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力学解析:1.8.4薄板自由胀形

力学解析:1.8.4薄板自由胀形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超性材料的解 对于超塑性材料,将式代入式可得到胀形高度H与胀形时间t之间的关系,再代入式和式可得到用胀形高度H表示的解析解为讨论 引入均匀球壳假设,相当于把薄板自由胀形看做内部存在压力源的封闭球壳的变形过程,而薄板自由胀形是由平板成为空间壳体,两种变形的质点位移不相同,所以上述解不满足约束方程式,因而也不满足几何方程式和式。

力学解析:1.8.4薄板自由胀形

1.几何的约束方程

因为HHt),ξξrH),所以978-7-111-43836-6-Chapter01-194.jpg978-7-111-43836-6-Chapter01-195.jpg。由式(1-87)、式(1-96)和式(1-97)可得

978-7-111-43836-6-Chapter01-196.jpg

其中

978-7-111-43836-6-Chapter01-197.jpg

自由胀形时应变速率与应变主轴重合,故可对式(1-99)积分,根据自由胀形的初值条件,即

εr1H=0εθ1H=0=0 (1-101)

则有 978-7-111-43836-6-Chapter01-198.jpg

978-7-111-43836-6-Chapter01-199.jpg

将式(1-79)和式(1-80)代入式(1-102),经整理后可得到

978-7-111-43836-6-Chapter01-200.jpg

至此,问题归结为求解方程(1-103),其边值条件为

978-7-111-43836-6-Chapter01-201.jpg

引入球壳假设后,胀形过程中轮廓方程便是已知的了,由图1-16所示的球面胀形假设示意的几何关系可知

978-7-111-43836-6-Chapter01-202.jpg

2.球壳假设条件下的解析解

978-7-111-43836-6-Chapter01-203.jpg

图1-16 球面胀形假设

均匀球壳假设包括两层含义:①胀形过程中板厚s只随胀形高度H变化,不随几何坐标变化;②胀形轮廓是球壳的一部分。

宏观体积不变条件(πr02s0=2πρHs)及图1-16所示的几何关系[ρ2=(ρ-H)2+r02]可得

978-7-111-43836-6-Chapter01-204.jpg

由于引入了球壳假设,则有ρrρθρ,即N=1,代入式(1-95)可得σθσr,所以由式(1-96)可知F=1,再由式(1-100)可得G=1。代入式(1-99)和式(1-102)又可得978-7-111-43836-6-Chapter01-205.jpgεrεθ。至此,由式(1-98)可求得应力场,由式(1-81)和体积不变条件εrεθεs=0可求得应变场。为简化表达式,令978-7-111-43836-6-Chapter01-206.jpg,则有

978-7-111-43836-6-Chapter01-207.jpg

应变分量对时间求导可得应变速率场

978-7-111-43836-6-Chapter01-208.jpg

再将式(1-107)和式(1-108)代入式(1-88)~式(1-90)可得

978-7-111-43836-6-Chapter01-209.jpg

(1)常规塑性材料的解 对于常规塑性材料,将式(1-109)代入式(1-92)可得到胀形压力p与胀形高度H之间的关系,再代回式(1-107)则有(www.xing528.com)

978-7-111-43836-6-Chapter01-210.jpg

只有当胀形压力p与时间t的关系给定时,应变速率场才能确定。

(2)超性材料的解 对于超塑性材料,将式(1-109)代入式(1-91)可得到胀形高度HhH/r0,下同)与胀形时间t之间的关系,再代入式(1-107)和式(1-108)可得到用胀形高度H表示的解析解为

978-7-111-43836-6-Chapter01-211.jpg

(3)讨论 引入均匀球壳假设,相当于把薄板自由胀形看做内部存在压力源的封闭球壳的变形过程,而薄板自由胀形是由平板成为空间壳体,两种变形的质点位移不相同,所以上述解不满足约束方程式(1-103),因而也不满足几何方程式(1-79)和式(1-80)。

3.不均匀球壳假设条件下的解析解

假设胀形的任一时刻轮廓形状均为球壳的一部分,但球壳的厚度分布是不均匀的。由式(1-105)可知,球壳的曲率半径为978-7-111-43836-6-Chapter01-212.jpg。将式(1-105)代入式(1-97)可得F=1,再代入式(1-100)可得G=1,因此,式(1-103)变为

978-7-111-43836-6-Chapter01-213.jpg

考虑边值条件式(1-104),求解该微分方程可得

978-7-111-43836-6-Chapter01-214.jpg

由此可得质点瞬时坐标与原始坐标及胀形高度之间的关系为

978-7-111-43836-6-Chapter01-215.jpg

将式(1-114)代回式(1-79a)~式(1-82),并将应变分量对时间求导可得不均匀球壳在假设条件下的解析解为

978-7-111-43836-6-Chapter01-216.jpg

用质点的瞬时径向坐标表示上述结果则有

978-7-111-43836-6-Chapter01-217.jpg

当胀形高度超过半球时,用质点的瞬时纵向坐标表示上述结果更为有利。为此,令h978-7-111-43836-6-Chapter01-218.jpg978-7-111-43836-6-Chapter01-219.jpg,则有

978-7-111-43836-6-Chapter01-220.jpg

在胀形极点,即对称轴处,ξ=0,将此值及式(1-117)代入式(1-88)~式(1-90)可得

978-7-111-43836-6-Chapter01-221.jpg

(1)常规塑性材料的解 将式(1-118)代入式(1-92)可得胀形压力p,再代回式(1-117)可得

978-7-111-43836-6-Chapter01-222.jpg

(2)超塑性材料的解 将式(1-118)代入式(1-91)可得胀形高度HhH/r0,下同)与胀形时间t之间的关系,再代回式(1-117)可得到解析解为

978-7-111-43836-6-Chapter01-223.jpg

其中 978-7-111-43836-6-Chapter01-224.jpg

(3)讨论 不均匀球壳假设虽然考虑了厚度的变化,比均匀球壳假设前进了一步,但仍存在明显的问题:①无论是常规塑性材料还是超塑性材料,厚度分布相同;②仅在胀形极点处满足本构方程,其他变形质点均不满足。所以,仅在胀形极点附近上述结果才有意义,可以用来进行极限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