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与分类

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与分类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原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是指对超出常规的物流活动成本应重点控制。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企业管理者在要求内部各部门和单位完成物流成本控制职责的同时,还要赋予其决定某项费用是否开支的权利。此外,各部门和单位还必须定期对物流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评价,据此实施奖惩,以充分调动各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与分类

(一)概念与原则

1.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和含义

物流成本控制是加强物流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经过一系列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物流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物流活动中,以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目的,对影响物流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及时发现与预算目标成本之间的差距,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物流成本目标和成本预算任务的完成。

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成本管理的重心环节,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物流成本控制,包括了前面提到的物流成本管理内容中的控制环节。它既是物流成本管理的重心环节,又贯穿与各环节之中,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

2.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则

要进行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物流系统效率,可以参考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1)物流总成本最低原则

物流成本的降低不应只是一味的降低某部分或某种形式的物流成本,而不注意由于背反效应该项成本的降低反而引起其他形式物流成本的升高。也不能因为该项物流成本的降低引起其他形式物流成本的上升而放弃这些降低成本的措施,关键是要看该项物流成本的变动引起的物流总成本的变化方向。

(2)经济控制与技术控制结合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在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时,利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经济原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物流成本的形成原因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超过控制标准的量也有很大的不同,既有管理不善方面的原因,又有价值计量上的原因;既有物流运作方式上的原因,又有物流标准化技术方面的原因。

因此,在实施物流成本时,一方面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尤其是价值规律的要求,要广泛的利用价格、利息、奖金等经济杠杆,利用定额、资金、利润等经济范畴以及经济仲裁、责任核算、业绩考核等经济手段或措施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要从技术上下功夫,既要设计合理的运输方案、建设大小、方位适宜的仓库、维护合理的库存、进行价值增值性包装、流通加工,又要实施物流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运作。

(3)成本与服务同步控制原则

物流成本与服务质量具有一致性,享受什么形式的物流服务,就会发生与之对应的一定量的物流成本。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形式只是一种理想状况,现实中更多的要么是高成本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要么是低成本低质量的物流服务。

因此,物流成本的控制应结合相应的物流服务级别来控制,而不能在享受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的同时想把物流成本强行的控制在低成本,这样脱离实际的控制物流成本只会反而使物流成本上升,并降低物流服务的质量。

(4)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原则

企业的物流成本有些是在企业新建时并没有发生,但决定了以后每年摊销的物流成本大小;而有些物流成本是临时性支出的,如物流工作人员的工资,每次发生的运输装卸费、包装费等在发生时才需要支出。

在这两种形式物流成本中,前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控制,因为该项支出在物流成本发生之前就己经支出;而后者需要进行反馈性控制,不断跟踪调整这一支出。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情况,将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结合起来。

(5)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原则

企业物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多环节、多领域、多功能构成的全方位的开放系统,因此物流成本的控制要遵循全面控制的原则。

全面原则包括全过程控制、全员控制和全方位控制。

全过程控制是指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中,各环节工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物流成本的变化。例如,家具的可拆装设计,使家具在运输时占用较小空间;小商品的网络销售方式,减少了销售和物流环节等,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物流成本。

全员控制是指使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成本控制过程,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物流成本直接受制于企业供、产、销各个部门的工作。为此,物流成本控制不仅要有专职物流成本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参与,还需要发挥企业各个部门和广大员工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全方位控制是指不仅要对物流活动过程中各项费用进行控制,还要对各项费用发生的时间和用途进行控制,以保证物流成本开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例如,在物流信息、支持、物流运作、物流管理各环节,在物流设计、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及废弃物流等各阶段,在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功能都需要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忽视任何一个阶段、环节或功能的物流成本控制将导致物流成本过高而失去效益。

重点控制原则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应集中精力对重点物流成本(差异额较大、差异持续时间较长或对企业的经营有重要影响的项目或因素)进行重点控制,以提高物流成本控制的效率。

例外管理原则是指对超出常规的物流活动成本应重点控制。例外差异,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较大的成本差异事项;二是经常出现的成本差异;三是可避免原因引起的性质严重的差异事项;四是影响企业决策的差异事项。可见,重点控制原则也可称为例外管理原则。

(6)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企业管理者在要求内部各部门和单位完成物流成本控制职责的同时,还要赋予其决定某项费用是否开支的权利。此外,各部门和单位还必须定期对物流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评价,据此实施奖惩,以充分调动各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目标控制原则

目标控制原则是指企业管理者以既定的目标成本作为管理人力、物力、财力和各项重要经济指标的基础,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约束和指导,力求以最小的物流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企业应根据目标成本来控制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

