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品与商品:了解其关系以及价值实现

产品与商品:了解其关系以及价值实现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者,商品的价格还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其中,商品实质层是指商品的功能和效用,相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基于此,商品的实质层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基础。一般来说,商品的功能和效用总是通过一定的具体形式反映出来,这就涉及了商品实体层的概念。总的来说,无论是产品基于某种或某些使用价值的实现,还是商品基于价值的实现,都是紧紧围绕消费者来展开的。

产品与商品:了解其关系以及价值实现

产品与商品有什么区别呢?一言以蔽之,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产品。商品的生产是为了交换,而当一种产品经过交换进入使用过程后,就不能再称之为商品;如果产品产生二次交换,那么在处于交换的这段时间内,它又能被称之为商品。比如,汽车从生产环节进入流通销售环节,意味着汽车从产品转化为商品;某位顾客购买该辆汽车后,将汽车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使用,意味着汽车从商品转化为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该顾客将汽车作为二手车出售,则汽车又从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自始至终均属于产品的范畴,是处于产品的特定阶段而已。

关于产品和商品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来描述:

图1.1 产品与商品

我们由上面的论述可知,商品是一种处于特定状态的产品,这种特定状态就是“用于交换”,这体现出商品的本质是某种社会属性。根据经济学中对商品的阐述,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本身就体现出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换算关系,从而将各种具体化的劳动转化为某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可见,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这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则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也是商品具有价值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有时会混用“产品”和“商品”这两个概念。比如,我们有时听到“这个产品多少钱?”的问题,在这里,对“产品”进行价格咨询,显然是将“产品”置于“交换”的场景,所以,此处的“产品”就变成了“商品”的概念。其中,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也可以将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总是处于一定的波动之中,这是以价值的变动为其内在的支配因素,也是价格形成的基础。我们平时说“某商品的价格高得离谱”,这是指价格暂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外在环境、舆论宣传、顾客的消费心理等)而脱离了价值,从长远来看,一旦市场恢复正常,价格仍会回归到价值的合理区间。

关于商品的价值,随着相应领域的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生产效率提高,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从而缩短形成价值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时间,这也是有些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国的一台普通的个人电脑售价达到数万元,现在仅需数千元即可,这与个人电脑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者,商品的价格还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比如,在商品价值未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市场上供应商品的数量增加,消费者面临充裕的商品储备,此时,容易形成供应旺盛甚至“供大于求”的状况,这会使得商品面临价格下探的压力;倘若市场上供应商品的数量减少,消费者面临“一货难求”的购买窘境,就会容易形成供应短缺,甚至“供不应求”的状况,这就增强了商品价格上扬的潜力。(www.xing528.com)

另外,在经济学的范畴里,价格还可以视为商品货币化的交换价值,货币则是衡量价值的一般等价物。此外,关于交换价值,就是“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可以说,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接下来,我们结合上述对产品概念的剖析,将商品的整体概念分为商品实质层、商品实体层和商品延伸层三个层次。

其中,商品实质层是指商品的功能和效用,相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诚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商品本身,更主要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给其带来的某种需求的满足。例如,消费者购买汽车,实质上是为了出行更便捷、满足载人载物等需求;消费者购买手机,实质上是为了满足社交需求以及生活的便捷性需求等。基于此,商品的实质层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基础。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设计产品往往是为了推向市场,这就需要产品经理明确作为商品的前身之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哪些确切的功效和益处,这是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商品后能否赢得顾客的基础。

一般来说,商品的功能和效用(即使用价值)总是通过一定的具体形式反映出来,这就涉及了商品实体层的概念。可以说,商品的实体层向人们展示的是商品实质的外在特征,它包括外观形式和内在质量以及若干促销成分,即品质、品牌、包装、款式、造型、色调等。一般来说,在消费水平不高或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商品主要考虑的是功能和效用,对商品形式上的要求会处于次要地位;但随着消费观念的提高和买方市场(即市场由消费者主导)的出现,消费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除了考虑商品的功效外,商品的质量、造型、颜色、品牌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对此,产品经理要考虑到产品外观的设计对顾客消费心理的满足,以及产品推向市场环节中的运营措施等。

商品延伸层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获得的各种附加利益的总和。该层次包括商品在售前的咨询服务,售中提供的交易服务(如赊购,提供信贷或各种担保等),以及售后的送货、维修服务等。

总的来说,无论是产品基于某种或某些使用价值的实现,还是商品基于价值的实现,都是紧紧围绕消费者来展开的。一般来说,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会对消费者使用“顾客”“客户”“用户”等称谓,不管怎样,消费者群体无疑是产品以及商品服务的对象,尤其是实现商品价值的承担者。所以,无论是产品还是商品,都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这是产品经理需要树立的一个重要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