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苗族医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发展迅猛

苗族医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发展迅猛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苗医药被长期用于为苗族同胞防病、治病,有悠久的历史,治疗用药有独到之处,同时也被其他民族接纳、认同,影响深远,有广阔的天地。新中国成立后,苗医药发展迅猛。自此,苗族医药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诊断到用药都逐渐系统和规范化。

苗族医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发展迅猛

1.云南苗医药基本概况

苗族医药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苗医的诊断方法是望、号、问、触,将疾病分为36症72疾,共108种,其精华是外科,在36症72疾中,外科占64种。民国初年熊希龄看到苗医治弹伤后赞道:“子弹无足自退出,全凭苗医华佗功。”由于有独到的疗效,近年来云南省从苗族民间用药中开发出两个有特色的产品:一个是根据文山州丘北县的灯盏花方治疗偏瘫,开发出灯盏花素,治疗中风偏瘫,且被列入国家急救的常规药品中;另一个是根据苦蒿素治疗疟疾,开发出蒿甲敏针剂、片剂,销往非洲、欧洲、美洲各国和地区,是预防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苗族在云南形成“小聚居、大杂居”的形式,分布地域广,交通闭塞,各地风俗不同。长期以来,苗族因无文字,他们从一方一药、一技一法口耳相传、流散民间的口碑资料中,发展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云南苗医药,其医理一直停留在原始朴素状态。由于地域环境,普遍存在一药多名、一名多药的问题,对同一药物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的描述各异,形成本地的药在本地用,山上的药在本乡用,给苗药们推广、应用、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在苗医药应用的范围内,要逐步推进苗药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以便于苗医药的推广应用。

现有的苗医药工作者的技能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家人传承所授的,他们的年龄都进入花甲,年轻的苗医工作者除少数愿意接受祖传医技之外,大部分临床实践经验少,诊断看病依据西医的检查结果,用药就按常规的中药方子,认药、采药、加工药的基本技能都简化了,加之看病收入的利益关系,他们变得与西医医生一样,在坐诊、买药、配药、卖药过程中,对苗医药的传承渐渐淡漠。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苗医生大都是各自为政,有专长的在乡镇十里八方都很有名气,但走出乡镇后就施展不出其医技特色,生计困难。很多制药因素(如资职证、场地费用、药原的采集等)不利于苗医药人员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苗医药推广、传播造成极大阻碍。因此,要为苗医药工作者走出村寨提供交流场所,建立合作平台,在苗族聚居集中的乡镇合作医疗机构应设苗医专科诊室,使苗医药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展。

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苗药生长的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原来生长在村边、沟边的苗药随手可取,应用方便,疗效确切,价格便宜,然而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乱采乱挖的状况日趋突出。人们发现一棵有用的药后,大小一起挖,斩草又除根,使稀有品种药源枯竭(如重楼、大黄藤等),苗药应用药谱范围越来越窄,专治一病的药要跑几十里路方能找到,这就增加了用药成本,发挥不了苗医药的优势。因此要提倡保护自然药源,鼓励种植苗药品种,丰富药源。

云南苗医药被长期用于为苗族同胞防病、治病,有悠久的历史,治疗用药有独到之处,同时也被其他民族接纳、认同,影响深远,有广阔的天地。云南可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结合苗医苗药治病的特点,把特色专科、特色医技、口传单验方推广出去,打开一条宽广的路,使苗医药有施展才能的场地。在红河州苗族聚居比较多的地区,长期从事苗医药工作的人才都在民间,如陶永富老医师的苗医象形医学就很有特色,治病有独到之处,对苗医的传承有贡献。同时,应保护好知识产权,做到合理开发、受益,保护产权。在云南开发苗医药是很有前景的,苗医药工作者要团结起来,解放思想,取长补短,整合苗医药队伍,鼓舞士气,不等不靠,从自身做起,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苗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17-18]。(www.xing528.com)

2.资源品种

云南苗族主要聚居地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苗药资源品种。据不完全统计,常见的苗药达1500种之多,常用苗药也有数百种[18]。其中,世界闻名的植物水杉、珙桐、伞花木、伯乐树、双盾木、鹅掌楸、喜树、杜仲、青钱柳、香果树、青檀等都是制药的上佳资源。药用植物油脂植物、纤维植物、鞣料植物、淀粉和糖类植物、观赏植物维生素植物和色素植物等种类繁多[19]

新中国成立后,苗医药发展迅猛。因苗药具有独特的疗效,全国各地掀起了研究、种植、栽培苗药的热潮,开展了苗族医药调查,整理出大量有关苗医药理法方药的资料,出版了大量专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苗族医药学》。自此,苗族医药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诊断到用药都逐渐系统和规范化。《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年版)收载了大黄药等11种苗药,《中国民族药志》第一卷收载苗药40种。

苗药材春兰秋菊,各有千秋,但由于文化、地域差异,出现同名异物或者是同物异名的现象,造成苗药基源和市场的混乱。如山乌龟药材原植物来源广,同时山乌龟还有地不容、金不换、千金藤、白芍子、粉防己、雪胆等药材的别称;白龙须同时是百尾参和八角枫的别称;十大功劳属药用植物多达22种,该属不同种的根茎中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该属植物的叶也常与枸骨叶混淆使用;通草(大通草)与小通草来源复杂,伪品较多,二者也常被混淆使用等。这些现象都为苗药标准的修订和药材的鉴别带来了一定困难[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