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探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及其路径选择,首先要找出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矛盾,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出相应的发展路径。

探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及其路径选择,首先要找出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矛盾,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出相应的发展路径。在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必然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困难,这些因素综合制约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众多学者对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因素进行了研究,其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素质较低,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

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城乡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的现实,使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较为贫乏。农业生产更多地是以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进行,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较为普遍,这就造成了小规模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规模化生产程度严重偏低。农民素质较低,造成其在接受新观念、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参与市场的障碍,使之难以冲破传统农业和小农意识的束缚,缺乏承载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化知识积累,直接限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

中国推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严重不均衡,致使农村集聚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业生产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解决自身的生活问题,因而更为依赖于种植业的发展,较少地开展畜牧业生产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得农业产业结构处于较低的水平,农产品产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均较低,使得生产的“小而全”现象与现代化统一大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不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也不利于农村相对落后状态的改变。

3.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民对生产的投入大部分仍然集中在土地与劳动的投入之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经营方式粗放,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相当薄弱。我国农业科研力量比较薄弱、重点支持不够突出,基础性研究相对滞后,导致科研联合攻关和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较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原有的公益性基层科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推广和服务能力弱化,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新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和方式还处于起步阶段。(www.xing528.com)

4.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从农业资源角度分析,我国水土资源短缺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长期的、根本性的制约因素。根据生态经济学观点,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它与农业生态系统的依存关系就越密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应该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森林资源锐减以及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污染严重等方面,使得耕地锐减,土质下降。

5.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需求弹性小、生产周期长、产品不易储存;在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自然气候条件的依赖性强。这就决定了农业基础设施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且融资渠道狭窄单一,使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灌溉设施的老化失修使其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家庭联产承包造成一家一户作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经营限制了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应用。多数农村机械设备发展明显滞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农业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待大幅度提高。

通过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瓶颈因素涉及到土地经营规模问题、农业生产市场化问题、农业基础设施问题、农民素质问题、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综合作用使得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复杂多变的状况。克服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和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