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共生关系

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共生关系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务院于2005年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确定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国策的政策基础,进而为在法律的层面上,为确定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下了政策基础。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8月29日通过,并发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确立了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律地位。

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共生关系

所谓循环经济是经济学界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原理,从国际社会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以资源再循环为原则,资源减量化,将废旧产品中的资源综合利用与再循环利用,形成无污染排放。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社会发展和环境形成统一和谐的发展模式,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二是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资源得到循环再利用;三是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发展保持可持续性。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我国主要产业的节能减排实践中,由于没有在战略层面上确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曾经单纯强调环境保护,导致社会节能减排成本代价高,受到不少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抵制和反对。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我国环境压力与资源压力越来越大,促使我们思考和寻找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2002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次向国务院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见,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进而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用循环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而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

国务院于2005年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确定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国策的政策基础,进而为在法律的层面上,为确定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下了政策基础。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8月29日通过,并发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确立了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律地位。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宗旨,就是通过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节能减排是循环经济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

国际社会在追求工业化发展的同时,面对资源压力、环境压力,开始注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粗放型经济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表现在于大量开采资源,高强度地提取物质和能源,然后将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废弃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直接后果是严重污染环境,进而导致资源枯竭,社会发展难以为继。(www.xing528.com)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经济增长与环境和谐发展,使经济增长活动形成循环流动,其特征是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中一部分经过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技术加工分解成新的资源返回到经济运行中,一部分经过环境无害化处理形成无害或低度污染物返回到自然环境中,由自然环境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循环经济要求所有物质和能源在经济活动中不断进行合理和持久的使用,最终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环境压力与资源压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现代工业高速发展,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经济规模的增长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从而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社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1)全球因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灾害的典型事件屡有发生,至今仍给国际社会警示。

北美死湖事件: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SO2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番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发生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2)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对资源依赖日益严重。我国45种主要的矿产资源中,有10种是不能保证,有5种是属于短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增大,这些矛盾正在越来越多制约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威胁着整个自然界生物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