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排查整改缺项漏项,逐步到位

全面排查整改缺项漏项,逐步到位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坚持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要全面排查梳理脱贫攻坚存在的短板弱项、漏项缺项,逐项逐步整改到位。截至2020年5月23日,宁夏自治区共排查出了疫情影响造成的增产增收问题7294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区政府立即协调民政部门,每年补贴张引兄1万元救助资金。

全面排查整改缺项漏项,逐步到位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越是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越要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工作还要再做实做细,加强脱贫精细化管理,切实巩固脱贫成效。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坚持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要全面排查梳理脱贫攻坚存在的短板弱项、漏项缺项,逐项逐步整改到位。

★脱贫故事

宁夏:“四查四补”,打好脱贫攻坚战

2020年3月以来,宁夏紧盯夺取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双胜利”目标,在突出精准的前提下,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了“四查四补”活动,通过自查自纠与挂牌督战相结合、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地排查与数据比对相结合,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

查损补失,降低疫情导致的损失

在宁夏此次“四查四补”行动中,隆德县抽调340名干部,通过实地看、查资料、面对面询问、细致分析,建立问题查摆、报送、整改、督查和保障服务机制,确保所有问题都有人查、有人管、有人改。

了解到隆德县杨河乡、张程乡肉牛养殖户存在“饲料进不来、牛肉销售不出去”的情况之后,农业农村局主动牵线搭桥,对接市场,联系销路。通过一系列举措,肉牛补栏有序展开,滞销肉牛销售也大为改观。

截至2020年5月23日,宁夏自治区共排查出了疫情影响造成的增产增收问题7294个。从摸排统计情况来看,疫情耽误了贫困群众40—60天的务工期、生产期,后续生产生活受到连锁影响。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因疫情而导致的农产品销售难、就业务工难,以及平日便存在但因疫情加重的产业扶贫与龙头企业减贫带贫覆盖面不广且效果不理想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宁夏各县区在宁夏扶贫办的组织下,逐步展开精准组织劳务输出活动,通过发展产业弥补务工损失。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政策,支持龙头企业与扶贫车间在严防严控疫情的前提下复工复产、转产达产,并开发了大量公益性岗位,加大对农村种植、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查漏补缺,排查填堵脱贫漏洞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干部进村入户展开“四查四补”排查时,得知红川村村民张引兄在2019年8月份罹患肺动脉高压病,而治病所需的最重要的两种药都不在医保范围内,一个月仅吃药就得花去近3000元。张引兄的丈夫是泥瓦匠,妻子得的这场大病直接把他大部分的务工收入都贴在了药费上。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区政府立即协调民政部门,每年补贴张引兄1万元救助资金。村中还为她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让她担任村里街道的保洁员,每月可得900元工资。

在对照脱贫标准查漏补缺过程中,新庄集乡充分发挥脱贫攻坚领导包村优势,安排乡村干部带领网格员展开逐户排查。一个小组每天走访二三十户,哪怕不在村里住,也要确保见到人,确保一人不落。

在此次“查漏补缺”中,宁夏共排查出7705个问题,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对象反复辍学、基本医疗保障政策不到位、基本养老保险未实现应缴尽缴、重点扶贫对象住房安全保障有漏项等。

针对扶贫政策落实“打折扣”问题,宁夏开展了全面的扶贫资金结余结转自查自纠,并对历年扶贫资金计划完成情况与项目实施、验收情况进行“回头看”。针对兜底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这四类重点扶贫对象,建立起防贫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

查短补齐,提升脱贫攻坚质量(www.xing528.com)

近年来,为了提升扶贫质量,宁夏在交通水利等方面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工程,在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成绩显著。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个别化短板、个性化难题逐步凸显,但恰恰是这些“个别化”细节决定了脱贫攻坚的质量。

在“四查四补”中,西吉县偏城乡马湾村向西吉县交通运输局反映,村内一段土路平日里极其难走,希望将这段200米长的土路硬化。交通局经过研究后同意对该路段进行硬化,打通全村路网。

宁夏在查短补齐环节,主要查找、补充与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工程短板,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基础治理、乡村建设等方面查找出共计1232个问题。

除上述在贫困村庄存在的个性化短板问题外,一些非贫困村庄内,还存在着农村道路与自来水入户普及率较低、村集体经济“空壳”现象等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由此得出结论:不仅贫困村的情况要关注,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同样是易漏人群。

为了避免脱贫攻坚工作中常见的漏统、漏项、漏扶、漏管“四漏”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宁夏回族自治区对自主迁徙农村居民,城乡接合部、非贫困村、移民安置区等地常住农村居民,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居民等进行了大规模摸底排查,解决了单项或者多项指标未达标且未纳入扶贫对象或防贫监测对象的漏人漏户问题。针对自主迁徙的农村居民,及时迁转建档立卡信息,以求彻底杜绝漏管现象。

查弱补强,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舆论监督,宁夏重点对照贫困村户脱贫标准,查找与发现弱项,对不达标的保证达标,对已达标的进一步巩固提升。

比如,排查过程中,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的驻村工作队发现,庙台村一些养牛户面临一个尴尬问题:所在村庄时不时有电压带不动铡草机器的情况,导致养殖户只能用柴油带机器,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排查出这一情况后,工作队第一时间联系了供电部门,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了电压不稳问题。

在查弱补强环节,宁夏共查出1066个问题,主要表现为小部分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收入不够稳定,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生产经营能力有限、带贫效果不明显等。

吴忠市同心县紧盯短板弱项,为了突出抓好产业与就业扶贫,不仅投入6亿元,支持各类建档立卡户到户增收产业项目,同时为6000人提供免费培训机会,学习各类技能,针对特困户,同心县还安排近千个公益性岗位,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通过开展全方位、立体式、交互式的“四查四补”,影响宁夏高质量脱贫的各个痛点与难题正在被逐一破解。

(案例来源:光明网)

★脱贫启示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少数地方与单位因顺利通过摘帽验收或者取得脱贫阶段性胜利而滋生懈怠、观望情绪。攻下最后的贫困堡垒,需要各级政府与干部压实责任,拼尽全力,从实从细考量。只有如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样,针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挨家挨户逐一落实,一项一项整改清零,才能守好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全面小康成色,才能让扶贫实绩经得起历史与群众的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