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

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战略和推广计划,使清洁生产正式走上了国际化道路。1992年我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推出“中国清洁生产行动计划”(草案)。1998年10月在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上,中国签署了《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成为宣言的第一批签约国。清洁生产不可能把所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完全消灭。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

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

1.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实践

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实践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端治理”阶段:工业化国家开始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以减少其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危害。认识到“末端治理”在战略层面上处于最底层,而污染预防策略则处于最高层。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相继尝试运用如“废物最小化”、“污染预防”、“无废技术”、“资源削减”、“零排放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等方法和措施,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削减污染物以减轻对环境和公众的危害,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9年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战略和推广计划,使清洁生产正式走上了国际化道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1996年):

清洁生产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消减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2.我国清洁生产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1983~1992)——形成阶段:从萌芽状态逐渐发展到理念的形成,并作为环境与发展的对策。

第二阶段(1993~2002)——推行阶段:确立清洁生产在工业污染防治中的地位,将清洁生产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www.xing528.com)

1992年我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推出“中国清洁生产行动计划”(草案)。1998年10月在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上,中国签署了《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成为宣言的第一批签约国。

第三阶段(2003~今)——依法全面推行阶段:我国工业经济主管部门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政策,为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创造了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实施为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提供了法律保障。

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主要是指在产品设计、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各个阶段、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通过完善的管理和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目的是实现清洁生产,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清洁生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清洁的工艺、清洁的产品、清洁的能源和原料是和现有的工艺、产品、能源比较而言的,也就是说推行清洁生产本身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不断提出更新的目标,以达到更高的清洁生产水平。清洁生产不可能把所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完全消灭。那么在当前我国技术现状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循环的模式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深刻反思后的理念创新。清洁生产是在生产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达到“零废物、零污染、零排放”。由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基本理念可知,两者均强调对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包括合理高效开发和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对不可再生、稀缺的资源的替代,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最终体现的还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其经济增长方式很好地解决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不可调和”的矛盾,揭示了环境保护的本质作用就是规范经济增长模式,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清洁生产着重在污染物产生初始时预防污染,在其内涵中同样包括了实现不同层次上的物料再循环外,还包括减少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削减废料及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以及节约资源能源等要求,这与循环经济主要着眼于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从实现途径来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清洁生产的实现途径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源削减和再循环,包括: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重复使用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对无害产品进行再循环,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替代技术等,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就源于此。可以说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是对清洁生产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上的拓展与深化。在循环经济的层次高度上实施清洁生产,有助于推动产业系统的生态化转型,有助于支持促进消费方式的转变,从而使清洁生产在循环经济中获得更为彻底的发展。

另一方面,清洁生产又不完全等同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偏重于企业生产层次,更加注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对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而循环经济则偏重于整个经济系统,从更加宏观国民经济运行机制来讨论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也可以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础,是循环经济在微观组织的具体体现形式,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实施的层次上。在企业层次实施清洁生产就是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一个产品,一台装置,一条生产线都可采用清洁生产的方案,在园区、行业或城市的层次上,同样可以实施清洁生产。而广义的循环经济是需要相当大的范围和区域的,如日本称为建设“循环型社会”。推行循环经济由于覆盖的范围较大、链接的部门较广、涉及的因素较多,见效的周期较长,不论是哪个单独的部门恐怕都难以担当这项筹划和组织的工作。

就实际运作而言,在推行循环经济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清洁生产为此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发展循环经济,前提是产品在设计阶段就采用生态设计,没有产品的生态设计,循环经济只能是一个口号,而无法变成现实。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

由此可见,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清洁生产的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的推进需要循环经济宏观层面的指导,两者互为依赖和促进。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在不同层面上探讨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