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导者影响力的重要性

领导者影响力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行为学认为,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关键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而威望的高低则取决于领导者自身具备的影响力的大小。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影响力的大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1)领导者影响力的分类领导者的影响力包括两类: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但是,伪领导人才因其领导力有致命缺陷,因而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帅才。

领导者影响力的重要性

组织行为学认为,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关键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而威望的高低则取决于领导者自身具备的影响力的大小。

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的能力。影响力,人皆有之,但是由于交往的双方各自的知识、经验、能力、地位、权力等特点与条件不同,交往的环境不同,影响力所起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人们的影响力大小是一个相对比较量。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影响力的大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例如,地位、权力、知识、能力、品格和资历等因素。作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他必须对权力和影响力有正确的认识。一般人们把权力解释为一个人有某种地位和素质而获得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用来影响别人,使别人根据他的劝告、建议或命令办事。

1)领导者影响力的分类

领导者的影响力包括两类: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这是两种产生于不同基础、发挥不同作用的影响力。

(1)权力性影响力也称强制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所构成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基础,一是在于法定的地位,正式组织中的上级主管部门赋予某个人以一定的职务和权力,带有法定的性质,使被领导者认为领导者有合法权力指挥、支配人们的工作行为,自己必须听命、服从;二是在于其奖惩权,领导者掌握着奖惩权,接受其领导的就给予奖励,拒绝其领导的就予以惩罚,因此,人们只有服从。

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决定了其影响力的特点与作用,即对别人的影响带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是以外推力的形式发挥作用的,这种由于职务、权力、地位而产生的影响力,完全是外界赋予的,不是由于领导者本身的素质及现实行为所形成的,因而在权力影响力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与行为一般表现为被动服从。它对人的激励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如果领导者只是一味地以权力压服下属,还会带来下属的不满和反抗情绪的增强。

(2)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自然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是相对的,它与法定的权力无关,而是由于个人自身的品德、才能、学识、专长等因素而对他人形成的影响力。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或者表现出某种出众的专长,都会使人爱戴、敬佩,都会产生这种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取决于个人的品德、行为和学识专长两个方面。品德高尚受人敬佩的人,其言行影响力的强度远在一般人之上。同样,博学多才、知识丰富的人比缺乏真知灼见、低能平庸的人更具有影响力。

由领导者个人自身因素而产生的影响力不是给人的行为改变以外推力的作用,而是对人们心理的自然感召,使之出自内心自愿改变行为。因此,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是自然性,在这种影响力的作用下,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多表现为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同时,在具体活动中,它比权力性影响力具有更大的影响,并起着权力性影响力所起不到的作用。

知识链接

这样的“伪领导人才”你用过多少?

几乎所有企业都用错过人。作为企业老大的你不必过于自责,不是你愚蠢,而是“伪领导人才”太像人才!伪领导人才有6种精良的保护色,使他们容易被误看成领导人才。这6种保护色是:

第一,优质学历、资历与形象。如外语比较好,或者仪表堂堂,容易让人用一表人才来形容他们。

第二,卓越的面试经验和技巧。俗称面霸。

第三,个人品牌管理能力强。具有在公司内部营销自己的出色能力。

第四,表面业绩好。表面业绩指业绩指标体现出来的成果。有些伪领导人才会作出努力让这些指标好看一些。有时,运气和市场因素也会成全某些伪领导人才的业绩指标。

第五,上行管理能力强。他们善于与上级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赢得上级的信任。

第六,管理自己职业生涯的能力强。他们善于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知道什么时候该跳槽,往哪里跳,这使得他们比一般人升得更快、更高。

但是,伪领导人才因其领导力有致命缺陷,因而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帅才。他们尤其无法胜任事业部经理、公司总经理或者分管一摊业务的副总经理岗位

组织中的5类“伪领导人才”

1.不与人为善的“孤家寡人”

如果一个领导人不与人为善,即使爬到公司高层,也会成为孤家寡人。这些人无法建立员工对他们的信任。在员工看来,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一旦出现丑闻,则是千夫所指。在爬到高层的人中,有相当比例是偏执(paranoid)或反社会人格(antisoci alpersonality)。不与人为善的人有3个问题:

第一,多疑。他们怀疑下属的忠诚,时刻监督或提防着手下人。

第二,不厚道。拿下属、同事以及上级当工具使用。员工会感到自己无非是被他们利用的工具。这样的人,企业在他们身上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无论企业如何善待他们,他们最终还是会觉得企业亏欠了他们。他们在下属面前情绪暴躁,为人苛刻。

第三,不公平。对内,他们不愿意或者不善于在下属之间作利益分配。还有一种人,虽然作出了比较公平的利益分配,但不善于论证这一做法的公平性,结果让手下人愤愤不平。对外,一旦有机可乘,或者迫于压力,他们容易见利忘义。

2.不追求卓越的“混世魔王”

意志力薄弱或者没有自我实现需求的人,能够爬到高管岗位的人是绝对的少数。多数不追求卓越的人只能够爬到一线和中层管理者的岗位。在中小企业,不追求卓越的人往往难以生存,但是在超大型企业或者垄断企业,往往成为“混世魔王”的天堂。(www.xing528.com)

现在许多企业强调执行力。为什么有的CEO执行不力?原因不是没有能力,而在于他们没有追求卓越的动机。执行不需要特别的能力,只需要勤快,只需要不怕麻烦。执行不力的人做事没有时间紧迫感,给自己和别人都不定期限和时间表。交给他们的事情,以及他们自己承诺做好的事情,石沉大海的居多。前车之鉴很多,例如,施乐公司尽管意识到必须变革,但是领导人忙于各种应酬,制订的战略没有执行,所以公司失去转型的机会。IBM也一度濒临破产,险象环生。

