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西化的被动与化西的主动

探析西化的被动与化西的主动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勇于“西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胸怀与本土文化的包容性;能够“化西”,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同时也表明人类优秀文化所具有的共通性特征。百年后的今天,“西化”与“化西”依然是我们构建当代服装文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总之,“西化”与“化西”的本质都是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探析西化的被动与化西的主动

“西化”是现代化的代名词,它意味着只要是先进的文化(“西”在近代便是先进文化的象征),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不论是服装内在观念还是服装外在形式,我们都可以并且应该以其为“进化”的方向。“中国现代化的意义,不但是物质方面迎头赶上别的国家;在精神方面还要接受那‘怀疑’‘求真’‘客观’的科学精神,勇敢冷静地对我们过去的文化,作新的估价,作真的认识;对其他民族文化,应持一种宽大、同情的态度去‘发现’,去了解[64]”。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大路也通向先进文化、通向现代化,历史终将向前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有很多,“化西”便是其中的一种,它和“西化”并没有本质冲突,因为成功的“化西”之举必然离不开希腊精神及服装新思想的指引,改良旗袍及近现代中西合璧式的服装风貌都是铁证,只是较之完全抛弃传统、全盘否定传统的“西化”方式而言,“化西”更立足于现实,考虑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留存问题及国人对其背后隐含的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的接受问题。如果我们像某些国家一样,没有什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那不顾传统地“西化”也许会是一个更符合现实的好选择,但毕竟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故“化西”便是相对明智的选择,它保护和传承了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并以较为自然的方式消除了近代国人在接受现代服装文化时的思想障碍,让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价值,并逐渐主动地脱掉弓鞋与小马甲,穿上改良旗袍,配上大衣高跟鞋,再换上全套洋装,一步一步地加入现代化的队伍。

勇于“西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胸怀与本土文化的包容性;能够“化西”,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同时也表明人类优秀文化所具有的共通性特征。即人文主义、科学主义是普遍性原则,即真、善、美是普遍性追求。不管哪朝哪代,不管是谁,也不管在哪里,这都是指向光明、通往幸福的唯一通道。

百年后的今天,“西化”与“化西”依然是我们构建当代服装文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实际上,当我们追溯近代服装史、了解近代服装新思潮便可以发现,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我们厚重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中有我们现代化路上的羁绊,同时也有我们实现现代化乃至后现代化的筹码,因为“西洋文化不是尽善尽美,现在也在向未来的光明之路进展。这一个未来的世界的文化园地里,正有发挥我们中国的创造力的余地[65]”,我们不能说服装机械要发展到什么程度、服装业要实现多少丰功伟绩、服装要设计成什么样才是“西化”、才是现代化,因为现代化的标准是人及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现代化后还有后现代化,还有后现代化之后更文明的时代,但可以肯定的是,抛开等级、礼教等封建思想,我们过去的服装在美术、技艺等方面的文明成果至今仍有相当的传承、借鉴及应用价值。故“化西”便是要立足于现代化的思想源泉——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同时抓住传统服装文化中的优良因子,有意识地主动继承、弘扬和保护优秀的传统服装文化,创造更先进、更丰富多彩的服装新文化。就像东方设计师高田贤三的设计及实践所展现的,“通过我的衣服,我在表达一种自由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用衣服来说就是简单、愉快和轻巧[66]”,在把握服装现代化的本质、走向世界服装舞台的同时,又不拘泥于西方的传统及西方所设定的现代化规则,而是大胆地将东方式裁剪结构与东方式面料处理融入现代服装,形成别具一格的现代服装。(www.xing528.com)

总之,“西化”与“化西”的本质都是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我们“西化”的目的是要人及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而我们“化西”的目的是要保护优秀的传统服装文化,并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接受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进而更好地促进服装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促进服装的现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