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北周安伽墓出土三块围屏一块榻板七条榻腿的床榻

西安北周安伽墓出土三块围屏一块榻板七条榻腿的床榻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安北周安伽墓出土了一围屏石榻,由三块围屏、一块榻板和七条榻腿组成,各构件由榫卯接合。

西安北周安伽墓出土三块围屏一块榻板七条榻腿的床榻

秦汉以来流行的坐具小榻依然流行,榻的使用明显增多,多为贵族阶层使用,有侍者侍奉左右。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列女孝子图》中就多见独坐榻的使用(见图2.35),榻后多有侍者侍奉左右。榻最初略高于地面,之后高度不断升高,到隋唐时期,已经有垂足可坐的高榻了。隋唐时期的坐榻造型多为多足门式,这也是这一时期比较流行的造型样式(见图2.36和图2.37)。

隋唐五代时期还流行一种案式榻,没有床围,高度较桌案矮,日常可以坐于榻上生活起居,还可以躺下稍作休憩之用,是兼具休闲、休憩功能的综合家具。五代王齐翰《勘书图》(见图2.38)和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见图2.39)中都有此类榻的形象。

榻之上还有置围子的做法,或者在榻之后设屏风,皆有藏风聚气之意和倚靠屏障之用。西安北周安伽墓出土了一围屏石榻(见图2.40),由三块围屏、一块榻板和七条榻腿组成,各构件由榫卯接合。石榻看面为四腿,腿间装以水波纹,后面为三腿。

专门的卧具架子床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最早绘出了一具架子床(见图2.41),床座饰门,四角立柱,柱间围数扇并列床围。床围高约半米,使用者休憩时可以倚靠其上,胳膊伸出架在床围上。前面的床围似门扇可以开合,方便上下床。床上设顶,四周设帷帐,带有架子床初创期的特点。床前放有与床等长的栅足式几,汉代已有,名曰桯,是床前配合床使用的家具。

●图2.35 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列女孝子图》中的独坐榻

●图2.36 唐燕妃墓壁画中的坐榻

(www.xing528.com)

●图2.37 (传)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的独坐榻

●图2.38 五代王齐翰《勘书图》中的案式榻

●图2.39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中的案式榻

●图2.40 西安北周安伽墓出土的围屏石榻

●图2.41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的架子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