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动因分析

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动因分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2.2.1京津冀政府政策引导根据都市圈产业发展重点、产业空间引导的需要,有效运用政府的公共资源配置手段,制定包括资金配套、人才配套、土地供应配套等相关配套政策,促进都市圈产业的有序、高效发展。

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动因分析

3.2.2.1 京津冀政府政策引导

根据都市圈产业发展重点、产业空间引导的需要,有效运用政府的公共资源配置手段,制定包括资金配套、人才配套、土地供应配套等相关配套政策,促进都市圈产业的有序、高效发展。

3.2.2.2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特殊的地区,三地在地理位置上毗邻,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却很大。

从图3-1可以看出来就GDP总量来说北京第一、天津第二、唐山第三,北京比天津多7013.87亿元,天津和唐山相加是24191.59亿元,还需要增加707.67亿才与北京持平。北京GDP为24899.26亿元,占比36.16%;天津GDP为17885.39亿元,占比25.97%;唐山:GDP为6306.20亿元,占比9.16%。

图3-1 2016年京津冀城市GDP

从图3-2可看出,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总GDP为68857.15亿元,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全国GDP为744127亿元,占比9.2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总GDP64034.99亿元,全国GDP为689052亿元,占比9.29%;2016年相对2015年下降约0.04个百分点。

图3-2 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GDP占全国比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744127亿元,年末中国总人口138271万人,按此计算,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53817元(不包含港澳台)。天津、北京、唐山、廊坊石家庄,五市人均GDP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其他城市都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保定是人口大市,目前人均GDP处于最后一位,如图3-3所示。

图3-3 2016年京津冀城市人均GDP排行榜(www.xing528.com)

北京名义增量全国第三1930.66亿元,深圳1989.61亿元,上海2501.16亿元;北京以及天津增量相加名义增量共3277.56亿元,占整个城市群的67.97%,在三大城市群中这个比值非常高;2016年相比2015年名义增量为55075亿元,小编统计京津冀名义增量为4822.16,占全国的8.75%。如图3-4所示。

图3-4 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GDP增量排行榜

北京一直是人口流入大市,上海2016人口依旧全国第一、北京第二;保定人口数量较多,这也解释了人均GDP不高的原因。

经济增长速度方面,京津冀GDP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京津的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北京情况看,自2001年以来,北京经济增长率较快。天津经济总量一直明显落后于北京,远低于河北。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开始步入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行列,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速度。但由于天津的基数较小,从绝对量上看,天津经济总量与北京之间的差距还在扩大。河北的GDP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率有所下滑,21世纪以来一直低于京津两市。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范畴,从横向看,它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从纵向看,它表现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动、调整和升级,致使各地区经济发展有了明显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导致区域产业发生转移现象。因此,经济发展差异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现象,也是产业转移发生的一个基础动因。

3.2.2.3 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认为: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是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过程,产业级差是产业转移发生的基础条件。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各国的产业结构依次历经了从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有序转移过程。现实中存在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各国与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产业结构差异。而伴随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将会进一步高级化,从而引起产业向次级发达国家转移,次级发达国家则会进一步将本国低一级的产业向较不发达的国家转移。以此类推,产业转移现象就会在国家或地区间不停地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也正是各国或地区技术升级、经济发展的过程。

3.2.2.4 主体利益驱动

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力是转移主体间的利益最大化,产业利益级差是产业转移的直接动力。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认为,企业主体的根本动机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那么,作为产业转移主体的企业在区域间的转移、流动也正是出于对利润的追逐。因此,区域产业间存在“利润差”或者说是存在产业利益差是产业转移的直接动力。所以,在开放式区域经济系统中,产业究竟向哪个区域转移取决于产业转移相互比较中的利益导向,而这个利益导向来自于区域产业转移带来的利益差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