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丹尼森在《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日本经济怎样增长得这样快》二书中对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各种经济增长因素在实际经济增长中所做贡献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丹尼森等人的经济增长因素论抛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抽象地分析技术、知识等因素,估计有很大随意性,但有些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与比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和借鉴。

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丹尼森在《为什么增长率不同》《1929—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美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和他们面临的抉择》(1962)等书中,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

1.扩大了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种类

他把影响效率和使用人力与非人力生产要素的各种质的因素计算在内。比如,在劳动投入量中考虑了就业人员的年龄不同与性别差异的变化、平均周工作时间的减少、职工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对劳动量的影响。

2.确定了影响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变化的四类因素

一是长期因素,主要是指包括技术与经营管理在内的知识进展和反映大规模生产效益的规模经济;二是过渡因素,主要是指资源配置的改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的转移,小生产者破产转变为工资劳动者;三是短期因素,主要是指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罢工事件、繁荣和危机期间需求变化对生产资源利用率的影响;四是立法环境人类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指治理环境污染,加强职工安全与保健费用的增加,它会抵消经济增长。

3.计算各种增长因素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

根据丹尼森《较慢经济增长的核算:70年代的美国》(1979)一书的计算,美国在非住宅性企业领域中,1948—1973年实际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3.56%,其中1.58%为全部要素投入量的增长,1.98%为单位要素投入量的产出量的增长,二者分别占国民收入增长率的44%与56%。在全部要素投入量年增长率1.58%中,劳动投入量增长为1.02%,资本投入量增长为0.56%。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年增长率1.98%中,知识进展为1.41%,规模经济为0.42%,资源配置改善为0.37%,但因立法环境和人类环境的变化、不规则因素变动共抵消了0.22%。(www.xing528.com)

丹尼森把这些因素具体分为七项:①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②包括非全日工作的工人在内的工时数;③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④资本存量的大小;⑤资源配置,主要指低效率工作使用劳动力比重的减少;⑥规模经济,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⑦知识进展。这七项中,前四项属于要素投入量,后三项属于每一单位投入量的生产率,其中有些项还进行了细分。

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特别是生产率(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一半左右,这与其他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相同。

通过分析表明美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主要是:知识进展、就业量增加、教育水平提高、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和规模经济效益。

丹尼森在《为什么增长率不同》(1967)、《日本经济怎样增长得这样快》(与人合著,1976)二书中对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各种经济增长因素在实际经济增长中所做贡献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1950—1962年期间,美国与西欧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量和要素生产率起的作用不同,美国分别为60%、40%,西欧分别为40%、60%,这表明战后,西欧各国生产率提高得比美国快。在劳动投入量方面,西欧劳动人口多,劳动力数量对经济贡献比较大;而美国教育水平高,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贡献比较大。从资本方面看,美国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西欧各国,日本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外国先进技术的引进、规模经济的效益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更大作用。

丹尼森等人的经济增长因素论抛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抽象地分析技术、知识等因素,估计有很大随意性,但有些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与比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和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