实践中,可以通过增加或创造生态位、延长食物链的方式,提高系统的资源效率和生态效益。(二)生态位理论应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1.生态位重叠与竞争的关系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与竞争的关系一直为生态学家们所关注,但是实际上生态位重叠值绝不能与竞争程度等同。

生态位理论的应用与挑战

(一)生态位理论的实际应用

1.生态位理论在农业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生态农业实践中,可以通过增加或创造生态位、延长食物链的方式,提高系统的资源效率生态效益。比如“果—菇”工程,果树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态位(弱光照、高湿度和低风速等),而栽培食用菌的废料(菌糠)以及食用菌生长过程中释放出的CO2,又都可以作为果树生长的养料,促进果树的生长。两者之间相互促进,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生产力。又如在我国太行山低山丘陵地带利用疏林环境,进行了多次围栏养鸡试验,每亩林地养鸡450只,使养鸡饲料用量比对照降低20%—30%,同时使山地昆虫种群数量大减,群落郁闭度明显增加(鸡粪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了植被向更加繁荣的方向演替。

2.经济生态位与发展生态位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生态位重叠现象。有些地区大量移植典型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改革模式的现象层出不穷,造成复合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于系统等)生态位的高度重叠,导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实质性短缺,大部分地区失去比较发展优势,严重制约了区域或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发展生态位的差异化,是充分体现和发挥单元最大比较优势、形成单元互补和整体功能升级的必要条件。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生态位的合理归位,对于各自形成比较发展优势,进而形成整体、有序的发展至关重要。

3.教育生态位重叠与教育改革

以我国的教育为例,教育部对从小学到大学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版本、教师培养等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全国不同地区受到的是整齐划一的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具有相同的知识背景、能力倾向、思维模式,甚至连知识与能力缺陷都大同小异,并且现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正在向硕士、博士教育阶段延伸。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就业取向、发展目标等方面的生态位全方位重叠,严重制约着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整体抑制了国家和民族的创新与发展能力,是一种典型的数量增长型而非质量发展型的教育模式。与美国各个州政府负责管理地方教育,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体系相比,我们的教育实在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目前中小学正在进行的基础课程改革,可望逐步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但高等教育的改革却显得畏缩不前、无所作为。

4.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中的社会生态位错位现象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尤其要重视生态位的问题。对于某些国家具有优势的发展模式或样式,往往是以其政治、经济、文化、自然条件(地理、生物),甚至民族素质为背景逐渐形成的。不顾国情、区情,一味地移植所谓的先进经验,如果缺乏这种发展模式的现实生态位依托,就起不到预期的效果。(www.xing528.com)

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引入为例。现代企业制度是西方文化背景、明晰的产权制度、相对完备的法制背景和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以其整个社会生态背景为依托的。把这种企业管理模式移植到中国,如果不能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水平上给予辅助性变革,它在国内就没有正常生存的生态位,其结果只能是“南橘北枳”。当前,国内如火如荼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乱象,不能说与此无关。

(二)生态位理论应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生态位重叠与竞争的关系

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与竞争的关系一直为生态学家们所关注,但是实际上生态位重叠值绝不能与竞争程度等同。这是由于目前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基本上只是某个或几个生态因子梯度上的度量值,而影响物种的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众多,很难对所有因子进行生态位重叠的计测。彭少麟等在研究鼎湖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重叠时也指出,椎栗、木荷等种群作为上层木,柏拉木作为第4层的灌木,两者在水平空间维度上可以是重叠的,但在垂直空间维度上的分割,使其对光能的利用具有互补作用而无竞争意义。甚至由于小乔木需要一定的荫蔽度,它与大乔木在水平空间维度上的生态位重叠不仅不是竞争,反而是一种惠利。然而,如果在n维空间上均重叠的种对,必定或多或少有竞争,其生态位重叠值可以基本与竞争程度等同。因此,在应用生态位重叠作为竞争系数时必须谨慎考虑。

2.关于资源位与样方的区别

资源位的划分是定量测定生态位特征的基础工作。王刚等指出,资源位是生态因子空间中的一个点或一个很小的体积,而一个样方则是此空间中的某一区域,即样方中每个生态因子是一个范围值,有一个变化幅度。比如说,在一个云杉林中做一个样方,在所记录的植物中会有云杉、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它们虽然同处于一个样方中,但其叶层处于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根系分布于不同的土壤深度中,其他有关的生态因子数值也不会一致。这样一个样方是一个分化了的生境,同在一个样方中的种并不一定在同一个资源位上。因此,要较精确地计测生态位特征值,就应该得到各个种在各资源位(而不是样方)上的种群分布数据。这样就必须分别测定每个种在其所处生境中的有关生态因子的数据。然而这样的测定工作量很大,在野外调查中很难实现。如果有两个种生活型相近,当它们出现于同一个样方中时,可粗略地看作是处在同一资源位上。

3.数据采集范围与物种生态位特征值的关系

每一个物种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但是目前生态位特征值的计测中,各个种的种群分布数据通常是取自某一地区或地段。王刚等指出,取自某一地区或地段的数据所计测得到的生态位重叠值只能反映各种对在生态因子梯度上某一范围内的生态学相似性,可称之为“部分重叠”。如果能够取得各个物种在各自的整个分布区内种群分布的数据,则由此数据计测得到的重叠值反映了各种对在整个生态因子梯度上的生态学相似性,可称之为“全重叠值”。如果数据采集地受干扰较轻,则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值基本上能表征种群的自然特性;如果干扰过度的话,则这些特性里面就包含了干扰的效果,这时候就不能单纯用种群的自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去理解。生态位与种间联结之间的关系:具有相近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而对于有相异的环境要求的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小。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由于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分布较广而与其他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由于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分布不够广泛而其他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小,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的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并不一定较高。物种间的联结性与其他生态位重叠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种群间的正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就越大;反之,种群间的负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的重叠值就越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