3.缺乏自信果敢的“和事佬

胆子小的领导人优柔寡断,不敢做事,更不敢得罪人。“和事佬”很难发起和推动组织的变革创新。这些人往往给你谦谦君子的印象。但是,他们越是不想得罪人,就越会得罪人。“和事佬”人缘不见得很好,相反,由于企业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积重难返;人际冲突得不到调解,积怨已久,“和事佬”最后往往落得个怨声载道。

拉姆·查兰(Ram Charan)和杰弗里·科尔文(Geoffrey Colvin)曾在《财富》杂志撰文指出,执行力不佳,根源在于CEO不敢炒掉执行不力的人。他们写道:“具体地说,失败的CEO们经常无法对付几个关键下属,任由他们持续不佳的工作表现深深损害公司利益。令人震惊的是,许多CEO告诉我们,他们通常知道问题所在,他们的直觉告诉他们这些人有问题,但是他们不去面对。CEO身边的人经常最早发现这些问题,但是CEO却听不进不同渠道的声音。正如一个CEO说的,‘问题扑面而来,我却视而不见’。他们败在没有勇气作出改变。”现在很多领导力模型都强调变革创新。其实,变革创新不需要太多创造力,很多高管其实还是心态开放、愿意变革的,只是魄力不够而已。变革创新的过程,不是发明创造,而是得罪人,而且是得罪一大批人。

4.缺乏战略思维的“无头骑士”

“无头骑士”战略思维弱,表现在不同方面,归纳起来有3点:

(1)没有目标感,瞎忙

“无头骑士”们为了做事而做事,且做事不分轻重缓急。他们也许非常忙碌,但所做的事情虽然可能对企业有利,但大多不支持企业战略。没有方向感,“眉毛胡子一把抓”,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对于企业发展没有贡献。换句话说,他们花了大量精力,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同时,因为决策需要选择,而选择意味着有得有失。

(2)理性判断力低下

我们在上一个投资项目之前要论证其可行性,将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前要做市场调查,重要岗位确定人选之前要做素质测评,这些都是领导人运用理性判断力的例子。理性判断力低下的人,即使拿到了MBA学位,张口闭口SWOT,但都看不到问题的实质。

(3)直觉判断力低下

他们过分依赖事实和信息作判断。而且,由于信息不完整或不一致,总是难以作出判断,或者难以作出准确判断。

5.知人之智低下的“昏君”

昏君知人之智低下,轻者用人不当,重者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他们分不清人的不同能力结构,分不清人们才干的高低。因此,他们招聘的人,品德和能力没有保障。即使有好的战略,也往往得不到有力的执行。

2)领导影响力的构成

(1)权力性影响力

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

①传统因素:是指人们对领导者的一种传统观念。自古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观念,认为领导者总是不同于一般人,认为领导者有权、有才干,比普通人强,从而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服从感,这就使得领导者的言行增加了影响力。这种传统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力普遍存在,只要你成为了领导者,这种力量就自然而来。这是一种观念性因素。

②职位因素:是指个人在组织中的职务和地位。具有领导职务的人,社会赋予他一定的权力,而权力使领导者具有强制下级的力量,凭借权力可以左右被领导者的行为、处境、前途以至命运,使被领导者产生敬畏感。领导者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别人对他的敬畏感也就越强烈。职位因素造成的影响力,是以法定为基础的,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条件没有直接关系。它是一种社会性因素。

③资历因素:是指领导者的资格和经历。领导者的资格和经历对被领导者产生的心理影响称为资历因素影响。领导者的资历越深,影响越大,它是一种历史性因素。

显而易见,由传统因素、职务因素、资历因素所构成的影响力,都不是领导者的现实行为造成的,而是外界赋予的。它对下级的影响带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这种权力来自领导者所担任的职务,他有了这个职务,就有了这个职务法定的权力,下属不能随便不接受他的领导。因此,这种权力是一种位置权力或地位权力,它取决于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这种影响力对被领导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它的核心是权力。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

(2)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既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没有组织授予的形式,它是一种自然性影响力,是靠领导者自身的威信和以身作则的行为来影响他人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产生的基础比权力性影响力产生的基础广泛得多。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4个方面。

①品格因素:是指领导者的品行、人格、作风等对人的影响。领导者如果品格高尚、完美,就会使群众产生敬爱感,并使人们模仿与认同。不论职位有多高,如果领导者品格不好,他就会威信扫地,失去影响力。

②能力因素:是指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与才干对人的影响。有才能的领导者会给企业带来成功,使人产生敬佩感,他的能力越强,使人产生的敬佩感也越强。

③知识因素:是指领导者的博学多才对下属产生的影响。领导者广博的知识,会使人产生信赖感,从而增强其影响力。

④情感因素:是指领导者对人有真挚的感情。他的平易近人、关心帮助会使人们产生亲切感,会增强其自身的吸引力。因此,搞好情感投资,领导者的影响力就会增强。这种因素是一种精神因素。

一般来讲,任何领导都同时具有两种影响力,但对不同的人来说,两种影响力的大小却是各不相同的。对于权力影响力相同的两个领导者来说,其威信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非权力性影响力。因此,要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与威信,一方面要合理用权,职权相称;另一方面要加强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且应使两种影响力互相促进、彼此呼应。一个能将两种影响力综合运用的领导者,才是具有领导艺术魅力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