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饮水工程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供水协会工作。

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1.关于管理责任主体的确定与能力问题

粮援项目经过1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较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分散小型供水工程的管理问题。粮援项目管理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在管理对象确定之后,工程管理责任主体的能力如何是关系到管理工作成败的最关键因素。粮援项目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从最初的村集体过渡到乡镇供水协会和向县级供水协会发展的转移过程,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更换管理主体或称为使管理主体升级,达到了增强对管理对象管理的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事实证明这个举措是正确的。

2.关于临朐供水协会管理模式问题

临朐县供水协会在项目区得到推广,充分证明这种管理模式符合该县和沂蒙山区各县的实际,是继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后的又一创新之举。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行政管理与民主协商、市场调节与经济手段的有机结合,具有公正性、民主性、服务性和互助性的特点。体现了权利、责任与义务三者的统一。供水协会是群众与政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供水协会成立运行2年多来,运转情况良好,到2001年11月,水费积累达到59.65万元,协会还拿出部分资金支持会员村发展水利新项目,使该县粮援项目农村饮水和农田灌溉工程初步实现了以水养水、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3.关于供水协会管理模式的推广问题(www.xing528.com)

粮援项目供水协会的产生和发展是有条件的,各地在推广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首先,必须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足够重视。其次,工程必须达到较高的标准和质量。即管理对象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供水协会才有统一管理的可能,如果没有比较过硬的工程质量和配套完善的管理设备,管理工作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第三,要有政府的扶持,为工程提供基本的运行条件。供水协会是一种非盈利、服务性的社会团体,它的产生与存在离不开行政领导。农村饮水工程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供水协会工作。为扶持县级供水协会的发展,增强服务功能,粮援项目在1998年前后陆续投资近500万元,在11个项目县建立了机电设备维修和培训中心,为项目设备维修和人员培训服务。第四,协会必须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临朐县供水协会的“三项承诺”和“五项措施”正是其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赢得了广大会员的信赖和支持。第五,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管理,使面大量广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工作井然有序。

作者:

山东省水利厅 李凤强 蒋德平

2001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