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垄断市场福利衡量标准

垄断市场福利衡量标准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另一方面,因为垄断者通过索取高价来占有消费者剩余,垄断还会减少社会福利,除非需求是完全没有弹性的。他认为,垄断的传统观点是假定企业能有效地购买和使用生产要素,垄断的弊病只是价格和产量的扭曲,垄断的福利损失仅限于哈伯格三角形。尤其是受管制的产业中的垄断者丧失了追求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的能力,从而导致了X非效率。

垄断市场福利衡量标准

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配置资源来生产各种可供消费的商品,以得到最大的满足或经济福利。由于一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是其所有成员的经济福利总和,显然,社会福利是个人福利的函数,福利计算的基础是必须有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即实现市场效率。

福利经济学角度来看,垄断是一种市场效率较低的状态,虽是一种表示静态特征的表述,但垄断行为则被界定为达到或为维持垄断的状态而实施的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特征描述。对于垄断,在超越经济理论之上的,以法律角度的解释恐怕也需要结合起来考虑。目前,我国已通过了反垄断法草案[1],从该草案来看,法律上将垄断行为定义为: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

回到经济学角度上来,穆勒(1859)首先使用了“自然的”垄断一词以特别地强调经济福利的损失[2],Vilfredo Pareto(维尔弗利多·帕累托,1848—1923)用一些边际变化描述了经济福利最大化条件。但关于垄断及其福利损失的量化研究,却始于Harberger(1954)在“Monopol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一文中的研究,该文章收集了1924—1928年间美国制造业73个部门的有关数据和证据,考察每个部门局部均衡的福利损失。

在某些假定下,市场出清,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社会资源正好得到充分利用,但这是理想状态。真实情况是,一旦达到垄断状态,垄断者就能赚取更高的利润,这是因为垄断者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之上。这同时说明垄断权力把福利从买方转移到卖方手中。根据帕累托标准,这种福利的重新分配不属于社会福利损失。但另一方面,因为垄断者通过索取高价来占有消费者剩余,垄断还会减少社会福利,除非需求是完全没有弹性的。

这是因为,如果价格高于竞争价格,那些以高价继续购买的消费者所损失的消费者剩余正好等于生产者多获得的盈利。但那些因高价而停止购买的消费者所遭受的损失却不能被生产者的盈利所抵消,垄断高价扭曲了消费者的购买选择,部分社会资源被闲置,如此产生了无谓损失。这个净损失可以用图6-1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面积D来表示。(www.xing528.com)

图6-1 哈伯格三角福利损失

除配置效率的损失之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包括X非效率损失在内的效率损失。Leibenstein(1966)提出的X非效率理论,从理论上对垄断的传统看法进行审视。他认为,垄断的传统观点是假定企业能有效地购买和使用生产要素,垄断的弊病只是价格和产量的扭曲,垄断的福利损失仅限于哈伯格三角形。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因管理上的问题而未能有效地购买和使用生产要素,它所引起的潜在福利损失要大得多。追求成本最小化只是竞争性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行为,而不是没有竞争压力垄断市场结构中垄断者的行为。尤其是受管制的产业中的垄断者丧失了追求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的能力,从而导致了X非效率。

还有学者Posner(1975)从垄断者为获得垄断地位所耗费的资源角度,将垄断的社会损失定义为垄断福利净损失和垄断利润之和,即图6-1中D+M的部分。争取市场(争取垄断地位)的竞争,将促使竞争者们不断地投资,直到为获得垄断所花费的成本和垄断的预期利润相等为止。如果争取垄断能够赢利,那么,许多人都会努力去争取它,直到最终无利可图为止。结果,垄断利润全部转化为成本[3]。这种观点的一个推论是:实行完全价格歧视,虽然可以将消费者剩余全部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并使垄断产量保持在社会最优产出的规模水平,但是,由于垄断利润是衡量垄断社会成本的指标,从而完全价格歧视下的垄断是社会福利损失最严重的情况。

上述关于垄断理论的观点是建立在古典经济学之上的,以传统行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基本上将消费者作为企业行为的被动接受者,消费者仅有的能力只是决定买与不买,买此种商品或买彼种商品的权利。虚拟经济下,消费者联系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一个体从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出发,并以集体的力量扭曲了需求和供给曲线,引致正反馈产生。当使用某种产品的用户超过一定数量(即临界容量)时,正反馈效应会自发地增加使用该产品的用户数量,从而出现市场独占的局面,垄断似乎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