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严格管理标准,完善创新体制

严格管理标准,完善创新体制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供水协会制定了规范的章程,对全乡镇工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水价、统一收缴管理水费及对管水员的考核管理。发展县级供水协会,实现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的第二次创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立县级供水协会的设想便应运而生。

严格管理标准,完善创新体制

1.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坚持严格的管理标准,使项目工程保持了良好的运行状态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切实搞好工程的管理工作,省及时制定颁发了《中德合作山东粮援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山东粮援项目管理状况检查评比办法》和《工程管理状况检查评分标准》,各县(市、区)均以人大或政府名义颁布了具体的粮援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使工程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加强监督管理,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山东省项目办每年组织1次对各县的管理大检查,按照检查评比办法和评分标准,抽样检查工程管理状况,按分数评定各县等级,将结果通报项目区各级政府和项目管理机构,并作为安排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各县每年、各乡镇每月对所有工程检查1次,并定期召开管水员会议,了解情况,布置工作。

(3)加强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粮援项目工程在运行维护方面主要的措施:一是每处工程的管水员都需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培训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二是管水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运行设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设备带“病”运行,同时做好运行记录、水位观测记录、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等,形成档案材料。三是定期监测化验水质,深井每年至少1次,大口井每年至少2次,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四是定期保养维护工程设备和建筑设施。

(4)做好水费的计收与管理使用工作,为工程持久发挥效益提供根本保障。水费的收缴与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能否以水养水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粮援项目坚持有偿供水、按量收费、积累资金、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收好、管好、用好水费三项关键措施,走以水养水的路子。据初步调查,到2001年10月底,粮援项目11个县(市、区)已累计水费积累近1000万元,使80%以上的工程满足了主要设备更新改造的资金需要,从而基本实现了以工程自身运行的水费积累保证工程自身的良性循环。(www.xing528.com)

2.不断创新完善管理运行体制,强化管理主体,使工程运行的持久性得到了根本保证

(1)建立乡镇级供水协会组织,实现了工程管理体制的第一次创新。由于受山区地形起伏大、居住分散等因素影响,建设的供水工程大多为单村或连村形式,工程规模小、数量多、范围广,给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项目初期,工程主要由项目村自我管理,各级项目办负责监督和指导,实践表明这种管理方式有许多弊端。为此,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学习借鉴德国供水工程的管理经验,积极推行以乡镇供水协会管理为主的管理形式。供水协会制定了规范的章程,对全乡镇工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水价、统一收缴管理水费及对管水员的考核管理。对具备建立供水协会基本条件的(有5处以上工程)112个乡镇,从1993年起开始试点,截至1997年底,均建立了乡级供水协会,占项目乡镇总数的80%以上,占工程总处数的95%以上。一批成立较早且运行管理较为规范的协会,均有了相当数量的水费积累。例如:沂南的岸堤镇、沂水诸葛镇、沂源的西里镇和平邑的卞桥镇,水费积累均超过40万元以上,个别乡镇超过50万元。一些面上的工程也积极申请加入协会,至2001年底已有58处工程获得批准。

(2)发展县级供水协会,实现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的第二次创新。由于各乡镇工程规模与数量、农民收入和管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差别较大,管理工作开展得很不平衡,部分乡镇水费积累较少,工程管理运行状况较差,再加上部分工程经过多年的运行已到了大修期,乡镇缺乏必要的维修技术和能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立县级供水协会的设想便应运而生。平邑县于1996年率先成立了县级供水联合会。为发挥协会的互助作用,从各工程水费中提取5%作为公益金,由联合会管理,专用于那些工程规模小、供水成本高且比较贫穷村庄的大修补助费。

1999年9月,临朐县供水协会正式成立,对粮援项目饮水和灌溉工程管理工作实行“三个统一”的管理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乡镇供水协会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方面探索出一条好路子,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难的问题,保证了工程建成后长期发挥效益,使农村饮水工程开始步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