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创新系统(RIS)简介与应用分析

区域创新系统(RIS)简介与应用分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度学习的另外一个特征为组织的开放性,亦可内化为企业的“学习型组织”。此种区域管理机制在不需要重新修订区域经济战略来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可以激励公共治理部门和私人代表机构的合作。一个健全、区域化的创新系统必须拥有良好的系统性的连接网络,既串联区域内部、外部知

区域创新系统(RIS)简介与应用分析

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首先由库克(Cooke,1992)提出,他强调“区域”应为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每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网络关系与创新结构都不太相同,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因此,必须重视区域的不同之处,量身打造适宜的发展模式。库克(Cooke,2004)认为,创新是利用可能带来新发现或新发明的知识,并将其用于生产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而创新系统代表新知识的发明者或机构、中介组织、企业之间的互动链接。特定科技经济网络环境中的政府、研发机构和企业等通过创新系统取长补短,利用合作的优点,创造出较佳的效果。

奥特澳(Autio,1998)将区域创新系统细分为“知识应用与利用子系统”与“知识产生与扩散子系统”两种,并充分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国家创新系统、国家创新政策、其他区域创新系统、国际组织与国际政策等。知识产生与扩散子系统主要包括从事知识创造与扩散的机构,此系统包括技术中介机构、劳动中介机构、公共研究机构与教育机构,它们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生产科技知识与科学技术,并利用期刊、会议或其他媒介方式散播。知识应用与利用子系统主要包括不同产业内的企业,知识应用与利用为区域创新系统内最主要的商业活动,各个企业都努力寻求占据一个具有支配性的地位且能够取得所需的互补性资产,因此常利用与外部发展正式和非正式的联盟关系进行合作。其中企业与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通过垂直网络进行连接,与合作厂商和竞争者之间则通过水平网络连接。两个子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多为公共部门且注重在非产业化的基础上活动,主要目的是增进科技知识的散播传递,后者则多为私人部门且注重产业化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取得产业内优势地位和与其他成员形成互补性关系。当今生产行为多是以科技为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高素质劳动力以及创新文化等已取代传统的自然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这意味着支持企业寻求不断创新的环境可以通过政府战略性规划而创造,因此区域的主管者必须注重区域发展的方方面面,方可塑造适合区域创新发展的环境。

库克(Cooke,2002)针对新区域主义(New Regionalism)进行理论阐述,在归纳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的优势,它们分别是:聚集经济、制度学习、联合治理、临近资本和交互创新。

(一)聚集经济

克鲁格曼(Krugman)详细列举了聚集经济的好处,如生产者的集中可以协助当地供应商进行专业化投入,并可以通过规模效应产生外部经济来降低成本。聚集经济的效果也可以产生本土化知识库,有益于当地的劳动力迅速找到工作,也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行情有弹性地招纳员工。最后,技术与知识的外溢效果也可以由集群的存在而扩大,进而促进信息的共享。由于聚集经济的存在,区域创新系统可以利用聚集经济带来的好处,通过聚集区内出现的专业人士交流、内部知识的交换等途径降低由于环境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因此,聚集经济可以促进产业群聚内厂商的互动交流,由此发展出独特的竞争优势,协助产业集群的成长。

(二)制度学习

根据库克(Cooke)的定义,制度学习是指某些规范、惯例、竞争规则和传统文化被集群内的企业与组织广泛接纳,进而推动互信关系的建立,降低交易成本。制度学习的另外一个特征为组织的开放性,亦可内化为企业的“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达到持续增强能力和不断创造未来的目的。在制度学习下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可应用于与企业进行互动的外部组织,以推动管理机构在更开阔的经济体系下关注企业的绩效以及竞争者行为。在此观点下制度学习注重模仿的影响,且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协调集群内企业发展,并且重视各种学习机会。(www.xing528.com)

(三)联合治理

联合治理指与区域创新有关的实体进行互动交流而导致的区域管理机制的网络化倾向。此种区域管理机制在不需要重新修订区域经济战略来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可以激励公共治理部门和私人代表机构的合作。在此观点下,区域管理当局的政策将较为放任,或是与其他合法的私人治理机构(如商会或企业联合会等)“共享”创新的权责,以广纳各方不同的观点,为区域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因此可以构建出较为多元的区域发展方向,而不用局限于区域管理当局的单一思维,忽略区域内其他关键成员的想法和意见。

(四)临近资本

这里所指的临近资本可以为硬件或软件金融人力资本等与区域创新有关的不同种类基础设施的总称。根据史密斯(Smith,1997)的观点,某一区域过去在不同种类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将会与今天的经济表现有相当大的关联性,因此良好的道路、铁路、机场、电信服务等网络连接对产业聚集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依赖人际接触与货物快速流通的企业而言,此种连接的存在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如同克鲁格曼(Krugman,1997)所言:“相距500里但邻近有着频繁航班连接的两个地点,其互动关系甚至比位于大城市内街道两旁的两个地点还要紧密”,因此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让企业或组织间的交流互动更加顺畅。区域内的网络连接是在生产关系或地理集中度影响下,由企业与其上下游厂商、水平间同行业或其他行业厂商的竞争合作关系构成,这种关系网络将会影响到企业本身的实际经营状况。企业若是能够维持与开创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更容易获取对其发展有益的资源以及机构的协助。克勒瓦西耶(Crevoisier,1997)指出,公司若能与当地成功企业家或是企业发展良好的关系,将可通过本土化、被信任等方式取得资金,不必通过银行获取资金,进而可以降低其资金成本。公司通过与当地大学、研究机构的交流互动或投资而取得的知识资本也是一种临近资本。

(五)交互创新

此观念不仅与国家创新系统有关联,在区域创新的层级上也有显而易见的相关性。当一地有充足的创新基础,从专业的研究机构到高校和科技推广机构等都非常健全,且将制度学习视为常规,企业将有更多机会取得由该区域内部或外部地区产生的知识,进而增强其创新能力。一个健全、区域化的创新系统必须拥有良好的系统性的连接网络,既串联区域内部、外部知识策源地(如大学、研究机构或是其他提供政府和私人创新需求服务的中介组织和机关),也连通区域内的大小公司。区域创新理论对于“区域”这一概念相当重视,主要是因为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扩散机制,可以受惠于地理邻近性,尤其是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交换有赖于长期合作关系和紧密的交流互动。在区域政治、经济与制度的相互竞争,以及区域具有充分自主权的趋势下,区域政策对于塑造区域创新过程和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扮演着强而有力的角色。此外,专业化的区域创新系统需要和国家创新系统中扮演科技政策中心与资金来源的机构或部门发展紧密的合作关系。因此在探讨区域发展战略时,必须由微观入手,关注区域创新系统在国家创新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促进区域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网络连接,进而从上到下发挥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