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进步: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技术进步: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干中学与知识溢出由于对新古典增长理论将技术看成外生变量不满意,Arrow将干中学和知识溢出结合起来解释技术进步的原因。据此,阿罗将技术进步看成由经济系统决定的内生变量。罗默的技术外溢模型继承了阿罗的思想,在罗默的技术溢出模型中,α 可以大于1,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蒋殿春和张宇对技术溢出的门槛水平进行了测度。

技术进步: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1.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改善的一个重要来源,强调的是创新主体获得知识产权的自主性,即创新主体通过独立的开发活动攻破技术难关,产生技术突破,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转化,从而获得商业利润

自主创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原始性自主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加强集成自主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上述三个方面,分别代表自主创新的三个层次,“引进消化再创新”为第一个层次,属于初级阶段;“集成创新”是第二个层次,属于中级阶段;“原始创新”是第三个层次,属于高级阶段。

2.技术溢出

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溢出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

(1)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与知识溢出

由于对新古典增长理论将技术看成外生变量不满意,Arrow(1962)将干中学和知识溢出结合起来解释技术进步的原因。他假定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高是资本积累的副产品,即投资产生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而提高其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提高生产率。据此,阿罗将技术进步看成由经济系统决定的内生变量。在Arrow 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式中知识存量A =Kα,α <1,代表知识是投资的副产品,即投资产生的溢出效应。在Arrow 模型中,A>1 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随着资本的增加而增加。(www.xing528.com)

罗默(Romer,1986)的技术外溢模型继承了阿罗的思想,在罗默的技术溢出模型中,α 可以大于1,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罗默假定:知识是追逐利润的厂商进行投资决策的产物,因此知识是经济系统决定的内生变量;知识具有溢出效应,任何厂商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罗默认为,知识溢出对于解释经济增长是不可缺少的。

卢卡斯(1988)则认为全经济范围内的外部性人力资本的溢出造成的。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既具有内部效应,又具有外部效应。人力资本的内部效应是指个人拥有的人力资本可以给他自己带来收益;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是指个人的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但个人并不因此而获益,所以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就是指人力资本所产生的正的外部性。

(2)国际技术溢出

关于国际技术溢出的定义本书主要是借鉴傅东平(2009)的研究。他对国际技术溢出做了如下定义:所谓国际技术溢出,是指通过技术在国际范围内的非自觉扩散,促进东道国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它是技术扩散的外部效应,是在国与国之间发生的技术溢出。他还认为国际技术溢出主要有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和国际贸易两个途径。

关于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MacDougall(1960)首次分析了FDI 的技术溢出现象,他认为FDI 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该效应是外商直接投资所产生的一种外部性现象,具有重要的福利效应。Kokko(1994)认为通过模仿、竞争、关联和人力资本流动四种途径FDI 可以引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对东道国的生产率产生影响,其作用的机制非常复杂,而且作用的方向不确定,可以是“正向溢出”“负向溢出”或者是“无溢出”。Balasubramanyam(1998)和Borenztein(1998)认为东道国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人力资本条件(“门槛条件”),FDI 的技术溢出才能成为现实。国内学者基于中国样本也做了大量的经验研究,沈坤荣和耿强(2001)的研究得出了FDI 占GDP 的比重增长1%,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可以提高0.37%的结论,认为FDI 可以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使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要素生产率。何洁(2000)的研究认为我国工业部门的FDI 溢出效应存在经济发展门槛效应,即在经济发展达到某一个水平以后,FDI 外溢效应的作用水平将发生显著的跳跃,进入另外一个更高的层次。蒋殿春和张宇(2008)对技术溢出的门槛水平进行了测度。易行健和李良生(2007)的研究表明FDI 对广东省内资工业部门有正向的技术外溢效应,但效应有限,而负向的竞争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却大大超过了正向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且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是外资外溢效应的最大受益者。

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通过技术溢出对生产率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Grossman and Helpman,1991),技术溢出的效果与贸易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关(Coe and Helpman,1995;Worz,2004),并且需要与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相结合(Benhabib and Spiegel,2003;Yanling,2007)。Fu(2005)对中国制造业的研究发现,出口并没有显著促进各行业生产率增长,而Wei 和Liu(2006)却得出了中国制造业间存在显著的R&D 技术溢出和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结论。李小平等(2006,2008)利用国际R&D 溢出回归法进行的研究也发现国际R&D 通过进口贸易渠道促进了中国工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许培源和高伟生(2009)利用1994—2007 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结合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分析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发现东部地区的进口贸易显著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中西部地区由于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贸易仅仅对技术含量较低的技术创新产生了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