(8)可控制原则

可控制原则是指在物流成本控制过程中重点控制可控成本,而不要在不可控成本上花费精力。但要注意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成本控制主体所处的管理层次、管理权限、控制的范围等确定。(www.xing528.com)

(二)物流成本控制的分类

物流成本控制有多种分类,大概有以下四种:

1.按照控制的内涵来划分,可以分为广义成本控制和狭义成本控制。

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事中、事前和事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

狭义成本控制也称事中控制(或日常控制),指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按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耗费,采用专门的方法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将其控制在原来规定的标准和预算之内,如果发生差异,及时分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予以纠正,以保证原定成本目标的实现。

2.按照控制的数量形式划分,可以分为绝对成本控制和相对成本控制

绝对成本控制,是指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成本费用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金额之内。

相对成本控制,是指结合企业产量、销售、利润以及生产经营要素的组合,来进行成本的相对控制。

成本控制方法因此而按控制的手段不同可分为绝对成本控制法和相对成本控制法。

绝对成本控制法指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数之内的成本控制法,如标准成本控制法、预算成本控制法、责任成本控制法等,也即传统的成本控制法。

相对成本控制法指通过产值、利润、质量、功能的对比分析,寻求在一定制约因素下取得最有经济效益的成本控制法,一般也指为达到物流成本相对降低所用到的方法,如目标成本控制法、作业成本管理(控制)法等,也即现代的成本控制法。

此种分类下两种方法的区别如下:

(1)控制对象不同:前者是成本支出;后者是成本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2)控制目的不同:前者是降低成本;后者是提高经济效益;

(3)控制方法不同:前者是成本与成本之间;后者是成本与非成本之间;

(4)控制时间不同:前者主要在成本发生时或之后;后者主要在成本发生前;

(5)控制性质不同:前者属于实施性成本控制;后者属于决策性成本控制。

因此,二者对比之下,在物流成本绝对数量降低越来越难的局势下,运用相对成本控制法降低物流成本的相对数,就为企业管理者打开了降低物流成本的新思路。但是对企业而言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成本控制法与现代的成本控制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例如,索恩照明公司就将标准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很好的结合起来。它将成本控制分为对现有产品的成本控制和对新产品的成本控制。现有产品成本控制的目标是维持现有水平的成本和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而新产品成本控制的目标则是符合市场需要的成本节省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按照控制的层次划分,可以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

集中控制,是指企业建立一个成本控制中心,集中对成本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对各项成本开支进行统一控制。

分散控制,是指企业管理当局把成本控制权交由基层单位,主管成本部门只负责汇总和检查。

4.按照控制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也即成本控制过程中的设计阶段、执行阶段和考核阶段。

(1)事前控制

事前成本控制在产品投产以前的成本控制,即在产品投产前对影响成本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事前预测、规划、审核和监督。

物流成本事前控制是指在物流活动或提供物流作业前对影响物流成本的活动进行规划、审核,确定目标物流成本。然后根据目标成本制定出一套物流成本控制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物流成本采取不同的方法约束成本开支,防止偏差和浪费的发生。

物流成本事前控制一般要经过成本预测和决策,确定目标成本,将目标成本分解,通过经济责任制,层层落实成本控制。主要采用目标成本法,涉及物流系统的设计,如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物流设施、设备的配备,物流作业过程改进控制、物流信息系统投资控制等。据估计,物流成本有60%~80%在物流系统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因此物流成本事前控制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以后各物流作业成本的高低。

(2)事中控制

物流成本的事中控制又称物流成本日常控制,通常采用标准成本法,是对物流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预订的成本标准,如设备耗费、人工耗费、劳动工具耗费和其他费用支出等,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督,通过计算实际费用和标准费用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和及时的信息反馈来纠正差异,使各项物流成本费用不超过预定的标准。一旦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并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从而实现物流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事中控制在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随时对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以保证物流成本目标的实现。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产品成本形成之后的综合分析和考核。物流成本事后控制是在物流成本形成之后,通过比较实际物流成本与标准物流成本,分析导致成本差异的原因,确定责任归属,然后对物流成本责任单位进行相应的奖惩。

物流成本的事后控制是对目标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揭示问题,查明原因,为以后进行成本控制和制订新的目标成本提供依据。物流成本事后控制,可以按照责任成本法事先确定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在物流成本形成之后,对实际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考核,通过实际物流成本和一定标准成本的比较,确定物流成本的节约或超支,并进行深入分析,查明主客观原因,明确经济责任,对物流成本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奖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