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仪表视窗内外缘扳边成形连续式复合模的优化设计

仪表视窗内外缘扳边成形连续式复合模的优化设计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第Ⅴ工位内孔扳边的凸模安装在下模,形成内外扳边复合冲压的凸凹模。图7-22 仪表视窗内外缘扳边成形连续式复合模1—弹顶压料器 2、4、13—弹簧 3—凹模 5—落料凹模 6—冲裁凸模 7—顶件器 8—扳边凸模 9—可伸缩卸料爪 10—固定卸料板 11—限位柱 12—横轴销 14—卸件器 15—切舌弯曲凹模 16—转轴 17—卸料爪 18—固定板 19—切舌弯曲凸模

仪表视窗内外缘扳边成形连续式复合模的优化设计

图7-22所示冲压零件为一航空仪表视窗,尺寸精度虽要求不高,但对其冲压形状,除产品装配要求其内外缘有一定夹紧力外,对其外观要求圆滑、无擦伤划痕,后续镀装饰铬。

分析该零件形状可以看出:长×宽=27mm×5mm的视窗口为正规矩形,对应两短边为高7mm的半圆头夹脚;对应两长边为高2.5mm、底边长27mm的梯形,为小圆角内缘扳边,接近直边弯曲90°;视窗口外缘为长圆形;两头为直径Φ14mm的半圆,总长达43mm。

采用有搭边排样,主要工艺参数如下:

1)原材料选用带料。

2)搭边a=2mm。

3)沿边b=1.5mm。

4)进距S=B+a=14mm+2mm=16mm。

5)侧刃切边宽度Cz=2mm。

6)带料宽B=L+2b+2Cz=43mm+2×1.5mm+2×2mm=50mm。

根据既定冲压工艺排样,并设置冲压工位如下:

第Ⅰ工位,切舌并向上弯90°。

第Ⅱ工位,空挡。(www.xing528.com)

第Ⅲ工位,冲视窗口中结构废料条。

第Ⅳ工位,空挡。

第Ⅴ工位,内外缘扳边并落料。

由于送料进距S仅16mm,凹模相距太近,特别是第Ⅲ、Ⅴ工位,如不加中间空挡的第Ⅳ工位,把两者间距拉大,凹模壁厚太小,内外缘复合扳边,工件要反向顶出模上出件,顶件器将无安装位置,凸模在其固定板上也无足够安装位置,如图7-22所示模具图。

冲模结构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第Ⅰ工位的切舌弯曲是反向由下朝上切开并弯90°,见图7-22剖视图EE。这种排样方式使原材料接触凹模表面为一平面,送料顺畅、方便;I工位将切舌及弯曲在同一工位复合冲压。凸模在下模,便于设计其加固结构,修理与更换也方便;上模用固定卸料板即可方便卸料;下模按零件落料外形与尺寸装设顶件器,将原材料夹紧校平后才切舌、弯曲。这样保证第Ⅲ工位能准确冲出切口尺寸,使内缘扳边高度符合要求。

2)第Ⅴ工位内孔扳边的凸模安装在下模,形成内外扳边复合冲压的凸凹模。而落料凸模还要承担外缘与内缘扳边。压好的零件在落料后,由下模的弹压顶件器和上模的凸模内装的弹压卸件器,将零件从模腔推出,稳稳地留在凹模表面,随时用自动拨动器将零件拨出模。

3)第Ⅴ工位落料凸模中装的弹压伸缩式卸件器结构很新颖。卸件器14上部弹簧13下装有横轴销12。当上模下行冲压时,限位柱11挡住横轴销12,控制卸件器下行位置。当上模完成内外缘扳边回程上升时,由于横轴销12下的空洞,使卸件器14滞后于凸模一段长度至其下边空洞接触横轴销12才被提升。卸件器滞后于凸模返程这段长度,正好冲出凸模卸下工件。由于料薄、内缘扳边高度小,为顺畅卸件、保证不损坏工件,卸件器两边装有可伸缩式卸件爪。卸料爪嵌装在卸件器侧边的轴销上,可沿横向左右伸缩,但受其下部弹簧的推动,始终向外扩张,使卸料爪贴凸模内壁,能及时顺畅卸下工件。

978-7-111-46118-0-Chapter07-44.jpg

图7-22 仪表视窗内外缘扳边成形连续式复合模

1—弹顶压料器 2、4、13—弹簧 3—凹模 5—落料凹模 6—冲裁凸模 7—顶件器 8—扳边凸模 9—可伸缩卸料爪 10—固定卸料板 11—限位柱 12—横轴销 14—卸件器 15—切舌弯曲凹模 16—转轴 17—卸料爪 18—固定板 19—切舌弯曲凸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